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食得河魨不念魚

2022-04-04由 拾味之家 發表于 美食

食得河魨不念魚

食得河魨不念魚

點選音樂 靜心聆聽

天下美味之魚甚繁,各地大江大湖,幾乎皆有出產。然似乎只有河魨,以其無鱗而有棘刺,無膽卻含劇毒的獨特個性,成了魚類家族中最具神秘感的異類。

食得河魨不念魚

河魨,俗稱“河豚”。關於河魨之毒,早在《山海經·北山經》中便有記載:“肺魚(即河魨),食之殺人。”儘管有著能殺人的劇毒,河魨卻仍以美味傳名。古往今來,書中只要論及河魨那“一朝食得河魨肉,終生不念天下魚”的滋味,字裡行間,觸目皆是涎水和咂舌舐唇之樂。亦因此,“拼死吃河魨”者,代有其人,活生生地譜寫出一部慾望戰勝理智的人類冒險發展史。

莫看河魨以河為名,實際卻是一種海魚。每年春日,它們從東海洄游到長江中下游產卵繁殖,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汛期。當它們途經揚州周邊水域時,正好進入臨產狀態,體態最豐滿,味道最鮮美。自然的造化,也使得民眾在烹調河魨上多有獨特的心得。

食得河魨不念魚

上世紀90年代,一次到江都赴宴的偶然機緣,使我平生第一次品嚐到了野生河魨那無與倫比的至味。

記得當日宴席上,當酒過一二巡,菜過五六道時,主菜河魨終於姍姍登場了。菜未及上桌,一股異香已遠遠地飄了過來。透過氤氳起的熱香,一條條濃油赤醬,色香誘人的紅燒河魨排著整齊的隊,花團錦簇般圍繞在一個碩大的青花湯盆裡,若隱若現。

食得河魨不念魚

再看主人,並不像先前那般客氣殷勤地招呼,只簡單一聲“是河魨啊”,便自顧自地吃開了。事後方知,這原來是吃河魨的規矩。吃河魨,必須由掌勺者先行品嚐,若十餘分鐘後沒發生什麼事,方能上桌。至於客人是不是吃,敢不敢吃,全憑自己意願。

由於在長期形成的印象中,河魨始終披著一層神秘面紗,因此,我一開始沒敢動筷子。但環顧四周大家那饕餮狀,最終還是擋不住誘惑,抱著“人家敢吃,咱就敢吃”的心理,忐忑不安地嚐了第一口。

河魨肉的口感上有點像青魚肚腹下那種腴嫩活肉,兼有鰣魚之肥和刀魚之鮮,卻又比鰣魚細,比刀魚嫩,舌頭輕抿間,魚鮮裡還藏有那麼一絲妖妖的水汽,美絕人寰。及至落肚後,餘味仍自不絕如縷。此時,初入口時的擔心,便隨著舌尖上的無比誘惑隨風飄去了。

食得河魨不念魚

從同席的一位老者口中得知,當地吃河魨講究“一白,二皮,三湯”。白,指的是河魨的精囊,也就是在中國食文化中具有食色一體象徵的“西施乳”。淺嘗下,嫩滑似乳酪,細膩如凝脂,一種說不清的美妙,瞬間便透過味蕾向全身蔓延開來。

河魨的皮也很有特點。其一面膠黏爽滑,軟糯超過鱉裙;另一面則有細刺戳舌。吃時,得用筷子把外皮向內翻轉,入口不用咀嚼,而是囫圇吞棗般地嚥下,據說有補胃之功。

食得河魨不念魚

至於河魨濃稠美味的湯汁,老食客當然不會放過拌飯這個選擇,食來滋味飽滿,香滑腴美,尤其那種沾齒粘唇的感覺,美不可言。

如今,由於種種原因,野生河魨愈來愈少,價格也越來越貴,在城鄉林立的酒樓中,它已成一闋古老的神話。由此也造成某些店家,用人工養殖的䰾魚冒充河魨。䰾魚外形看上去和河魨很像,只是最大也就半斤左右,也沒有毒素,肉質不如河魨鮮美。但䰾魚也有䰾魚的好,它那大得不成比例的魚肺,經大師傅巧手烹來,便成就了吳中名饌“䰾肺湯”的另一番魚味來。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