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2022-07-10由 素心居靜 發表于 美食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冬節

蘭若

老人們翻著日曆

數著節氣

從立春到冬至

緩慢而堅定

忙忙而碌碌

冬至是冬節

她們早早地選購好糯米和大米

浸泡 磨漿 壓幹

揉搓 團圓

卻並不做成圓的

而是一艘艘小舢板

載著出海的孩兒回來

從冬至到立春

短暫而奢侈的停留

135編輯器

冬至在福州地區叫做冬節,是年尾接近春節的頭一個大節。據說南方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是古早前因戰亂災荒等各種原因而從北方遷徙來的。到了冬至這樣大的節日是要吃餃子的,可南方少種麥子,沒有面粉,如何包餃子?聰明的老百姓就用南方的糯米和大米磨成漿,裝入棉布袋,壓濾掉水分,揉搓成團,用這種面做成餃子皮,包上餡料,在連江稱作“遊板”(音譯)。我從小看著就覺的是一艘艘小船,到底是要載著我們出海呢?還是要載著海上的人回來?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遊板 (音譯)

冬至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我們用米漿壓成的麵糰捏出各種家禽和稻草堆,擺在盤子上寓意今年大豐收;再擺上紅紙包的芹菜(寓意勤勞吧),一對福桔(寓意幸福吉祥) ,一對紙花或塑膠花;十雙用紅繩捆的筷子;一對蠟燭點上,孩子們便興奮地在大人帶領下學著搓小丸子和捏小兔子了,這是搓“米時”(米加時是一個字念xi,第四聲)也叫搓搓圓,一邊搓一邊哼唱福州童謠。家家戶戶如此。

冬節除了吃遊板,吃湯丸子,還可以吃一種美食是餈粑,方言的叫法實在無法翻譯過來,看到有人寫作”簸當米時“(米加時是一個字)。也是用米漿壓成的麵糰包上自己喜歡的豆沙餡或者花生芝麻白糖餡搓成扁圓形,入鍋煮熟撈起趁熱放入芝麻豆粉中快速搖晃顛簸讓豆粉瞬間包裹住,可能名字取的也正是這個意思。每每這個時候,香氣便撲鼻而來,孩子們便捧著小碗,迫不及待地圍著大人們搖晃的那個大盆轉悠。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餈粑

這些是我兒時及我同輩人的記憶,看到如今的孩子並不急不可待地圍著那個香氣的餈粑等待著,更沒有機會跟著長輩去磨米漿,也觀察不到米漿如何壓乾的。便失去了等待的憧憬。也許屬於她們的節日印象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連江靠山也靠海,大海給了人們很多遙遠的幻想。真正離開家鄉去外省去異國打拼的人也都非常之多。

我的朋友在他國多年,每每秋冬就異常思鄉。每每冬節就想吃幾個遊板,湯丸子和餈粑……

鄉愁濃烈,西風獨自涼,無有殘酒化愁腸。

遊板,餈粑和湯丸子是吃不上了,只想一聽陳奕訊唱的納蘭性德寫的這首浣溪沙。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思念亡妻。遊子思念飄離的故鄉,心念父母兄弟親人……

沒有回家的遊子們只得在詩詞歌聲中回憶”當時只道是尋常”……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思鄉的愁緒綿綿軟軟, 可謂抽刀斷水水更流。

天寒地凍加鄉愁,當用辣味小炒來衝擊一下憂愁的神經。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冬至對話——

小炒茶樹菇

【送給想家的孩子們,送給朝】

食材:

鮮茶樹菇:200克

青二荊條(細長青椒):100克

小米辣:兩條

調料:

生抽:10克

鹽:少許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製作方法:

1。茶樹菇洗乾淨,切去根部,再切成小段;

2。二荊條、小米辣都切粒;

3。鍋燒熱,放入油,微微冒煙的時候放入二荊條和小米椒煸炒,炒至變色,熟透變軟;

4。再加入茶樹菇一起煸炒,可加入適量開水,加生抽和鹽調好味道,收汁後即可起鍋。

莊老師的溫柔提醒——

這道菜能否好吃,有三地方需要注意:

1。二荊條要煸炒到變軟變色,這樣二荊條天然的鮮味、香味甚至微甜味,才能釋放出來;

2。煸炒好二荊條以後,茶樹菇的煸炒也非常重要,需要多炒一會才香,並且才能去除茶樹菇的異味;

3。這道菜放水是最重要的步驟,這時候的加水是一種火候的掌控。要放的適量,按照自己灶具的火力來決定放水的量,一般來說,是以能快速揮發為準,但是這道菜炒好後盤底還是需要留有少許的湯汁,並不是乾的。加的時候要加開水,這很重要。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近些年,“小炒”類的菜很流行,特別是一些湘菜館。有一些餐廳甚至只靠“小炒”來支撐起整個餐廳的菜譜。但是卻能吸引大量食客前往。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小炒”類的菜,很親民的同時,特別鮮香,特別下飯。價錢又不貴 。

對於餐廳經營者來說,成本比較低(體現在:備料簡單,損耗低,廚師出品率高)。

用“小炒”的烹飪方法,大部分不容易出汁的菜都可以加以運用。弊端就是用油比較多。偶爾調整口味,大家斟酌使用。

——莊青山

冬至對話——小炒茶樹菇

與時光對話

與東方遙望

故鄉啊故鄉

您還在嗎?

菜譜:莊青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