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勾魂香溢潼南涼粉

2022-05-31由 恆書齋 發表于 美食

勾魂香溢潼南涼粉

魂香溢潼南涼粉

作者:古風

潼南人愛吃,好吃,會吃——太安魚、小煎鴨、頭刀菜……林林總總,不勝列舉。

最讓潼南人難以割捨的當屬潼南的勾魂涼粉。潼南人對於涼粉來說,只有吃飽過,從沒吃夠過。以前三叔在外地工作,要好幾年才能回家一次。他說,在外地最想的是老孃和涼粉。

潼南涼粉製作繁瑣而樸實。選用上好的白豌豆配少許的胡豆,用石磨磨成粉,用井水將豆粉調勻,經濾布幾次過濾除去殘渣。將得到的豌豆漿靜置沉澱。待“白粉”和“黃粉”自然分層,再將上層的“黃粉”潷出待用。

鍋中燒井水至沸騰,將“白粉”和“黃粉”按三比一的比例調勻緩緩注入沸水中,開中火,同時用木棒按順時針方向不停攪拌,期間用鍋鏟隨時翻動鍋底和鍋邊,以免粘鍋。待豆漿黏稠而透亮時盛入盆中放涼備用。

此法將原料換作紅苕澱粉,同樣可以製成黑亮軟糯的紅苕涼粉,俗稱“糯涼粉”。若與豌豆涼粉混合食用,戲稱“鴛鴦涼粉”。

“油辣子”是潼南涼粉的靈魂。幹辣椒剪成寸段,入熱鍋中,加少許菜籽油炒糟焙香,倒入石制兌窩中搗碎搗細,取出分成三份備用。花椒入乾鍋中細火焙香,用擂缽搗細取出備用。

勾魂香溢潼南涼粉

鍋中倒入菜籽油大火燒至油花散開消失殆盡後,將油溫降至兩成,加入蔥薑蒜,香菜,大料及香葉,文火慢慢煎炸至蔥薑蒜焦黃撈出所有香料,將油溫升至八成以上倒入缸缽中,油內下入一份幹辣椒麵,取其香。待油溫降至五六成時下入第二份幹辣椒麵,取其色,油溫降至兩三成時下入第三份幹辣椒麵,取其辣。最後將辣椒油上下攪拌均勻,再下入白芝麻和整棵香菜加蓋密封一晝夜後,撈出香菜,潷出紅油單獨分裝備用。

鍋中加少量菜籽油,加食鹽炒香,趨入開水,勾入“二流子”芡盛出備用。鍋中加少量菜籽油,將豆?倒入鍋中用鍋鏟文火翻炒碾壓,直至豆?翻沙成泥,烹入料灑,勾“二流子”芡出鍋備用。這是潼南涼粉的風味所在。

姜蒜入擂缽中搗爛成泥,取出加涼白開調成姜蒜汁。小香蔥切花,“魚香”切碎,佐料一應備全,大功告成。

一挑籮篼,一頭裝碗筷,刀具案板,一頭裝涼粉和佐料,再帶上幾根小板凳,往那街簷邊邊,地壩角角一擺,好吃狗們一併圍坐過來,便開張營業了。

木製案板平放在籮篼上,涼粉扣在案中央,各種裝佐料的瓶瓶罐罐圍著涼粉擺了大半圈。涼粉開片打成條,用手抓散,嫰苔苔,閃搖搖的,蜿著裝入碗中,依次打上油辣子、花椒麵、紅油、“鹽攪攪”,“豆豉攪攪”、姜蒜汁、醬油香醋,點上蔥花和魚香,細細拌勻,便可以開吃了。

一碗涼粉晶瑩剔透,紅裝素裹,辣裡透著麻,麻裡透著香,香裡透著爽,爽裡透著滑,鹹酸適宜,回味無窮,讓人慾罷不能,食慾大開……

當人們圍坐在涼粉攤前,聽到“嗒嗒塔嗒”打涼粉的聲音時,嘴巴里,舌頭下便會不由自主地分泌出許多唾液,一不留神就會順著嘴角流淌出來,只好不停的強制往下吞嚥……

你看那對小情侶,兩雙筷子,一碗“鴛鴦”涼粉,你餵我一口,我餵你一絲。時而卿卿我我,時而打情罵俏,毫不在意旁人的目光。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幼小的娃兒要了一碗豌豆涼粉。那娃兒喲,辣得“喲唏,喲唏”的,還一個勁的墊直了腳尖,伸長了脖子,咂巴著小嘴,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碗裡:“媽媽,我還要,媽媽喂娃娃……”王老頭也圍過來,把自己往小板凳上一扔:“來碗糯涼粉,外加一個空碗。”隨即從身上掏出半瓶老白乾,倒入碗中,就著涼粉自飲自酢起來。嘿!涼粉下酒,安逸!這邊張三哥兩碗涼粉剛下肚,一面抹著嘴角,一面喊:“豌豆紅苕各一碗,莫放辣了,莫放鹹了,打包,拿回去我媽吃。”

勾魂香溢潼南涼粉

在困難時期,吃涼粉對潼南人來說也是一種奢侈。實在欠得慌,就揀幾根紅苕磨成漿,攪上一碗,澆上泡菜壇裡的酸鹽水,滴兩滴生菜油拌勻了一家人打夥吃點,算是解個饞。

一天我心血來潮,來了個古法炮製。用紅苕澱粉攪了一小盆涼粉,澆上酸鹽水,滴了點生菜油,撒上蔥花蒜粒,媽媽嚐了嚐,眼裡泛著淚花:“嗯!是,是,是你外婆那個味道!”

勾魂的涼粉對潼南人來說,是一種鄉愁,它勾起多少在外打拼的潼南遊子對故鄉無盡思念;涼粉對潼南人也是一種情懷,它時常勾起潼南人對親情和故人,以及過去的時光無盡的緬懷與追憶。勾魂涼粉就是故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讓人魂牽夢繞,天涯海角,永不相忘!

勾魂香溢潼南涼粉

作者簡介:

馮春,網名古風,重慶市潼南區人,生於1969年9月,自由職業,愛好寫作。在“行星酒館”發表過《凡人的故事之——平凡的奇蹟》,《孩子,你要相信媽媽是愛你的》,《跟著朋友圈去旅行》等作品。

《書香茶詩社》

名譽顧問:柏啟宏 羅任斌

顧 問:陳子賢 羅中葵 逍遙客 劉平

主 編:恆書齋

副 主 編:籃 子

制 作:蓮花芬芳

編 委:朱國成 藏朝全劉柏雄 飄雪時節 蘭 蘭 張勇軍

駱文明 日 靈

朗 誦:曉 菁 潤霖新 師瑞芳 素玲閱來悅美瓔珞 紅紅

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援!

作者(朗誦)投稿須知

滑動下方文字檢視

(1)。讚賞金額分配(10元以上)為文稿作者70%(平臺收取30%)。

(2)。讚賞金額分配(10元以上)為文稿作者、朗誦者各自商定(平臺收取30%)。

(3)。以7天為讚賞截止期限,微信轉賬形式發放,平臺提供截圖、明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