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2022-05-15由 二三里客戶端 發表于 美食

萬物復甦、春回大地的時節

除了帶來大家萌動的春心外

還有被封存了一個冬天的美食

作為一名吃貨

對春天最大的讚美便是吃掉它!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這不

榆林的滿城春色美得風情萬種欲罷不能

榆林的春天

不僅可以用來欣賞,竟然還能吃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不信?

那就跟榆小記一起吃吃看啊!

說起野菜,任誰都不陌生,按老人們的說法,昔日光景不好的年代,散落田間地頭的野菜就是窮人家的救命菜。而現如今的生活好了,野菜又以其純天然、無汙染、防病治病的諸多奇效受到人們的熱捧,躍然成為時令蔬菜中的明星菜。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野菜的種類很多,有些可食用,有些可入藥。

美食家汪曾祺先生《故鄉的野菜》一文中記錄,還有人留心這些可以度荒的草木,繪成圖譜,寫了一本《野菜譜》。其人名王磐(1470-1530),字鴻漸,高郵人,明代散曲家、畫家,且通醫學。自號“西樓”。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嘉靖年間,王西樓的老家高郵,常常是“大水、決堤、民飢、大疫,死者相枕籍”。在這苛政年荒之際,百姓只能靠採集野菜充飢。

為了擴大可食野菜的來源,方便人們辨識,王西樓決心編一本《野菜譜》。他一面翻閱群書,一面向百姓查訪,對可疑而又不能實證的,自己親摘親嘗。經過篩選,最後挑選了60種野菜,編撰成書。成書過程中,王西樓還自題手繪,配圖附詩,採用上文下圖、附加說明的辦法,方便百姓採集與傳誦。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榆林地處陝西省的最北部,在陝北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南緣的交界處,也是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

由於地處塞北,榆林自古便是苦寒之地。加上過去交通不便,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所以本地百姓對於野菜的認知,一定是美味、清苦兼具。

苦 菜

苦菜,學名取麻菜或苣蕒菜,是很多榆林孩子最早認識的野菜,南北都有。

苦菜的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花鮮黃色,舌狀。曬乾了的苦菜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苦菜也能入藥,能夠清熱燥溼、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苦菜的吃法多樣,可炒、可入湯、可醃製。但新鮮是菜中第一味,新採回來的野菜只需簡單調製,味道便十分清新。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苜 蓿

窮人吃野菜是為了度荒,沒有為嘗新而挑菜的。

山野菜苜蓿長久以來在我的印象中都是用來喂牛羊的。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榆林地處陝北的黃土高原,地薄物稀,乾旱少雨。簡讀榆林的市志會發現,此地自然災害頻發,元明清三朝,更是十年九不收,經常出現所謂“顆粒無收”的大饑荒年。尋常百姓家估計除吃樹皮、挖草根以外,向廣袤的山野尋菜是春日裡最佳的選擇。

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開春時,苜蓿是最早發芽的植物,蔬菜還未播種,苜蓿芽兒已經從田地裡冒了出來,宣告春天已經來臨。莊稼人把那鮮嫩的芽兒掐回家中,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拌一點兒陳醋和鹽末兒就是一道可口的美味。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苜蓿,可以獨立做成一道主菜,清淡寡和,或者可以入湯、涼拌,可以包餃子,也可以做其它菜裡的伴侶。它的身上總有那麼一種謙和歡喜的融洽氣息。

過去生活不好,人們才向山野尋菜,但雖時代變遷,百姓春天吃苜蓿的習慣還一直保留到現在。

榆林人最喜歡用苜蓿做劃菜吃,其法是將土豆蒸熟,做成土豆泥,苜蓿洗淨,用水一焯,切碎,然後將兩樣東西在一塊炒熟,加入佐料,撒白芝麻。吃起來沾滑爽口,味道極佳!

