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2022-06-11由 山西青年報融媒體中心 發表于 美食

被黃土地汾河水滋養的太原,在飲食上也歷越千年,歷久彌新。

作為小麥和莜麥、蕎麥等雜糧的主產區,面必然的成為自古至今食物的主基調,而鹹、酸、辣為代表的飲食風味,則映襯了黃土地的粗獷豪邁,再加上獨具太原特色的飲品,更是讓龍城顯得別具一格。太原,作為山西風味的集中體現,不僅有本地的特色,也納山西省內諸多特色美食於一處。因此,身在太原,吃遍龍城,也就意味著吃遍了全山西最具特色的美食。

一、面面俱到

刀削麵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說到太原最有技術含量的麵食,就不得不提到刀削麵了。山西的漢族傳統麵食刀削麵,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製作者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剪刀面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剪刀面,因其外表酷似小魚而得名,另有別名為剪魚子。剪刀面的做法起源於隋末,不僅民間喜食,還成為歷代御面。

對於剪刀面,還流傳著一段故事:武士彠慕名拜訪,李世民私留其在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急和麵團用剪刀細細剪下,煮後呈食李世民。

後來,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晉陽,以“剪面”之勢攻取長安,統一了山河。後來杜甫身處藩鎮割據,留詩曰“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擦圪蚪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擦圪蚪可以炒食,也可以澆食,這兩種方法基本上是山西面食通常的兩種吃法。將和好的白麵按在扁眼的擦子之上,從擦子下漏出掉入開水鍋裡,然後煮熟,再配以各種澆頭、打滷食用。這種麵食十分Q彈軟糯,並且極易嚼食,易於消化,非常適宜老年人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一根面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人過生日,必定要吃的一種面便是“長壽麵”,寓有著健康長壽的好寓意。長壽麵又叫做“一根面”、“長久面”。其特色在於“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鍋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長有多長”麵條順溜滑爽、柔韌彈牙、越嚼越有嚼頭!別的面在於滷是否好吃,而一根面更講究的是面本身的味道,即使不加滷,味道也分外鮮美。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講究:必須夾住一根長面從頭吃到尾,這樣才能品出絕美的味道來。

莜麵栲栳栳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莜麵栲栳栳這種麵食在我小的時候就聽長輩說過,當時第一次聽的時候,竟然還以為是罵人的話。莜麵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莜麵”可製作的花色品種很多,“栲栳栳”是代表之一。

莜麵栲栳栳的做法有三個關鍵:一和麵,二搭卷,三火候。和麵必須沸滾開水,稍晾揉成光滑麵糰;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勻的長片兒,接著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圓筒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立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

肥腸面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肥腸面究竟發源於哪兒似乎無從考證,各地皆有,但太原的肥腸面,首先面變了形狀,成了片狀的,也就是將方方正正的面片和小段小段的肥腸放在一起製作,吃起來十分爽利。至於味道嘛,南方的肥腸面有時是辣主味,有時是甜主味。而太原,多了味酸,其他幾種滋味均衡,因此,吃到嘴裡竟覺解膩開胃,連肥腸都清新了些。

油潑面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相比太原其他麵食,油潑面很是簡樸自然,扯麵+滾油是標配,至於放不放辣椒、放不放醋、拌什麼料,請君自便。油潑面不僅是一種面的名稱,也是一種吃麵方式。麵條被滾油一潑,原先本有的味道在滾滾油香中迸發出來,喧騰可口。

拌湯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人做的拌湯類似於疙瘩湯,把麵糰揪片倒入雞蛋湯中,口感即鬆軟滑嫩,又易於消化。特別是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騰騰的拌湯,整個人都暖和起來。

賈記灌腸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賈記灌腸在太原的名氣可謂家喻戶曉,灌腸的製作流程雖不能與血灌於腸而煮,卻可以五味調成糊而蒸。蒸後切條可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拌“醋調和”或辣子油而食,其味足美,故雖不灌於腸,仍呼作灌腸。

王萍麵皮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王萍麵皮是太原飲食代表之一,幾乎每個山西人都知道,小小的店面,有面皮、牛筋面、灌腸等,生意特火,飯點時的人很多,隊都排到馬路上了。口味是其經營之道,麵皮非常好吃,“爽”、“滑”、“薄”,加上辣椒,真是絕了;灌腸也不錯,剛做出來的還是熱乎的,倍兒香。肉夾饃也不錯,吃貨們推薦大家可以一手拿著肉夾饃,一手拿著筷子挑麵皮吃,便宜又好吃!

