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2022-04-11由 天南地北說美食 發表于 美食

說起天津的小吃,就不能不提起天津的代表小吃“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來到天津,或多或少的都會買上一些帶回去,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些天津地道小吃。而天津人的日常飲食中也離不開這天津三絕,今天小編就帶來家來認識瞭解下“天津三絕”吧。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始創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的摯愛親情)。狗子14歲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鋪做小夥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活,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了包子攤。包子是以水餡兒半發麵、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湯汁飽滿

狗不理包子的突出特點是餡足油多,清香適口,食而不膩;皮用半發麵,柔軟耐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18個褶,疏密一致,猶如一朵盛開的白色菊花。

可惜的是,隨著商業模式的執行,曾經盛極及一時的老字號也開始走下坡路。現在的狗不理包子直營店,據網上反饋就是貴、難吃、服務差。不少去吃過狗不理包子的遊客都表示狗不理包子口重、大油、水餡、發麵,總之又鹹又膩,和家鄉的小籠包相比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當然,也有天津本地人表示狗不理包子在天津的口味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桂發祥

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在這個巷子裡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號喚作“桂發祥”。這個人很聰明又能幹,炸麻花可以說有一手絕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巷街,人們聞到香味紛紛蜂擁到他的鋪子購買,因此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是盡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至於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頗費了一番腦筋,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鹹桂花、嶺甫種植甘蔗製成的冰糖、精製小麥粉等等,製作成不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氣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滿口生津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桂發祥的麻花

就這樣,經過反反覆覆的精心研究,劉老八終於創造了金黃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綿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從此“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而桂發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創立了百年字號,成為天津百姓的最愛食品。現如今,天津桂發祥的麻花依舊保持著精益求精的製作態度,越發聞名遐邇。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與狗不理包子的“狗不理”三字一樣,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號名稱。耳朵眼炸糕因為賣這個炸糕的店鋪地處在一個狹窄的小衚衕口,這條衚衕正好名叫耳朵眼衚衕,因而得名。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清光緒庚子年間,當時的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的估衣街、針市街等,有著全市最大的乾鮮果、皮貨、染料、藥材市場。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櫃劉萬春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一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的。後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夥,在北門外大街租下一間八尺見方的門臉,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後劉萬春的兒子劉玉才、劉玉山、劉玉書等陸續進店。日偽時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會,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號不為人們接受,而耳朵眼的綽號卻流傳至今。

天津小吃三絕 忘不了的天津味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精選上乘江米,水店加工麵漿用上為赤夏,白糖經傳統工藝制餡,指定油類炸制,成品外皮金黃、酥脆不艮,餡心香香丹不膩、適口性強,且無任何新增劑,可謂綠色營養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