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2021-10-01由 米拍攝影社群 發表于 歷史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多年前到宜賓市筠連縣考察,登上了筠連最高峰大雪山,這裡喬木茂密、竹林森森。據記載,在宋元時期,因為這裡翠竹連天,得名筠連。

美食的形成不外乎兩大形式,一種是在交通發達的地區,不斷接受外來味型與工藝,形成美食風格;另一種是在本區域沉澱、演化,逐漸成型,筠連美食便是後者。相對於旅遊開發的區縣,筠連還不是大眾旅遊的熱土,能極好地保留當地傳統的美食。相對於富庶的成都平原精緻的美食,山區縣的美食粗獷、簡單,往往能迅速抓住你的味蕾,很久都難以忘卻。

01

無筍不歡

吃筍並不是竹海的專屬,筠連是一個無筍不歡的縣城。這裡緊鄰貴州、雲南,在四川省的東南邊緣地帶,出產竹筍,這裡的竹子有17種,以楠竹、水竹和甜竹(苦竹)為主,所謂甜竹,是筍子的上半部分帶甜味,中部帶苦味,當地人又叫它甜苦竹。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大雪山竹筍 攝影|劉乾坤

出竹筍的季節有鮮筍,雖然物流很發達,但鮮筍對於都市中的人來說,終究還是稀罕。在筠連縣城,上午到菜市一逛,都是當天早上從山上採挖的鮮筍。每年5月底6月初,是水竹筍上市的時候。水竹筍鮮美甘甜,在成都,我碰上就會買回家,比較細心的處理這種翠綠嫩爽的筍子,清水漂洗,然後炒肉絲肉片,到了筠連,才發現吃法極為生猛。用豆瓣醬醃成醬筍、炒臘肉、做泡菜,真是靠山吃山,筍子多,吃法自然就多種多樣。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燒椒拌水竹筍 攝影|劉乾坤

還吃過一種混搭的拌筍:燒椒拌水竹筍。當地朋友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中作客,除了傳統的甜燒白、香碗等,特地上了幾道筍子菜,這道菜顯然與貴州同俗,用了糊辣椒、醬油和醋,沒有用紅油。雲貴川接壤的地方,喜歡吃糊辣椒,在拌好的筍子上,又放上了柴火燒的青椒,一綠一白兩種食材加上糊辣椒的紅色,好看,入口,有筍的甘甜和青椒的微辣,爽口。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筠連九大碗-幹筍烏雞湯 攝影|劉乾坤

豐年留客足雞豚。在四川民間,豬肉與雞肉,一定是待客的主要食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一道幹筍烏雞湯端上桌來。幹筍經過曬制發酵,有更復合的香味,加上脫水,和雞一燉,能充分吸引雞湯的鮮味,同時也大量吸納油脂,有了動物油脂的浸潤,幹筍特別好吃。在燉煮中,幹筍同時也釋放出筍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這一鍋幹筍烏雞湯來得正是時候:醇厚鮮美,醒酒、泡飯兩相宜。

02

辣蒸雞樅菌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雞樅菌 攝影|劉乾坤

一場雨過後,山裡的菌子突然冒出來,城市的街巷裡會出現一些賣野生菌的人,用草繩穿著一朵朵菌子,當地人叫鬥雞菇、山大菌,長得快的菌已經撐開了大傘,長得慢的還成錐狀,從美食的角度,還未撐開傘的菇更鮮嫩。這種菌我的家鄉資中也有,叫山蘑菇,現在賣得很貴,中文名還是請教了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員莊平才知道,就是菌類家族中赫赫有名的雞樅菌。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辣蒸雞樅菌 攝影|劉乾坤

四川|小城滋味:筠連

筠連九大碗 攝影|劉乾坤

在四川盆地的很多地方,對於這類鮮美的菌一般都是煮湯,在我的記憶中,家裡偶爾買到雞樅,通常是做煎蛋湯,筠連的吃法可以是頭一遭:辣蒸!

把雞樅菌撕成小條,鋪在湯碗中,摻水,加入大量的二荊條節子,綠綠地把碗覆蓋得滿滿的,還要加一些小米辣節子,雖為川人,也是大惑不解。將這一碗辣椒與雞樅的混合物上籠猛蒸30分鐘,工藝就是川菜傳統菜中的隔水蒸,上桌之後,當地朋友興高采烈:吃鬥雞菇了。我用筷子撥開浮在上面的辣椒節子,拈了一塊菌子,入口鮮香、滑嫩,隨後就是一股鮮辣溢滿口腔,這種融合了菌香的辣很提神,旋即舀了一碗湯,鮮辣、鮮香,兩三口下肚,額頭微微冒汗,適合山區陰溼氣候:袪溼。

撰文|劉乾坤

攝影|劉乾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