泉娃子家擔擔麵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泉娃子家旦旦面是太原有名的小吃,沒到飯點,門口就已經排上了長長的隊伍。值得一提的是,料和辣椒油,搭配在一起很不錯!辣椒夠香,麵條夠勁道。

太原31年泡麵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在太原有這樣一個泡麵食堂就已經紅了31年了,這家專做泡麵的夜宵店,每天從晚上九點一直營業到第二天早晨六點一天最少也賣200多袋泡麵,有的時候生意好能賣到300多袋。

二、一日之計在於晨

頭腦/燒賣

太原人一大清早開門頭一樁事兒就是,吃頭腦。最負盛名的老字號當屬清和元飯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太原頭腦不僅是種食物,更懷有一顆愛國情懷:明末清初思想家、醫學家,太原人傅山,為其母親調養身體研製出一道滋補藥膳,由肥羊肉、黃芪、煨面、蓮菜(藕)、山藥、黃酒、醪糟、良姜八種材料製作而成,故名“八珍湯”。其母食用後不久身體日漸康復,同時傅山又見一清真飯店老闆為人厚道,生意艱難,便將八珍湯秘方相贈。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至於味道,由於加入了中藥和黃酒醪糟,略有些發苦發澀,如同吃中藥一般,因此味道因人而異。愛它的人會天天排隊買月票去吃頭腦,這也堪稱太原一景,嫌棄的人對他避而遠之。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吃頭腦的時候,一定要搭配上燒麥,或者空心餅,這樣的組合堪稱完美。

丸子湯/烙餅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南肖牆丸子湯也是太原人喜愛的早點之一,丸子湯聽起來很簡單,只包括肉丸+湯。不過,具體說道做法,那就複雜了,丸子不是直接汆湯,而是先炸過,在加入豬骨或雞骨熬製的高湯裡,有些丸子湯也會加點炸豆腐。丸子湯作為早餐的湯水,通常配著烙餅、麻葉(油條)一起吃。

老豆腐/油條

太原人的早餐也要口味重一些,早上六點鐘,坐在露天的棚子下面,等著一碗老豆腐,再加幾個油條,幹稀都有了,順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樣的搭配真比得上飯後一根菸,賽過活神仙。純白色的老豆腐上放上醬料,看似簡單的一碗老豆腐,只有醬料與豆腐充分融合在一起,那口感絕佳。

三、不變的老味道

太原老陳醋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老陳醋的食用和釀造,在我國源遠流長。《論語·公冶長》載:“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辭海》:“醯,醋。”可見,釀醋和食醋的歷史似應在周代之前。食醋可以加強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強人的食慾並有殺菌功能,深受世人歡迎。

太鋼汽水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老闆,來瓶太鋼汽水,要綠瓶的!”“好的,來了!”起開蓋子。呲”地一聲,瓶子裡的白氣兒伴隨著清新的果味喚醒了被高溫封印的嗅覺。趁著涼氣喝一口,汽水帶著翻滾的氣泡在口腔裡酥酥麻麻的,伴隨著一個帶著果香的嗝,太原人迎來了夏天最難得的涼爽時刻。

太原高粱白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人對於太原高粱白的記憶,或許在80後的心裡還有一席空間,70後、60後的記憶應該更加深刻,因為那是曾經陪伴每一個人青澀歲月的一瓶酒。那時的太原高粱白4元錢一瓶,包裝簡單,口感醇正,適合北方人的口味。

再後來,喝得就少了,但是太原高粱白卻一直留在了那美好的回憶裡。一盤土豆絲、一盤過油肉,一頓飯下來花費超不過四五十元,確是給人留下了有酒、有肉、有兄弟的美好記憶。

四、龍城深印象

食品街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具有明清建築風格並且路面鋪滿青條石的食品一條街,除了引進了老北京滷煮火燒、海底撈火鍋、臺灣飯等知名餐飲品牌,還保留了著名的雪山冷飲廳、楊記灌腸、泉娃子家擔擔麵等本土特色飯店。這條街裡,既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專營店,還有現代化的汽車電影院,可謂熱鬧非凡。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雪山冷飲廳,經典的老國營老字號冰激凌球兒,各種口味應有盡有。天氣炎熱的時候,在雪山冷飲廳裡,一邊吹著空調,一邊和朋友品嚐各種味道,各色顏色的冰激凌,簡直太棒啦!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除了雪山冷飲廳,位於太原迎澤區食品街中段帽兒巷7號(近泉娃子),太原最好吃的串串香。都說是來太原必去的小吃街中的必吃的店,此店絕無分店,只此一家,味道自然不用說,很贊,好吃,芝麻醬蘸料。

