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2021-10-26由 深入美食陷阱 發表于 體育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2019年8月。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離開吉大馬的前一天,游完吉隆坡石油雙峰塔——當年的世界第一高樓,就在塔前的裙樓裡解決晚飯。幾家有名的餐廳前都排著長隊,找著找著,看到一片很大的餐飲區,一家家各色鋪面環繞,與國內購物中心裡的美食城幾無二致。那就這樣吧,想吃什麼自己選,還省錢。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一家人東張西望,女兒選了一份看不明白的日料,妻子突然說:“我要吃冒菜!”

冒菜?馬來西亞的華人飲食傳承自東南沿海,成都的冒菜怎麼會在這裡冒出來?畫風不對呀。

再一看還真的是,和別的鋪面相比,這裡的食材最豐富,一排排碼在前面。青菜、金針菇、日本豆腐、各式各樣的魚丸和火腿腸、數不清的豆腐製品,還有十幾種面,也有粉。走近,馬來店員遞來一隻碗,旁邊有不鏽鋼夾子,自選。與國內的自助火鍋、冒菜店毫無二致。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這是冒菜?我看招牌,恍然道:這不是冒菜,而是……豆腐?

筆者英語水平一塌糊塗,但也認得幾個簡單詞彙,知道些許語言的衍變。中文有很多外來詞,比如英語的粉絲、咖啡、坦克一類。中文對拉丁語系影響小,但也有不太多的詞彙進入了這個語系,最著名的當然是隨著李小龍打遍天下的Kungfu(功夫)和Sifu(師傅),最獨特的是Guanxi (關係),食品中最著名的就是Tofu(豆腐)。老外讀這些詞彙很有喜感,你按照發音連讀三個“Fu”就能感受得到。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馬來西亞文與英文比較接近,因此我敢肯定Tau Foo一定是豆腐。

前面的Yong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油豆腐”?也不像。開啟Google詞典檢索,原來Yong Tau Foo是釀豆腐,Yong(釀)是客家的白話發音。

釀豆腐是客家最經典的名菜,在我的印象中,只要與客家人吃飯,這道菜必點。肉餡置於豆腐中,煎、燜、蒸等方法烹飪至熟,嫩而滑。在食品匱乏的年代,釀豆腐也是一道過年節慶菜,一次釀很多,每餐取出部分做菜餚。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據說——更大的可能性是想當然——釀豆腐源於中原餃子,“釀”就是“塞入餡料”的的意思。釀可以被廣義化,不限於豆腐,也不限於肉餡。因此還有客家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等等。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就是被廣義化的。除了經典的各式釀油豆腐,還有釀苦瓜一類,更有看起來很奇怪的釀香腸、釀壽司。還有各種純純粹粹的豆腐,方的、園的、三角形的、長條的,我從未在一個小攤點上見過如此之多種類的豆腐。這簡直就是個豆腐代表大會。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大馬釀豆腐的做法卻又是一鍋燴的冒菜形式,客家釀豆腐沒有這樣的做法。這又是什麼道理?無法考證。憑直覺,這應當是中式冒菜的外傳,掛著大馬人更熟悉的華人釀豆腐的名號。

為何冒菜會流傳到大馬?那隻要問問,為什麼發源於四川、雲南的這類自行選擇食材重口味一鍋燉的冒菜、麻辣燙、酸辣粉能夠在全中國流行?對了,還有類似的日本關東煮。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挺有意思,我本以為在大馬只能見到華人的傳統,或者是與本地、歐美結合的飲食,沒想到還有現代流出的新式菜品。這也是現代中式烹飪走出國門的鮮活的例子。

次日在吉隆坡國際機場,又見到釀豆腐的鋪面,說明它已經成為品牌。只是這廣告上寫的是Yong Tao Foo,和Tau差一個字母,不知是什麼緣故。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後記:

妻子與我旅遊很多年,漸漸適應了我這種近乎異類的覓食行徑。但是,熬一段時間,就會忍不住要找回自己的口味,彷彿是被人蒙著眼睛帶著轉了好幾圈,摘掉眼罩後先要定神看方位。她找回自己口味平衡的飲食總是這一類——冒菜、酸辣粉、麻辣燙,重口、自選。

既然本篇家人是主角,就發一張冒菜之後在雙峰塔下的合影,也是露個新鮮臉。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釀豆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