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2022-02-13由 名廚網 發表于 美食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我常跟徒弟說,十年磨一劍,看起來很苦,但堅持下來的人最終都成才了。”

杭幫菜的發展版圖上,少不了胡忠英的名字。

擔任 G20 杭州峰會餐飲組組長、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名譽館長、出席聯合國 60 週年慶典、被評為首批杭州烹飪大師……儘管光環無數,退休 12 年的胡忠英,仍在遵照當年的目標邁進。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胡忠英

“對於未來,我最大的打算還是將杭幫菜發揚光大。

杭幫菜的底蘊是很深厚的

,杭州有八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建城史,在南宋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 120 萬人口,這在當時是很誇張的數字。”

“也是因為這樣,給杭幫菜種下了很好的基因。宋代的《夢梁錄》就描繪出當時杭州餐飲的盛況,光餛飩、包子就有數十種,整晚攤販們的叫賣聲不絕,是當時少有的不夜城。”

身處南北交匯的杭州,物產豐富,北方移民南遷至此,帶來了南料北烹的顯著特點。一批杭幫名菜也由此誕生,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等,至今經久不衰。

有文化底蘊的菜品,才有生命力

“一道名菜是由非常多的東西組合成的,包括歷史名人、選材標準、烹飪風味等等。

餐飲也是文化,很多東西都要和文化嫁接起來

,像東坡肉這道菜就非常有歷史故事。”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發現當地豬肉很便宜,但富人不願意吃,窮人不知道如何做更好吃。於是他買來豬肉用文火慢燉,製作出東坡肉的原型,還為此創作了一首打油詩。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蘇東坡的打油詩《豬肉頌》,提及了東坡肉的大致做法,圖片來源:bilibili

後來他擔任杭州知府,修建西湖的西堤,解決了水患的問題,百姓們將豬肉送給他表示感謝。蘇東坡便按照黃州的方法燜制豬肉,並回贈百姓,東坡肉也因此在杭州成型、聞名。

“請客人吃這樣一道有故事的菜品,主人也更有話可說,這也是杭幫菜的歷史魅力。這道菜不能用北方大料調味,會奪取豬肉的原汁原味,還容易發苦。而應選用紹興酒、蔥姜等,起到去腥、解膩和增香的作用。”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胡忠英烹飪的“東坡肉”

豬肉也有講究,一定要用肥瘦相間的兩頭烏,選取五層肉的部位,豬皮、肥膘、瘦肉、薄肥肉、薄瘦肉必須完整。

為了避免口感肥膩和肉質分離,肥膘的厚度不能超過 2 釐米,總體的厚度不能超過 2 寸。

“孔子說過,‘割不正,不食’,東坡肉一定要是大塊方正的,而且從烹飪的角度來說,大小均勻才能同步成熟。想達到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的效果,豬肉八成熟後,再拿去蒸 1 小時,把肥肉中的油逼出,期間切忌去攪動,蒸好的東坡肉會像豆腐一樣自然抖動。”

作為杭幫菜代表之一的“西湖醋魚”,亦是胡忠英心中的摯愛,“何必歸尋張翰鱸,魚美風味說西湖”的詩句恰是古人形容它的鮮美風味。這道從宋代發展傳承至今的美味,也有著諸多烹調講究。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胡忠英烹飪的“西湖醋魚”

選取一斤半的西湖草魚作為原料,經由 2 日餓養,排洩雜物,減少腥味。焯水 3 分鐘後即可調味,不加一點油,僅以醋、生薑等調料上陣,這也是類似蟹香風味的重要來源,更能凸顯食材的原汁原味。

“做得好的西湖醋魚是很有威勢和動感的,

難點就在對魚的熟度把握,時間過長就老,不到又是生的

。勾芡用到的糖醋汁也要是均勻的厚芡,這樣才能剛好掛在魚肉上。”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胡忠英在為西湖醋魚淋上醬汁

對胡忠英而言,菜品絕不止於入口時的美味,更應該是融入飲食文化的全方位享受,只有深深地沉浸於飲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可能長出屹立百年的參天大樹。

傳承但不守舊,菜品才有時代氣息

除了發揚杭州 36 道名菜的烹飪精髓,胡忠英也在深挖和復原失傳宴席。在他手中,宋代壽宴、乾隆宴等穿越時間隧道,重回現代餐桌。雖然每場宴會從準備到成型需花費一年光景,但他依然樂此不彼。

“做這些傳統宴席,要查閱大量古籍老書,根據書中對宴會的描述去嘗試對比和復原。

我必須保證每一道菜都是有據可查的,就餐環境和服飾也要同步設計,才能讓客人更好地融入到充滿文化氛圍的環境中。

由他申請創立的中國杭幫菜博物館,不只有菜品模具的展示,更講述了菜品背後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栩栩如生的風味故事。開設於博物館中的餐廳,也嚴格遵照年代順序,進行口味和餐具上的精心設計。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圖片來源:sina

“在我看來,

杭幫菜更像是一幅素描畫,它不像川菜那樣濃墨重彩,而是清新淡雅,能兼收很多其他菜系優秀的地方

,後人可以不斷地給它做註解和補充。”

也正基於此,他提出的“迷宗菜”概念,更透露著濃濃的時代氣息。

所謂迷宗,即為無宗無派。

保留杭幫菜的底層基因,廣泛吸取其他菜系的精髓,為傳統菜餚畫龍點睛,萬變之中,不離其宗。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消費人群變得非常立體化,以前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去餐廳吃飯,現在很多都已經分開了。對杭幫菜來說,想要傳承就是要保持住傳統名菜,並不斷創新,去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

烹飪大師胡忠英:用五十年光陰,磨杭幫菜一劍

胡忠英烹飪的“鍋巴鵝肝茄盒”,因時而變,融合了中西食材

“但傳承是需要時間的,現在大家都急於求成,老闆等不及,員工也等不及。對於想深入這一行的年輕人來說,首先一定要熱愛這個行業,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混個工作。”

“廚師這個行業,見識很重要。雖然現在有很多菜譜、教科書、影片,但師承關係不能丟掉,它是一種文化,也是不斷髮展的長期關係。很多菜你自己是看不出問題的,經過師父點撥,你才能恍然大悟,透過師父你也能快速瞭解到行業的變化。”

“以前我經常跟徒弟說,十年磨一劍,看起來很苦,但堅持下來的人最終都成才了。

只有先經歷十年磨鍊,劍法才能精通,再經過十年的融合發展,才有討教天下俠客的能力,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痛苦。

番外篇:G20 國宴背後的故事

接到 G20 杭州峰會的任務時,胡忠英僅有 1 年時間籌備。為了做好國宴,他特意北上來到釣魚臺國賓館,討教過往的經驗和方法,並將宴會流程、菜餚數量、烹飪時長、口味禁忌等一一記錄。

他所負責的總統宴和夫人宴也是四場宴會中難度較高的兩場,所有食材的選取都必須基於時令考慮,並提前半年敲定。再經過為期半年的試菜,最終確定下來的選單,已與最初的設定發生較大變化,但仍維持了杭幫菜的特有基調。

“為了保證服務的質量,宴會的服務人員也是從釣魚臺國賓館抽調的。但廚房團隊還是自己熟悉的,大都是我的徒子徒孫,技術方面很紮實,彼此之間也是很有默契的。”

-end-

本文圖片來自受訪者。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際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