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2021-12-20由 俊逸信封 發表于 美食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葫蘆頭泡饃

葫蘆頭泡饃歷史悠久,至今仍是西安城內有名的風味食品。早在唐代,都城長安(今西安市)就有一種名叫“

煎白腸

”的食品出售,是用豬腸肚做的,但食者寥寥無幾。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相傳,祖籍京兆原(陝西耀縣)的唐代名醫孫思邈有一天在京都長安一家專賣豬雜碎的小店裡吃“煎白腸”,端起碗剛吃幾口,便覺得有一股騷腥味直衝鼻端,嘴裡油膩膩的,很不是滋味,問及店主,才知是製作無方。孫思邈向店主說道:“腸屬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屬土,居中,為補中益氣、養身之本。物雖好,但調製不當,也是枉然矣。”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於是,他從隨身攜帶的藥葫蘆裡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漢陰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膩之藥物,連同藥葫蘆一起贈給店主。店主將這些香料藥物放入鍋中,果然香氣四溢,其味大增。這家小店從此生意興隆,門庭若市。店家不忘醫聖指點之恩,將藥葫蘆懸掛門首,並將所賣“煎白腸”改名為“葫蘆頭”。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長安城中,葫蘆頭泡饃不如牛羊肉泡饃普遍。屈指可數的幾家專營店鋪,多集中在南院門和小南門附近。“春發生”算是其中翹楚,其店名大概取自杜工部詩中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吧。“春發生”烹製的豬大腸豪無異味,其處理過程十分繁雜,除了清洗外,還需要經過焙烤、小火慢煮四五個小時,再晾乾水分,與豬骨、整雞合煮三小時製成,至此,湯濃而白似牛乳,大腸香軟可口。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葫蘆頭泡饃所用之餅不同於牛羊肉泡饃的餅,此餅乃半發麵餅。掰好的饃置於碗中,師傅於爐灶邊,將滾開的湯澆在碗中,完全浸泡饃塊,再用手勺扣住饃塊,將碗中的湯瀝回鍋中,如此反覆三五次,以饃熱透,入味為度。此法即所謂

“泖”。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葫蘆頭也絕對是一個“

美食刺激創作

”的絕佳例子。

賈平凹曾提到,“只有在寫出精彩的篇章或完稿後才會到南院門‘春發生’飯店奢侈的吃上一碗葫蘆頭,作為對自己的犒賞和激勵。”

陳忠實還給“春發生”飯店撰聯一幅“兩千年世紀交替春去春來春發生,八十載滄桑難改原汁原味葫蘆頭”,以表達自己對“春發生”泡饃的深厚感情。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梆梆肉

梆梆肉與葫蘆頭泡饃一樣,也是用豬大腸為原料、燻炙而成的,兩者乃是一脈相承的美味。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如果你沒吃過梆梆肉,你可能是個假的西安人,而且就算是人人都吃過,也不代表人人都瞭解其中的細節。

梆梆肉,你以為僅僅指的是燻過的大腸嗎?那你可就錯了,其實那一口鍋裡熏製而來的:豬肚、豬肝、頭肉、耳朵、雞蛋、豆乾······都叫做梆梆肉。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這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肉製品主要是由肥腸、豬肝、豬肚、豬耳朵等豬的部位熏製而成的一種肉食品。

燻是烹調方法的一種,有生燻、熟燻之分。一般是利用木屑、茶葉、鋸末、柏枝、穀草等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的濃煙,使之吸收,增加食物特殊香味。梆梆肉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肉嫩味醇,薰香濃郁,越嚼越香。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看見梆梆肉,小編只想說: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梆梆肉是陝西西安的傳統風味小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早出現在西安東關和南城柏樹林一帶,經營者出售時身背橢圓形的木箱,手執木魚狀的木梆邊敲邊喊,沿街叫賣,故而得名。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說起這梆梆肉,估計好多人壓根兒沒聽說過,就算是陝西本地人也未必吃過,可你千萬別小瞧了它,這個小吃雖然名氣不大卻極具特色,貌似平常卻十分美味,而且最重點的就是——離開了陝西,恐怕您就再難尋覓它的蹤跡了。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關於梆梆肉,小編了解到有兩家店非常有名,而且還有很多故事,如果不是他們還在堅持這份手藝,我們可能也很難吃到這麼好吃的梆梆肉了呢。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朱秀英梆梆肉

