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美食——粥

2022-01-02由 小小甜蜜兒 發表于 美食

冬天快到了,吃一碗熱乎乎的粥來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粥,希望這個冬天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美食的味道。

1|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是一種廣東省的地方傳統名小吃。皮蛋瘦肉粥營養豐富,以切成小塊的皮蛋及鹹瘦肉為配料。不同地區的配料有所不同,有人會在進食前加上香油及蔥花,也有加蔥花或薄脆。

舌尖上的美食——粥

2|八寶粥

八寶又名臘八粥,佛粥,中國傳統節日食品。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中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八寶粥具有健脾養胃,消滯減肥,益氣安神的功效。可作肥胖及神經衰弱者食療之用,也可作為日常養生健美之食品。

舌尖上的美食——粥

每年的臘月初八,按照我國的傳統,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所謂的“八寶粥”,其實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粥”而已。

舌尖上的美食——粥

“八寶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種不同的原料熬製成粥。但是在今天。許多“八寶粥”的用料已經超出八種。 “八寶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為主料,再新增輔料,如綠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紅棗、桃仁、花生、蓮子、桂圓、松籽仁、山藥、百合,枸杞子、芡實、薏仁米等熬製成粥。我國不同地區的人們根據自己飲食喜愛,選用不同的用料。不同品牌的罐,裝“八寶粥”其用料也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四大類原料:米、豆類、乾果類、中藥材。家庭熬製“八寶粥”,有時還會加板栗、胡蘿蔔、香腸、鹹肉等。

3|狀元及第粥

狀元及第粥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該菜品起源於明朝,據傳與嶺南才子倫文敘有關,多為討個吉利,有不少父母買“及第粥”拿回家中給子女吃。狀元及第粥以大米主料,放入豬雜等食材熬製而成。吃起來,鮮味爽滑,香濃可口,味道醇厚。

舌尖上的美食——粥

據民間傳說,倫文敘(1467年-1513年)幼時家貧,不得不以種菜賣菜維持生計。

一家粥店的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於是每天從倫文敘處買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送菜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材料生滾白粥,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幾年中,倫文敘每日在粥鋪吃粥,對老闆十分感激。

舌尖上的美食——粥

後來,倫文敘得中狀元,在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前往感謝老闆。由於此粥無名,故老闆請倫文敘命名,倫氏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

4|艇仔粥

艇仔粥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該菜品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現該菜品為廣東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

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魚片、瘦肉、油條絲、花生、蔥花、蛋絲、浮皮、海蜇絲、叉燒絲、燒鴨絲和魷魚等。烹製時將滾燙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燙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綿滑、味道鮮美、口感豐富而聞名於世。

舌尖上的美食——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

舊廣州,珠江西濠、沙基湧和荔枝灣一帶,入夜時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邊或大遊船,每隻艇的尾部都插著一支黃旗,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粥”字,那就是賣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們會向岸邊或遊船的遊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鮮打撈的魚蝦蟹蜆螺等,雜七雜八,匯入一煲粥裡熬出來的,由於新鮮,粥水鮮甜無比。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盡相同,打到什麼就放什麼料,美味異常。後來陸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來,有魚片、燒鴨絲、海蜇絲、炸花生、雞蛋絲、魷魚絲、油炸鬼等,後來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舌尖上的美食——粥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艇仔粥的主要配料為魚肉、瘦肉、油條、花生、蔥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魷魚等。艇仔粥以粥滑軟綿、芳香鮮味聞名,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嚐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在廣州、香港、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內術語為“一彎”。

5|生滾粥

生滾粥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種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該菜品是一種粥品統稱,是用預先煮好的白粥加新鮮肉料一鍋鍋滾熟而成。豬骨、大地魚或江瑤柱熬製白粥作粥底;肉料有魚片、豬肉片、豬肝、豬腰、牛肉片、雞塊等,先用油、鹽、糖、酒、豆粉醃製,再加薑絲拌勻。用小鍋再把白粥燒開,下肉料,滾後片刻即離火,放進切碎的菜心或生菜粒便可食用。食時佐以胡椒粉,味道更美。

舌尖上的美食——粥

將預先煮好的粥底加入新鮮肉料逐碗滾熟,就是“生滾粥”。生滾粥是一種統稱,根據用料不同,有牛肉粥、肉片粥、魚片粥、滑雞粥、上什粥、田雞粥等。粥底是放江瑤柱、大地魚和豬骨煲出來的白粥。生滾粥的製作分粥底和材料兩個部分。

舌尖上的美食——粥

從外觀上來說,粥底比一般粥還要稀些,要水米交融,米必須完全看不出一粒粒的形狀來,幾乎是全溶到水裡頭了,只看到些許絮狀的米花花。生滾粥即是先煮好一鍋白粥,白粥的最低要求是米水交融,米粒融化在水中,然後再加入其他食材段時間的烹飪即可上桌,味道會鮮甜,食材一般選取比較鮮美的。 必須得粥底喝起來綿軟順滑清爽,和材料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算是一碗好粥。至於材料,主要有豬肉、牛肉、魚片、豬肝、皮蛋等等。