沙 蔥

沙蔥,聽其名便可知是生長於沙漠中的野生菜。

此類植物遇雨即可生長,耐旱抗寒能力極強,它的根系無論在炎熱乾燥的暑夏,或在嚴寒地凍的隆冬都不會死亡。

常年不降雨,在沙漠裡甚至難以看到它的存在,可一旦下雨,數日內即可看到滿沙遍野鬱鬱蔥蔥的沙蔥,如果雨不能持續,它便從沙灘上消失,等待雨水的再次降臨。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據蒙藥典記載:沙蔥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開胃消食、健腎壯陽、治便秘之特殊功效。食之能治赤白痢、腸炎、腹瀉、胸痺諸疾。被譽為“菜中靈芝”。

沙蔥可做多種佳餚,無論涼拌、炒食、做餡、調味、醃漬均為不可多得的美味。因其味蔥韭皆俱,故吃法不少。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純天然吃法是將洗淨的沙蔥清水中汆一下,加少許精鹽、清油,當冷盤吃,清香可口味道鮮美;熱炒可與雞蛋相配,品味高於韭菜炒雞蛋。過去吃沙蔥只靠上天的恩賜。現如今,人們認識到了它的營養價值和商機,嘗試廣泛種植,沙蔥這一沙漠野味,也一躍成為了榆林本地風味獨特的地方小菜。

沙 芥

沙芥菜是沙漠裡的一種野菜,是生命力非常強的一種植物。

榆林土話叫沙芥為沙蓋 對於沙蓋榆林人民是頗有好感的。因為本地一道十分有名的沙蓋拌疙瘩,每每想起都令人口舌生津。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據老人們說,沙蓋菜系純天然生長,不需施肥澆水,牛羊驢馬不啃不吃,它有股很刺鼻的特殊味道,甚至嗆得你掉眼淚、打噴嚏。這種菜不長蟲子、不生蚰汗,蚊蠅不沾身。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這種在沙上看起來不起眼的野菜,在缺水的沙漠中,也能活得十分好。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沙芥好吃,但前提是要醃製,將買回來的沙芥洗淨,切碎,入鍋熱水一焯。之後加鹽,放在比較熱的地方,只需四五天,便醃好了。剛醃好的沙芥特別鬆脆,酸爽,可燴、可燉、可涼調,也可與任何菜品互搭。現代人許是把生猛海鮮吃膩了,一頓大餐結尾時吃碗沙蓋拌疙瘩,既稀釋油膩,還緩解酒力,頗受人們的青睞。

灰 條

灰條也叫灰灰菜,灰菜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同所有雜草野菜一樣,灰菜秉承了祖輩適應性強的特點。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因著生命力的強旺,田間、地頭、坡上、溝澗,乃至城市中的荒僻幽落,處處可以見到它們密集叢生搖曳的身影。

人們擇食灰條見載於典籍的年代甚早。《詩經》時代,灰條有個古雅的名字叫“萊”。《詩經·小雅》中有詩:“南山有薹,北山有萊。”

灰菜還有一名鮮為人知———“藜”。閱讀古籍,常見到“藜藿之羹”、“藜藿不繼”一類詞語,這“藜”正是灰條。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徐光啟《農政全書》之《荒政》篇,灰菜列為人們救飢時可食用的野蔬。除了莖苗可食外,徐書還言:“穗成熟時,採子搗為米,磨面作餅蒸食皆可。”

明人滑浩《野菜譜》中載錄的詠灰條詩,“灰條復灰條,采采何辭勞。野人當年飽藜藿,凶歲得此為佳餚。東家鼎食滋味饒,徹卻少牢羹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齊備為“太牢”,而“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詩人的意思是災年的灰條味之美堪與豬、牛、羊肉相媲美。

吃灰條有季節限制,早春灰條雖說不香,口感不好,但也還算柔嫩,到了夏秋,就真的苦澀難當無法下嚥了。

馬齒莧

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不論南方北方,隨便找個花園或者田間地頭都能採到。葉子小而圓,大部分趴在地上的,極好辨認。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史書上這麼記載“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聽老輩講,摘回馬牙齒莧,過水焯一下,之後用三椒油,蒜泥拌食,極為清新爽口。

