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2022-03-18由 大河鄉土 發表于 美食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諺語說“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意思是說打鐵、撐船和磨豆腐三種職業都離不開水和火,天天在水深火熱中煎熬,是人世間最苦的事情。特別是磨豆腐,三更天睡覺五更天起床,一天都在泡豆子、磨豆子、燒豆漿、壓豆腐中忙碌,然後還要賣出去,一天只能睡兩三小時,而掙的錢卻不多。雖然這個諺語是指古時候的純手工勞作,而現在已經用上了電磨和蒸汽爐,可磨豆腐依舊是個閒不下來的營生。近日,聽說山西永濟有位老人做豆腐很拿手,他不但一直延續最傳統的滷水點豆腐工藝,而且每天只做定量的豆製品,頭天下午做,第二天上午賣,幾乎雷打不動。於是,我們一行人就來到老人所在的馬鋪頭村,到老人家裡進行了探訪。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老人叫趙治民,今年66歲。他的豆腐作坊不大,只有一間房子,位於他的老宅之中。我們見到趙大叔的時候,30多斤黃豆已經泡好,打豆機也已經啟動,正嗡嗡地將黃豆打碎,豆汁和豆渣分別順著不同的出口進入各自的容器內,而趙大叔則利用這個間歇,不停地洗著幾張襯布。他說,襯布每天都用,只有洗得十分乾淨,才能保證當天做出的豆腐沒有昨日的異味,因為豆腐製品在常溫下是很容易變味的。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趙大叔告訴我們,他做豆腐的時間已經有40多年了,那時候生產隊剛解散不久,沒事的他想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就一個人在家裡琢磨。“自己沒啥別的能耐,想來想去,覺得還是磨豆腐吧。至於怎麼做,之前也不會,就是看別人做過幾回,然後就照貓畫虎地開始幹起來了,這一干就是四十二三年了,我記得很清楚是生下大兒子的那一年。”圖為趙大叔洗好一塊襯布後,看到打豆機裡的豆子少了,不慌不忙地又往裡面加了一馬勺。這個鐵馬勺已經不多見了,是他開始做豆腐就一直使用的器具之一。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趙大叔使用的是一臺小巧的立式打豆機,這臺機器效率很高,在電力的加持下,30多斤黃豆用了半個多小時就被全部打碎,所有的豆子變成了豆汁和沒有營養的豆腐渣。“以前做豆腐是用牲口拉著石磨將泡好的黃豆磨碎,又費時又不衛生,現在,所有做豆腐的作坊都用打豆機取代了石磨。”趙大叔一邊說,一邊將一桶打好的豆汁拎起來,倒進一個藍色的大桶中加熱。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除了磨豆腐由石磨換成了機器,趙大叔煮豆汁也不再用鐵鍋和柴禾,而是用蒸汽直接加熱。他的電蒸汽爐不大,使用時開啟電源開關即可。只見趙大叔將一根洗乾淨的金屬管插到裝著豆汁的大桶中,不大一會,鐵管就熱了起來,桶中的豆汁也開始冒出大量的白色泡沫。

“相比以前的火燒鍋煮,蒸汽那真是又快又幹淨。”趙大叔介紹,豆腐是可以直接吃的食品,乾淨衛生是最重要的,但做豆腐和做粉條一樣,處處離不開水,有水就會不小心灑在地上,人在上面走上幾回,就很容易讓人看著不那麼幹淨,“其實,我使用的這些器具,雖然使用的次數多了,但洗得還是很乾淨的。”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煮了大約15分鐘,大桶中的豆汁沸騰起來,豆漿的香味也飄蕩在作坊中。趙大叔站在旁邊,手拿一個塑膠桶,不時將裡面的冷水向大桶中加一點。他說,這個時候旁邊就不能離開人了,因為稍不注意,豆汁就可能溢位來,加冷水可以幫助降一下溫度,就像做飯時避免開鍋溢位是一樣的道理。“有一次,我就因為分神沒注意到,溢位來了半桶豆汁,損失了一半的豆腐呢。”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豆汁煮熟,關掉電源,趙大叔一刻也沒有休息,拿著一個小盆接了半盆開水,然後往裡面加了幾勺白色的結晶體。他說,這個晶體是滷塊,是鹽水蒸發冷卻後析出的氯化鎂結晶,也被稱為鹽滷,在水中溶化後就是用來點豆腐的滷水。“‘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說的就是這個滷水,它是做豆腐常用的凝固劑,可以讓豆漿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凝膠,變成豆腐腦。所以,這一步也是作為關鍵的。”

