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你瞭解的粵商是這樣的嗎?

2021-08-22由 陳說pro 發表于 歷史

廣東商人一向給人的感覺就是“低調”,“務實”,“勇於開拓”,當然這只是總體的評價,每個群體中總會有那麼幾個特立獨行的個體,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範疇。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為一名廣東土著對廣東商人的一些見解。

1.廣東人群的構成

要讀懂粵商,首先要知道粵地人群的來源和構成。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就是一個大一統帝國,一直存在著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管轄以及地方對於中央的抗衡,如何巧妙地把兩者進行平衡,歷來都是帝王們的重要課題。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將一些同聲同氣、同文同宗的地方劃分至兩個不同的行政區域內,為的就是避免宗族和地方勢力的過於強大。所以中國的每個行政區域內的構成人群都比較複雜,而不是單一的組成。

廣東主要由三大群體組成,

廣府人

(佔大多數,分佈在珠三角及粵北、粵西地區)、

潮汕人

(李嘉誠就是這一人群,分佈於粵東南的潮汕平原)、

客家人

(分佈於粵東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語言:粵語(即廣府語)、潮汕語、客家話。這三大群體全部是不同時期、內地不同地區的漢人南遷的後代。這三類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廣府人和潮汕人喜歡經商,而且經商頗有成績,而客家人因為是稍晚時間從中原地區遷往嶺南的,當時廣東平原地區已經被廣府人佔據了,所以客家人只能在粵東北的山區地方落腳,而客家人在讀書從政方面則表現出了不俗的天賦。

你瞭解的粵商是這樣的嗎?

源自知乎@captain 船長,侵刪。

要知道,一個小集體中如果有新的成員加入,那麼新舊成員的融合將會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同樣,作為後到的客家人與早在廣東紮根的廣府人之間也有深深的矛盾,清雍正時期,由於珠三角平原和粵西平原地區人口並不密集,為了

平衡地區勢力,

在清朝政府的安排下,部分客家人由梅縣、惠州一帶遷往了珠三角東岸的增城、寶安縣,以及粵西的肇慶、五邑(即“台山、鶴山、開平、恩平、新會”五個縣,現江門市範圍)。其他地區的融合還算和諧,但遷往粵西肇慶、五邑地區的客家人與當地廣府人就爆發了長時間的暴力衝突,清朝中後期更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史稱“土客之爭”。經過幾十年的衝突鬥爭,最終在清朝政府的軍隊介入和安撫下,這場曠日持久的土客械鬥才落下了帷幕。

很多五邑地區的青年為躲避爭鬥,加上清朝末期廣東地區流傳著去舊金山挖金一夜暴富的傳言,這些青年紛紛以“賣豬仔”的形式到加拿大、美國等地謀生,這也是五邑地區後來成為廣東乃至全國著名僑鄉的原因。雖然這些早期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命運大多悲慘,但是客觀上,他們給廣東人帶來了更廣闊的世界視野,也給廣東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在江門開平就存在著大量華僑修建的碉樓。正因為與海外聯絡密切,海上交通便利,廣東人的性格里天生就嵌入了敢闖敢拼的基因,也成為了粵商共同的特徵。

2.粵商中的扛把子

要談粵商,不得不談論廣府人和潮汕人,這兩個群體都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但是他們又有各自鮮明的特點。現在很多自媒體都會誇張展現(可能實際上也是如此)廣府人穿著短褲、拖鞋,不太修邊幅地掛著一大串鑰匙去收租的場景,讓大家覺得廣府人就只會躺著收租,反而令大家忽略了他們也是做生意的好手這一特點。廣府地區的人們可以說是佔據了廣東最好的地段,星羅密佈的河道使得交通極為便利,省府所在地使得這裡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一切都讓廣府人最早接觸到近代西方文化,因此最具開放性,並且敢為天下先。

廣府商人中,像碧桂園老闆楊國強,富力的張力,雅居樂的陳卓林兄弟,美的創始人何亨健,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等,雖然他們生意做得並沒有馬老師那麼大,但也是很有實力的。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低調,如果不是之前爆出被歹徒綁架的新聞,估計不少人也不太清楚美的的創始人是何亨健先生。

而處於粵東臨海狹小區域的潮汕人,則因為資源匱乏,競爭激烈,所以很多潮汕人都會往異鄉發展,沒有廣府人的得天獨厚,所以潮汕人都比較刻苦勤勞。又因為潮汕地區的語言和廣府地區的白話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很多潮汕人在外都會比較團結本鄉人,見面就講潮汕話,凝集力非常強大。1997年由亞洲電視出品的《我來自潮州》就很好地詮釋了潮汕人到異鄉打拼的過程。

你瞭解的粵商是這樣的嗎?

我來自潮州劇照

3.粵商的幾個共同特點

以廣府人和潮汕人為代表的粵商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但也有著共同的特性。

粵商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淡泊政治。嶺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地區,因為遠離政治中心,這裡的人們對於談論政治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與性格里的務實不太契合。所以基本上我所見識過的廣東人,除了客家人以外,總體而言從商的人數多於從政的人數。

粵商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迷信風水學說,這其中以香港商人更甚。風水學說在生意場上甚至還成為了鬥爭的工具,其中最著名也是流傳最廣的風水斗法就是中銀大廈與匯豐銀行的“刀炮之戰”。中銀大廈由著名建築師

貝聿銘親自操刀,做成一個鋼刀形狀,刀刃的其中一面指向匯豐銀行,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他原因,匯豐業績真的大跌。為了挽回局面,匯豐也請了風水師,在其樓頂架起了兩座“大炮”,“炮口”向著中銀大廈。當然了,這些都只是民間的笑談而已,不過粵商的迷信風氣的確比較盛行,可能是一種心理安慰罷了。

你瞭解的粵商是這樣的嗎?

香港中銀大廈

你瞭解的粵商是這樣的嗎?

香港匯豐銀行

粵商有其優秀的特質,但凡事都有雙面性,低調務實是優點,也有可能是缺點,廣東商人彷彿普遍缺乏一種“狼性”擴張基因,穩健、謹慎的特性使得粵商很少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但是也缺了一點蕩氣迴腸、指點江山的豪氣,在這一方面,可能浙商會是比較突出的。

4.總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區域廣大,各個地方的商人都有不同的特徵。但在現在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勢頭下,中國各個地區的商人都在不斷吸收對方的優點,整合到自己的經營理念中,相信以後這種帶著明顯地域特徵的標誌也會淡化不少,可能以後就變成了中國商人、猶太商人、美國商人等世界各地商人的比較了。

碼字不容易,喜歡的朋友歡迎評論轉發+點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