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2021-12-25由 激情像奇蹟 發表于 美食

“民以食為天”,人類對美食的渴望源自人類的本能。中華五千多年的傳承,流傳下來的不僅有璀璨輝煌的歷史文化,還有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經常出現在陝北人飯桌上的燉羊肉,普通又常見,卻堪稱陝北一絕。多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勞動人民探索出獨特地道的烹飪方法,燉羊肉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基因滲透於人們的精神世界當中。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追溯歷史——源遠流長的“羊肉文化”

吃羊肉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在古代,流傳著很多關於吃羊肉的傳奇往事。先秦時期,羊肉是一種只有貴族們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一般老百姓飯桌上很難見到,宋朝的皇家規定:“飲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夠了。”而宋朝的大名士蘇軾和羊肉的緣分也頗深,對做羊肉技藝情有獨鍾。在清朝,羊肉的吃法被髮揮到了極致,最著名的當屬清朝宮廷的108道羊肉大宴。而且,由於羊肉特別的地位,古人就把很多美好的事物打上了羊的痕跡。比如:“美”字,則是羊大則肥美。《說文解字》載:“美,甘也,從羊從大。”而“羞”字,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描繪了一個人手裡拿著羊,表示進獻美好食物的意思。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陝北就是羊文化積澱較為深厚的一個地方。這裡多畜宜稼,水草豐茂,牛羊塞道,曾經是漢武帝屯兵蓄銳的牧馬場,留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記載和《五哥牧羊》的傳說。舊時,陝北人“裛其皮、食其肉。”每逢佳節,都要以羊肉為主食,諺語至今流傳:“六月六,新麥子饃饃熬羊肉”,“九月九、家家有,蕎麵餎飥羊腥湯”;冬至時,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頭,又叫“熬冬”;臘月臘八吃燜飯,也叫羊肉丁丁飯;每到春節,大擺羊宴,吃至元宵。“食惟羊肉”,是這裡人們的飲食風俗。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絕佳品質——陝北美餚中的“肉中人參”

陝北羊肉,以其獨特的羊肉品質著稱,肉質細嫩、肥瘦相間、高蛋白、低脂肪、無羶味、香味濃郁、風味獨特,有顯著的保健功能,被譽為“肉中之人參”。

陝北地區羊肉為何與眾不同?這和羊肉生產的地域環境有關,這裡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草原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少,抗旱植物品種較多。這裡的羊群以百里香、多根蔥、鐵桿蒿、沙蔥等60多種香草以及富含蛋氨酸的苜蓿、大豆等為主要食料,羊肉氨基酸含量高,膽固醇少,營養價值高。加之這裡山大溝深,羊子採食時運動量大,羊肉脂肪含量較低,肌肉彈性好。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精湛技藝——好味道源自“好技法”

好味道源自好技法,被譽為“肉中人參”的陝北燉羊肉之所以成為美食一絕,離不開它獨特的烹飪技藝。

燉羊肉的第一步就是精心挑選羊。“選擇吃著地椒葉等多種中草藥長大的正宗山羊,羊子的年歲應當是當年或者一週年的山羊羯子,這階段肉質鮮嫩,無羶味,為羊肉中的上品,羊的重量最好控制在25斤到40斤之間,肥瘦適中。

將選好的羊宰殺,趁著新鮮勁把肉和骨頭分離開,骨頭剁成小塊狀(3—5釐米),肉切成小塊,等待下入鐵鍋。“燉的肉越多越香,特別是將整隻羊放在一鍋裡燉,燉出來的味道最好,整鍋肉融合了羊的各個器官的香味,均衡入味,口感好。”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隨後,按每斤肉加水300克的比例在鐵鍋裡倒入冷水,然後將骨頭、羊肉依次放入,用大火將水煮沸,用大概10—20分鐘的時間將浮出的血沫徹底打清,整鍋肉即將進入“燉”的階段。

加調料是燉羊肉時很重要的一道工序。“秘方就是用最簡單的、最自然原始的調料燉出最原汁原味、最可口的燉羊肉。只用鹽、生薑片、紅蔥段、蒜、紅辣椒、花椒六種調料,調料太多反而失去了羊肉本該有的原汁原味。”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火候的把握和調料的配比一樣重要。一鍋羊肉做得好不好,關鍵看火候。純正的燉羊肉,需先用急火,再用文火,後用猛火。先用急火打完血沫後,改為文火燉1到1個半小時,到肉快熟時再用大火煮。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經過將近2小時的燉制之後,只見灶臺上的大鐵鍋內肉湯翻滾、熱氣騰騰,即將出鍋的羊肉,鮮香味撲鼻而來。端上一碗來品嚐,肉塊入口酥嫩,一咬就成絲狀,而且越嚼越香,肥瘦適中,香而不膩,毫無羶味。

舌尖上的陝北燉羊肉!

關注我們

共享美食

點個在看再走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