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2022-06-13由 荊楚作家 發表于 美食

“賣艾葉囉!一元一把,兩元三把。”端午節前夕,在東風襄陽基地老區水塘處與姐妹遛彎,走至拐角處,看到一位老母親佝僂著身體呈半蹲形狀,將身旁一束束捆紮好的艾葉擺放好,以引起小區居民注意。此時時針已指向21時,老母親的身影在路燈下搖曳著。這麼晚了,這位母親還在為了一元兩元而四處奔波。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的母親何嘗不是如此。同行姐妹不落忍,兩元三把,三姐妹一人一束。手捧艾葉,苦中帶一縷香甜味的濃郁氣息直面撲來……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門楣插艾葉風俗由來已久,艾葉不僅可以驅蚊,還能入藥,裨益良多。艾葉攤雞蛋餅,是我小時候常吃的“一道菜”,這道菜雖苦尤甜,因為它是母親常做的一道菜。70年代,每家每戶都很拮据,更別說有什麼閒錢。家中小孩子多,今天不是這個咳嗽,就是那個有不舒服的跡象,艾葉成為普通老百姓家的止咳良方。熬水喝苦中帶澀難以下嚥,母親想方設法把苦變甜。將艾葉洗淨切碎與打好的雞蛋攪拌均勻,放入熱鍋順鍋邊這麼快速一淋,再起鍋已是一張薄薄的艾葉雞蛋餅,真香!咳嗽也在感知美味中不知不覺治癒。

過端午,必定離不開粽子。小時候,家中沒什麼閒錢,即便僅需花快把錢就能買一大把的粽葉,也要掂量著買,還是不買。我家兄弟姊妹多,就算買來粽葉,也難以快速解饞。母親為了讓我們能吃飽,吃好,關鍵還省錢的好辦法,蒸糯米。無需粽葉,僅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入碗內用大火蒸熟即可。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母親將又細又長的糯米用清水浸泡在搪瓷盆中。糯米在經過一晚上浸泡,變得大而鬆軟。將瀝水後的糯米放入大碗,加適量水,大火蒸。十多分鐘後,糯米的米香在空氣中飄浮。母親將蒸好的糯米碗端出鍋,再在糯米最上端撒上一層白糖,熱氣瞬間將白糖融化至糯米中,糯米瞬間變得晶瑩剔透。輕輕夾起一筷子,糯米似母親的愛一般,綿軟悠長。端午節當天,母親自制的雄黃酒派上了大用場,家人每個都不落滴入耳朵中,據說雄黃酒能防止蟲子鑽進耳朵裡。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千家萬戶,我家的日子是一天紅似一天。端午節不再是單一用糯米白糖蒸出來的大白米,而是真真正正用粽葉包好的粽子。紅豆、紅棗、葡萄乾等……粽子裡面裝滿了我們愛吃的餡。為了能區分出不同種類的粽子餡,母親以紅、黃、藍、黑等不同絲線顏色做標記,包好上蒸鍋時,再把艾蒿,大蒜,雞蛋一起放入大鐵鍋中蒸煮,待成熟之際,媽媽的味道夾雜著棕香艾蒿特有苦香,瀰漫了整個廚房!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進入二十一世紀,琳琅滿目的品種令人目不暇接。葷餡,素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母親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於是乎,端午節不再包粽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買來的粽子,說說話,聊著過往,媽媽的味道經久不息。今年隨著端午節來臨,思念母親越發濃郁……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賣艾葉囉!一元一把,兩元三把。”與姐妹遛彎再次轉至水塘拐彎處,老母親佝僂的身影依然在路燈下搖曳,可憐天下父母心,願善良的父母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平平安安,健康常在!

END

焦玉紅,生於1972年。荊楚作家網簽約作家。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持之以恆,記錄生活點滴,留下美好。

焦玉紅的隨筆|艾葉香,糯米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