1

早些年朱秀英一直在菊花園賣梆梆肉,每天下午四五點出攤,每到這時,就會有熟客過來買,也會有慕名而來的生面孔。你八兩、我二斤,要不了多時,一大盆的梆梆肉就賣完了。週而復始,朱秀英竟做了近四十年的梆梆肉生意。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朱秀英的父親早年間在柏樹林一帶身背木桶,手敲木梆,邊敲邊喊,沿街叫賣熏製的豬下水肉,當年朱秀英的父親從師於河北人,學成之後授於六個子女。兄弟姐妹六個,以前都在做梆梆肉生意,現在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下來,傳承著父親的手藝。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不知何時,在西安,梆梆肉成了葫蘆頭的絕配,但凡開葫蘆頭泡饃的店,必然有燻好的梆梆肉同時售賣。

朱秀英開店先在小南門裡,後到下馬陵。他們家的葫蘆頭吃起來湯鮮味濃,饃筋道,腸鮮香、軟爛而且沒有異味。梆梆肉所用的多是精腸部位,入味、肉香是根本,凡是吃過他家的梆梆肉和葫蘆頭的人,基本都成了回頭客。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後來,朱秀英把店交給了親戚打理。但是,她還是每天要去店裡看看湯夠不夠濃郁、肉煮的夠不夠爛、腸燻的時間是否合適。她說:“要做就做好,人這一輩子如果把一件事情做好了,終有成功的一天。”如今,朱秀英大姐已經故去,西安餐飲界又少了一位民間明星。但她傳承下來的梆梆肉的手藝,依然在延續。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老耿家梆梆肉

2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西安北大街新民街附近,一家賣梆梆肉的小店,在營業時間被顧客擠得人滿為患,哪怕下雨也阻擋不住他們的步伐。

耿強,是這家店的老闆,他用心經營著自家傳承下來的梆梆肉店,儘管他的營業時間有些任性,但因為味道正宗,顧客越來越多。

著名歌手

許巍

也是這裡的常客,小編問老耿許巍是不是常來這吃?他表示曾和許巍是鄰居,許巍經常來吃他家的肉,是常客,每次許巍過來吃,他們就坐一起聊一會兒。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耿強今年46歲,16歲輟學後,他從父親手裡接手了製作梆梆肉的手藝,至今已有29年。他說:“很早以前梆梆肉在城牆內就有了,後來因為木桶看起來不像不鏽鋼桶那麼幹淨,桶和桶裡的肉看起來黑黢黢的,最後學做梆梆肉的人越來越少了。”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我是第五代傳承人,我們家從1899年開始賣梆梆肉。家族傳給我,是希望我能把這個店發揚光大,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這就意味著我要堅守自己的責任。”耿強一臉認真地說道。他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想做大生意掙大錢,不想受苦。傳統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並不想學習,有些人來張口第一句就是“一個月能給多少錢”,“我也沒想和這些人玩,我就自己做,幹到哪天算哪天。” 耿強有些無奈地說。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耿強說:“傳統手藝固然重要,但傳統也不是固守不變,變與不變的前提,就是必須要好吃,而且做生意還是要有底線,是以成本設計價錢,還是以價錢設計成本,這個不用我多說。傳統手藝越來越少,很多老闆生意做大以後,自己喝著茶,讓手下的夥計們幹活,不僅把自己的傳統手藝弄丟了,還把最初創造店鋪的靈魂弄丟了。”

如今,老耿的店鋪依舊生意紅火,營業時間也是依舊任性,每天就開那麼一會。變的,可能是來往的食客,不變的,是老耿的手藝,還有梆梆肉那依舊讓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兒。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肥腸,極難料理,要想做出上面介紹的兩家的香味兒,可能還真不那麼容易,離開了西安,您可能還真吃不著。

葫蘆頭泡饃加梆梆肉這麼銷魂的組合,可能也只有被稱為“碳水狂魔”和“吃肉狂魔”的西安人才能想的出來,要是想吃了呀,您,還得來西安。在西安吃葫蘆頭泡饃和梆梆肉,兩個字——“享受”。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少華山第十一屆紅葉節已於10月12日盛大開幕,你還在等什麼!

少華山第十一屆紅葉節已於10月12日盛大開幕,你還在等什麼!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紅葉滿山如畫濃,雲海翻騰鬧仲秋,牛背梁秋意正濃!

葫蘆頭與梆梆肉——美食界的天作之合

秦嶺深處藏著的驢友們的朝聖路線我只告訴你!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