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2022-02-04由 周霞 發表于 美食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進了臘月,年味兒就一天濃似一天了。每年這個時候,自然就想起老家蒸籤子饃饃的光景來。

拜過灶王爺,村子裡的婆姨們就忙著蒸麵食了,什麼棗糕、黃面窩窩、饅頭包子之類的,應有盡有,要是誰家親戚多,就要多蒸幾鍋。麵食中,蒸得最多的就是籤子饃饃了。籤子饃饃,只有過年的時候或者誰家有喜事了,要大擺筵席招待客人的時候才能有機會吃到。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籤子饃饃附帶了無盡的喜氣,成了所有人的盼望。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籤子饃饃也就是籤子饅頭,又稱尖兒饃饃,因其插在直立的竹籤上蒸熟又兩頭略尖而得名。籤子饃饃起源於五百年前的山東平原縣恩城鎮一帶,這裡也是我的家鄉。打小,一到逢年過節,就會聽鄉親們唸叨那個不老的傳說:明洪武年間,京城有位王爺奉旨來此巡視。用餐時,知縣命人呈上一個瓷盤,只見瓷盤之上,盛著8個色白潤如玉,油光微亮的細長“饃饃”,中間有一小洞,嗅之芳氣撲鼻,折之對彎不折,食之甘甜柔韌。王爺甚是驚奇,知縣稟道:“這是籤子饃,小縣獨有面食。今日為您呈上8個,寓王爺發財發福,健康長壽!”王爺自是十分高興。從此,籤子饃更是知名。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做籤子饃饃可是力氣活兒,到了臨近年關,即使一年來從不下廚房的男人們,也會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了。母親總是挑選最好的麥子磨成上等麵粉,用“肥頭”(酵面)加入適量鹼面,和以“嫩面”,不停地揉。由於麵粉團太大了,一般就由父親來揉麵。父親的身體在面板旁一起一伏,不一會兒,父親就吵著要脫掉一件衣服了。等麵糰揉好了,父母各在面板一側,用家裡那根胳膊粗的擀麵杖反覆擠壓麵糰。母親說,要把面揉搓擠壓得格外結實才行,如果面軟了,搓成條兒的饃饃插在竹籤上就會塌軟變形,不挺括。有時我們兄弟姊妹也會好奇地壓上幾下,然而總是不過一會兒,就在嘻嘻哈哈中不得不敗下陣來。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搓尖兒饃饃也是一種樂趣。拿過一個劑子,要揉得圓滾滾,兩頭略尖才行,揉好後還要放在熱炕頭上醒一會兒,等上一鍋蒸熟,就可以往粗篦樑上的籤子插饅頭了,要不偏不倚才好,否則,尖饃饃會倒向一側,就不美觀了。看著父母把插著滿滿尖饃饃的篦梁往大鍋裡輕放的時候,心裡的期待就隨著騰騰熱氣冉冉升起了。因為尖饃饃林立在篦樑上,所以鍋蓋也是特製的,父母稱那種用粗麻編結的穹隆著的鍋蓋為“籠頭”。當灶裡的火漸小,籠頭上冒出的熱氣瀰漫了整個屋子,又從門口窗縫裡溢位,孩子們就在廚房眼巴巴等著了。

熟了,尖饃饃熟了!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孩子們歡呼著,猴急的小手已經伸向插著竹籤的饅頭了。燙了手,仍然試探著再去摸摸,等母親把尖饃饃都從竹籤上拿下來放進乾淨的大簸籮裡時,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吃了。老家有句俗語,“吃了饃饃尖兒,長大好做官兒。”在那時的鄉民眼裡,做官吃公家糧大概是他們的奢望吧,小孩子只知道做官是體面的好事,容不得多想,就爭先恐後地要先掐下一個饃饃尖兒了,吃了一個還要吃,看父母要嗔怪著打手才笑鬧著跑開。

村子裡,一家蒸饅頭,往往鄰居的婆姨們都來幫忙,走西家串東家,尖饃饃的喜氣,也從東家飄到了西家,當一簸籮的尖饃饃整裝待命放進冷藏室,年就真的來了。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我離開故鄉20多年了,每年雙方父母都會來我這裡住上月餘,我們就很少回老家過年了。據說老家的人們現在享福了,不用那麼辛苦地蒸尖饃饃了,需要的時候,就去饅頭房定做一些了事。我不知道,沒有蒸尖饃饃升騰起的熱氣,年味兒是否依舊。記憶裡的尖饃饃,那種韌勁,那種甜蜜,只在無盡的思念裡繚繞著,揮之不去。

實在想念籤子饃饃的味道,就託朋友寄來幾箱,快遞已經在來的路上,年關將近,記憶裡的味道愈加濃郁起來。

籤子饃饃裡的年味兒

感謝昆嵛影人老師供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