榆 錢

榆林人對榆錢可不陌生,榆林的市樹便是榆樹。

明媚春光裡,嫩綠的榆錢結的滿樹滿枝都是,調皮的孩子,總不顧家長的三令五申,一有空便上樹攀牆去捋榆錢。鮮榆錢,吃起來,口感脆柔,還有點微妙的黏滑感,小孩吃得不亦樂乎。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拿回家,清洗幾遍,裹上玉米麵、白麵粉,攪拌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

父親說過,榆樹是寶,不光榆錢能吃,榆葉也能充飢,困難時期連榆樹嫩皮都能磨面充當糧食。

槐 花

說起槐花,第一感覺是香。尤其春日的清風中,路過一顆槐樹下,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榆林人對槐花的烹飪主要在於——蒸,在槐花表面裹上少量玉米麵、白麵,加點鹽即可上鍋蒸,蒸熟之後清香四溢,直接吃或者搭配蘸料皆可。

吃完槐花飯,嘴裡撥出的氣,都感覺是清香的。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聽南方的朋友說,他們吃槐花,最多的還是炒蛋。焯水攥乾的槐花與打散的蛋液混合,隨後下入鍋中翻炒,適當調味即可出鍋。這樣做出的槐花炒蛋口感溼潤柔軟,蛋香裡滿滿都是槐花的清甜,那種春天的雅緻清新無比。

沙 米

沙米是沙蓬植物的果實,是莧科藜亞科蟲實族沙蓬屬一年生草本,生於乾旱和半乾旱區沙漠。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沙蓬喜生於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和丘間低地,只需要極少的融雪和降水便能正常生長開花結實。

沙米,長不過1。3-2毫米,種子不大,硬易壓碎,但卻富含豐富澱粉。過去的年月,有饑荒時,人們會在9-10月收整合熟的沙蓬植株,然後晾曬、捶打、揚場去雜。收穫的沙米支撐饑荒中的人們熬過貧苦的歲月,是舊時重要的救荒植物。

玉米黑粉菌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聽我爹說,以前人們還吃一種玉米菌。一查資料才知道,這種玉米菌叫玉米黑粉菌,因為價值高,被外國人稱為“天然黑松露”。

黑粉菌主要生長在玉米上,常常出現大大小小的凸起,幼嫩時顏色比較淺,外面覆蓋一層白色的膜,等老熟後顏色就變成黑色,有時還有粉末。因為它對玉米的產量有一定影響,所以農民很討厭它,見到都是直接丟棄的。

那麼,玉米黑粉菌到底有什麼價值呢?其實它真的是可以食用的。

當這個“小包子”還是幼嫩狀態時,可以直接生食,嚐起來有股甜味,在成熟變黑前煮熟吃,口感類似菇類。它還富含16種氨基酸,經常食用的話可以幫助消化和通便,益氣養陰,補氣安神。(榆小記沒吃過,網友嘗試需謹慎!)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地區的文化和自然環境、對當地人的性格有較大的影響。

陝北的黃土高坡,各類野生的蔬菜何其多,而一旦辯識了榆林本地這些野菜,會發現,它們的一個共性便是,生命力強。

無論多麼嚴酷的自然環境都不能使之滅絕,只要有一絲雨水和陽光,依舊能夠枝繁葉茂的繁衍生息。

其性也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縱然自然環境惡劣,但只要有人,就依然能夠創造出新的生活。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又到榆林人“吃花吃草”的季節!這些野菜、奇味你吃過幾種?

最後想提醒大家一句

春天的野菜雖香

但我們不能在路邊或公園亂採哦

如果認錯吃錯野菜

可能會中毒!

吃到受汙染的野菜

還是會中毒!

想吃的話 去菜市場超市買

(LKK)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