6|水東鴨粥

水東鴨粥是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別說茂名人、電白人,即使廣州、深圳的客人到電白水東吃過鴨粥後,也讚賞不已。正宗的水東鴨粥店經營品種十分簡單,常常只提供粥、鴨、涼拌蔬菜等食品,生意卻能長盛不衰。

舌尖上的美食——粥

7|洲心大粥

洲心大粥是廣東清遠著名的地方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以豬雜為主要原料,有豬腰、豬心等九種材料在裡面,大份且料足,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大粥的傳統風味。

洲心位於廣東省清遠市,坐落在北江河畔。清城區洲心,那來自民間、制自民間的大粥、燒豬、燒雞、河鮮,並非多麼精緻,在深街窄巷或樓邊街頭也看似平凡無奇,卻已經打出了當地美饌的一片天下,洲心大粥之前身:自帶豬雜,店家供粥說到洲心,人們總是最先就想起大粥,洲心大粥,以豬雜為主要原料,有豬腰、豬心等九種材料在裡面,大份且料足,是許多清遠人早餐、宵夜的首選。

舌尖上的美食——粥

每天早上,你到洲心墟隨便逛逛,都能看見路邊的早餐店人頭湧動。一煲一煲肉多香甜、冒著騰騰熱氣的洲心大粥,從廚房裡被端出來。人們圍坐在桌子旁,邊吃粥喝茶邊聊天,愜意十足。有人還說,吃完這麼一大碗粥,中午飯都可以省了。

其實,洲心大粥最開始是這麼一種吃法:自帶豬雜,由店家提供粥水,一切交給他們來張羅。最初店家只收取每人五毛錢的加工費。據說洲心還有兩三家粥店保留這種吃法,但收費可沒那麼低了———起價是兩元左右。

舌尖上的美食——粥

正是因為做大粥門檻很低,洲心大粥隨街可見,粥品也參差不齊。但那碗量大“奢侈”的豬雜香粥,一直牽動著人們的“為食神經”。

8|潮汕砂鍋粥

潮汕砂鍋粥亦稱“潮州砂鍋粥”,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色傳統名點。製作原料主要有基圍蝦、香米、糯米、香菜、香蔥等。味道鮮美異常,還有股淡淡的清香。

舌尖上的美食——粥

河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大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大米可提供豐富B族維生素;大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

舌尖上的美食——粥

潮汕鹹粥又細分為兩種:潮汕泡粥和潮汕砂鍋粥 。因為潮汕地區是沿海一帶的地方,所以海鮮豐富,連煮粥的時候都以海鮮為原材料,在加入潮州菜的獨特配料,風格獨樹一幟,在各地都頗受歡迎。

舌尖上的美食——粥

泡粥是用白飯來煮泡的粥,例如蠔仔肉碎粥、鮑魚肉碎粥、什會泡粥等,通常用料在兩種以上。潮州砂鍋粥在廣州盛行一時,仍然有不少砂鍋粥專門店。粥如其名,用砂鍋、生米明火煲粥,粥七成熟的時,放原料在加配料煮成。經典的粥品有砂鍋生魚粥、砂鍋海蝦粥、砂鍋膏蟹粥等。

9|番薯粥

番薯粥,福建閩南地區傳統粥類小吃之一,一般為潮汕人所喜愛,一般是早餐吃的。配上一些自家泡的鹹菜(酸菜)或者來一碟黑橄欖,風味無窮。

該粥方適用於便血、便秘、產後缺乳、夜盲症等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此方選自《粥譜》。 新鮮紅薯半斤,粳米2~3兩,白糖適量。 健脾養胃,益氣通乳。

舌尖上的美食——粥

適用於維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大便帶血、便秘、溼熱黃疸。 將紅薯(以紅紫皮黃心者為最好)洗淨,連皮切成小塊,加水與粳米同煮稀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白糖適量,再煮二、三沸即可。 紅薯俗名山芋,又叫甜薯,番薯,甘薯,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民間中多有用新鮮紅薯煮粥食用的習慣,紅薯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主食之一,它不僅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舌尖上的美食——粥

紅薯的組成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維生素A和C,它所含的蛋白質比大米和白麵還多。此外,還含少量的脂肪、胡蘿蔔素、核黃素等。同粳米煮粥。更能增強健脾胃,補中氣的效果。《粥譜》稱:“紅薯粥。益氣厚腸胃耐用飢。”由於紅薯粥香甜可口,因此,老幼咸宜。

由於紅薯粥含多量糖份,所以患糖尿病的人,不宜選用。另外,在煮紅薯粥時,一定要趁熱服食,冷了後吃或吃後受涼,都容易引起泛酸,醋心。對於一些平素不能吃甜菜食的胃病患者,不宜多食。

結語

看完這些美味粥,是不是食慾大增了呢,抓緊時間去試一試吧!要是有什麼你覺得好吃,但是沒有列舉在上面的粥,你也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

省點,使人們花對每一分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