首頁美食 > 正文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2022-05-26由 掌上五華 發表于 美食

客家農村家庭,通常會飼養一種“旱鴨子”。在池塘裡不怎麼歡,喜歡在房前屋後散步,大搖大擺不怕生,悠然自得。這種似鵝非鵝的家禽就是番鴨。

番鴨是外來品種,享受著與番薯、番茄、番豆一樣的冠名待遇,客家人稱為“番鴨”。

番鴨公體型肥碩,大的有10多斤;番鴨嫲體型小,勻稱。黑毛、紅鼻、顏值高,是傳說中別人家的鴨子。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在鄉鎮農貿市場的圩日,有正番、土番、白番、半番各種番鴨的叫賣,這是番鴨的雜交特性繁殖出這麼多的不同品種。與負責日常禽蛋供給的水鴨、經濟型的泥鴨比較,番鴨肉質細嫩鮮美,脂肪少,沒羶味,營養價值高,穩居鴨中C位,深得客家人的喜愛。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家庭主婦往往選擇端午節後,買三五隻一斤重的正番鴨苗,以糠飯玉米餵養,加上它們自行覓吃放養,大概180天后就宰殺,正好可以赴過年食用。鴨子的嘴是扁的,基本不用上神桌,唯一的任務就是上餐桌。客家人通常用五香粉、白酒、鹽製作五香鴨,醃製蒸熟後與臘豬肉、魚乾一起吊掛竹竿上風乾。過年餐餐斬鴨肉上桌,大快朵頤,番鴨的頭、掌、翅、頸則與冬天的“人參”——蘿蔔一起煲湯,清熱潤肺,甘鮮不油膩,散發淡淡的土芹香,這些都是番鴨帶給客家人滿滿的年味。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番鴨除了當作年鴨外,在市場的肉丸檔,經營者瞄準了番鴨起肉率高、瘦肉多的特點,研發出番鴨丸,既豐富了菜色品種,又為客家人的“團團圓圓”添了一員。製作並不複雜,番鴨剝肉後加適量的豬肉,反覆捶打成肉膠,捏成丸子煮熟即可,成品彈牙爽口。番鴨味甘,性寒涼,客家人常以溫熱的姜及酒糟來搭配。例如用老薑燜、仔姜炒,姜燉鴨湯則採取同等量比例,是秋冬滋養強身的美味好湯。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梅城的客家師傅,擅長製作客家版的鹽水番鴨。但與南京鹽水鴨的製作工藝不同,採取醃製後蒸熟,這跟客家人追求食材本味息息相關。具體流程為:鹽加胡椒粉擦鴨身內外,胡椒粉有闢腥增香作用;醃製入味後用蒸氣蒸熟,還要用高壓煲煮;熟後用鐵鉤吊起滴乾油和汁,冷卻後斬件上盤,汁水放碟上。佐料是鮮明的客家人的手路:金不換切粒,加蒜蓉、胡椒粉、味極鮮。嗆上花生油,鮮香十足!

客家人常說的“番鴨”,你吃過嗎?

客家人素有“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的說法。但在農村,常有老人言“吃了鴨肉會腳軟”,認為番鴨飼養過程中常發軟腳病,人吃了鴨肉也會導致腳軟。這可能是客家人吃啥補啥、以形補形的邏輯帶來的心理暗示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