滷塊溶化後,趙大叔又從旁邊的一個小桶中倒出了一勺乳白色的液體,摻到了滷水中。這種液體是漿水,是一種天然的凝固劑,單獨使用也可以點豆腐。“把漿水和滷水混合,應該是你的獨家秘製吧。”攝影師好奇地詢問趙大叔,但他只笑了笑,並沒有搭話。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調好滷水,趙大叔往另一個大桶上罩了一層細紗,然後用馬勺將煮好的豆漿全部舀到這個桶中。他說這個操作是為了過濾掉豆漿中的雜質,不做這一步會影響豆腐的口感,但“大的豆腐店一般不這樣,因為忙不過來,只有他這種小店才做。”過濾完豆漿,趙大叔取了幾個紙杯子,分別給我們盛了滿滿的一杯豆漿,讓我們品嚐。

“哎呀,醇香!這個味道確實好,真美!”剛喝了一口,同行的一位老師就讚不絕口,他覺得用趙大叔點出來的豆漿沒有一點異味,滿口都是純正的豆香,後味還略帶甜滋滋的感覺,和他平時喝的豆漿不一樣。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在我們對濃郁純正的豆漿讚不絕口時,趙大叔已經開始用滷水點豆腐了。他一手拿著一根前端釘有橫板的木棒,一手端著盛有滷水的盆子,邊攪動邊慢慢將滷水和豆漿融合。很快,滷水中的氯化鎂就促使分散在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物理變化,豆漿開始結塊變稠,凝結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這些豆腐腦既要用來做豆腐皮、豆腐乾,還要做豆腐,每一種做得都不多,豆腐只有兩塊,能夠保證第二天可以賣完。”趙大叔介紹,他每天就做這麼多,從不多做,“又不搞批發,誰想多要的話還真沒有。”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在等待豆腐腦繼續凝結期間,趙大叔又一刻不清閒地開始清洗打豆機和做豆腐皮、豆腐乾的容器,等他洗完,豆腐腦的物理變化全部完成。“下面,我就先做豆腐皮,它比較薄,襯布要墊兩層。”趙大叔一邊往一個方形木框中倒豆腐腦,一邊對我們說,豆腐皮可以用來做素雞,也可以滷製五香皮,是一種很暢銷的品種。將做豆腐皮需要的豆漿全部放到容器裡後,趙大叔又快速地做了一塊豆腐乾和兩塊豆腐,做完這些,桶中的豆漿也同時用完了。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最後,就是加壓成型的階段,但不同的產品所承受的壓力又各不相同。”趙大叔說道:“豆腐乾得拿千斤頂壓,不壓它就不瓷實。豆腐一般要嫩一些嘛,只能壓上兩塊石頭,不能上千斤頂。否則一壓,包就炸了。”“壓多長時間就好了?”我們問。“得一個小時吧。壓好以後還要把豆腐皮捲成卷兒,接下來還得滷(豆腐)幹,豆腐就放到明天早上,然後一起用三輪車拉到城裡的菜市場就一起賣了。”趙大叔回答說。

6旬農村老人做豆腐40年,每天只做兩塊,有人去探訪品嚐後連說真香

我們問趙大叔,從開始泡豆子到全部做完,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每天能賣多少錢?“6個多小時吧。這個在時間上再不能壓縮了,畢竟工序在那擱著,時間是死的,你做多少豆腐都是這樣。”對於一天的收入,趙大叔略微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賣不了多少錢,基本就是二三百塊錢吧,而且全都是我一個人做,從早到晚閒不住,所以孩子們都嫌這個不掙錢,不願意接班。我自己除了做這個,也不會再做啥,就堅持著做吧,畢竟要生活嘛。”對於趙大叔的這份堅守,您有不同意見嗎?歡迎留言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