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終於,我還是沒有躲過套路!

2022-03-01由 小一大世界 發表于 歷史

今天帶小一去婦幼保健院做入園體檢,填表格的時候小護士問了一句:“你家寶寶測過鈣嗎?”,回答沒有,小一自出生以來,身高體重等體格體徵一直很正常,每天保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飲食方面也均衡健康,並無半點缺鈣的症狀。得到這個回答後,小護士頭也沒抬,竟火速開了單子:“再加測一下鈣!”,我覺得奇怪,趕緊詢問:“這有必要嗎”?小護士沒有再搭理我。後面還有家長排隊,來不及與她理論,只好作罷。到了科室才知道,這所謂的“鈣測試”竟然就是骨密度檢查!看著護士拿著探頭在孩子的脛骨上測來測去,心裡又好氣又好笑。

終於,我還是沒有躲過套路!

兒童常規體檢中,

骨密度測試與微量元素檢測這兩項檢查很早就被多次報道叫停

,沒想到時至今日還是被我遇上了,覺得有必要寫點啥。

什麼是骨密度?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主要用於瞭解骨骼強度、判斷骨折風險以及檢測相關疾病治療等。如果不是體重過輕、營養不良、長期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抗驚厥藥物等,或者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神經性厭食、風溼性關節炎、抑鬱症等),一般不需要檢測骨密度。

通常建議65歲以上女性和70歲以上男性接受骨密度檢查,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骨密度檢測,不應該成為孩子常規檢查專案

很多帶孩子去做骨密度檢查的家長都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骨密度底下,缺鈣!趕緊補鈣!

究竟,骨密度低是不是真的跟缺鈣有關呢?

這裡需要認識清楚:

成年人與孩子骨密度低下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成年人骨密度低下,代表缺鈣,沒錯!如上所說,多發於65歲以上女性和70歲以上男性,需要自行補鈣;而兒童的骨密度低下,只能說明孩子

生長得比較快!

特別是嬰幼兒處於生長旺盛期,骨密度自然會偏低。因為孩子在快速生長過程中會不停有鈣質沉著,也就是說,骨頭在生長過程中必然會有間隙,鈣質才能被吸收進骨骼裡,這是非常好的現象!跟缺鈣完全沒有關係!所以,用查骨密度來判斷兒童是否缺鈣是非常荒唐的行為!

兒童骨密度的檢測結果,並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標準,更不能作為治療用藥的依據。

補鈣要慎重,別再給孩子盲目補鈣了!

平常我們說的缺鈣實際上就是缺乏維生素D。保證孩子日常均衡飲食,每天補充40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D與充足的奶量以及戶外活動時間就基本不用擔心孩子缺鈣。

終於,我還是沒有躲過套路!

可是幾乎每個有寶寶的家庭裡都有一兩個家長“患有”“缺鈣焦慮症”,總覺得自家孩子缺鈣。其實,寶寶的很多症狀都與缺鈣無關,例如出牙晚、枕禿、夜裡多汗等,家長們不可盲目將此都歸因於缺鈣而去補鈣,如果孩子體內鈣含量過度造成堆積,反而會引發很多負面影響,比如:補鈣過多容易導致前滷門過早閉合、形成小頭畸形,會制約寶寶大腦的空間發育;骨骼容易早鈣化,骨骼線提前閉合,影響長骨發育,甚至抑制長高;腸道中鈣過量的話,會抑制鐵、鋅等二價離子的吸收,造成繼發性缺鋅和缺鐵,從而導致厭食、貧血、疲乏、生長髮育緩慢、免疫力下降等。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既然骨密度檢測意義不大,那麼我們如何初步判斷孩子是否缺鈣?如果以下症狀明顯,應引起重視:

終於,我還是沒有躲過套路!

3~6個月的寶寶:用手指輕壓其枕骨或頂骨,猶如乒乓球有彈性感(顱骨軟化);

8~9個月的寶寶:頭顱呈方形(方顱),前囟門也偏大,至18個月前囟門尚不能閉合;

1歲左右的寶寶:肋串珠(胸部可見到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並可出現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雞胸”和肋緣的外翻。四肢和背部肌肉無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於健康的孩子,且容易摔跤;

1-2歲的寶寶:走路時可能出現兩下肢向內或向外彎曲的畸形,即“O”型腿或“X”型腿;

3歲以上的孩子:孩子在3歲以後可能沒有上述表現,僅有腿部疼痛的表現或僅留下骨骼改變的後遺症。

其實,只要飲食均衡,保證奶製品的攝入量與戶外時間活動量,正常孩子是不會缺鈣的(病理性除外)!希望這篇文章能讓“焦慮的父母們”安心。

祝願每個小寶貝都健康成長!

終於,我還是沒有躲過套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