山西會館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店如其名,走進這裡真的像是進了一間博物館,山西的歷史建築文化和飲食文化都有跡可循。整個裝修古色古香,好多的飾品均為古董。還有講解員講解每一個古董的來歷,每一個物件,都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淵源。

法餐講究餐前要喝開胃酒,山西會館別具一格,餐前要喝開胃醋,據說這醋有保健作用,一小瓶如止咳糖漿大小的陳醋,餐前用小吸管喝了,頓覺酸爽無比,味蕾大開,也算不辜負這山西陳醋3000多年的歷史。

山西會館主打晉菜,大面積開放式的廚房讓人可以很直觀的點菜、欣賞大廚們精湛的烹飪技藝。山西會館特色美食包括:醋桂魚, 莜麵 , 渤海鮑魚 , 平遙牛肉 , 過油肉 , 烤羊排 , 炸素丸子 , 皇城豆腐 ,砂鍋魚頭 , 碗託 , 炸糕 , 老滷豆腐 , 臘八蒜炒杏鮑菇 , 銅鍋等

六味齋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六味齋是創始於清朝乾隆三年的著名的中華老字號,生產的醬肉產品是我國傳統食品,三晉名吃,曾作為皇宮貢品享譽京師。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傳至太原,最早的名字為“福記六味齋醬肘雞鴨店”,後更名為“六味齋”。 如同北京人信得過全聚德、天津人離不開狗不理一樣,太原人對六味齋情有獨鍾。每當鐘鳴鼎食,六味齋的醬肉始終是太原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為什麼太原人對六味齋如此鍾愛?因為他們吃的是這個老字號品牌,吃的是這個老字號的手藝,吃的是這個老字號的傳統風味。用太原人的話說:“我們愛吃的就是這個味!”

認一力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美食的老字號,原來在鐘樓街的認一力搬到了南中環和體育路十字路口東南角,最出名的就是羊肉蒸餃,聽父輩說,以前太原人過年都吃羊肉餃子,認一力飯店的前身叫“認一力餃子館”,系1930年回族人安良田所創辦。1957年羊肉蒸餃被譽為太原市十大名吃之一。

老鼠窟元宵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號原名“恆義誠甜食店”,由於地處鐘樓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稱。“老鼠窟”的元宵,有“味壓群芳、譽冠幷州”之美稱。秉承了當年風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種味道。老鼠窟元宵的選料、製作都非常講究,幾代傳承下來,標準從未變過。

元宵的原料江米只選用晉祠花塔村一帶產的江米,用水泡發後,用石磨碾碎製成麵粉。餡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採集半開的花朵。滾元宵時,力道、方向都有講究。這樣做出來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

2009年,這道備受龍城人民喜歡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麵食店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凡來太原旅遊出差的人,一般都會被推薦到這家店去品嚐一碗正宗的太原麵食。太原麵食店集全省麵食之精蘋,1985年太原麵食店經理宋培玉首先推出十八羅漢涼麵,受到各界好評。1986年宋培玉首創了“面筵”,把過去簡便的民間飲食搬上了大雅之堂。“面筵”獲得了“天下面食,盡在三晉”的美譽和外國友人的讚揚。

雙合成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早於1838年建立的老字號“雙合成”,是從一根扁擔起家的。1838年,李張二人合夥在河北井陘建立食品店,取“和氣生財,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號“雙合成”。雙合成是有名的糕點鋪。月餅是雙合成的主打產品,各式月餅有上千種口味。其中“郭杜林”晉式月餅製作工藝還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如果外地的朋友想帶點太原特色的月餅回家送人,那首推的就是雙合成的“郭杜林”了

鴻賓樓烤鴨店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餐後即興揮筆提寫藏頭詩一首:鴻雁來時風送暖,賓朋滿座勸加餐。樓頭赤幟紅於火,好漢從來不畏難,盛讚鴻賓樓好。鴻賓樓烤鴨店是太原市大型清真飯店之一,也是山西唯一經營北京烤鴨的大型飯店。一直以來鴻賓樓烤鴨保持了北京烤鴨的正宗風味和特色。皮脆肉嫩,肥而不膩,口味香醇。

郝剛剛羊雜割

吃遍龍城,獨具特色在太原!

在太原最著名的羊雜割店就是“郝剛剛”。從店主在鼓樓出攤專賣羊雜割算起,已經有20年的歷史。郝剛剛的頭像就印在門店的招牌上, 羊雜割是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羊雜割其實就是羊雜,山西人稱之為“羊雜割”,是地方方言使然,羊雜割是老太原人早餐的必需品,喝一碗熱乎乎的羊湯,吃一個油酥餅,就算齊活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