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2021-09-19由 壯美昭陵 發表于 美食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壯美昭陵文化藝術平臺

| 文學 | 書畫| 攝影 | 朗誦 |音樂|

|第1398期|

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文/沐子

我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那時候,即便是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生活依然很艱難。家家戶戶一年到頭,大都是靠玉米麵和些許難以下嚥、很糙的雜糧填充肚子。奢華的細白麵只有重大節日或者重要客人上門,母親才給做那麼一兩回。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我的母親出生於建國前,自幼家貧,從小受盡了苦難。她們村在禮泉的朝陽山腳下,是聞名鄉里的貧窮村(煙霞張山村,現在政府富農已經整體搬遷)。當時,村裡沒有規整的街巷,印象中滿目塌出豁豁的土院牆、酸棗樹的窯背,一家兩戶、二家三戶、最多不會超過4戶人家,散落在溝畔旁、土樑上。村裡沒幾塊平地、大多是長滿雜草的深溝、土卯。鄉親們完全靠天吃飯,面朝黃土背朝天,向著上天一聲吼,彷彿就是為描寫他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歸而造的句子。我的外婆很早就去世了,母親的姊妹們又多,外公男人抓娃,我一個舅舅和小姨無法養育,很小就過寄給了他人。我的母親在女孩中是長女,生活所迫,她不到十歲,就要操勞幾個哥哥的穿衣戴帽,要操心近十口子的洗洗涮涮、院落起居,要操持瓦甕沒面、糧囤沒糧、操持全家人的鍋灶炊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的母親正是因為不幸的往事,養成了她勤勞、善良,巧手、能幹,倔強、要強的優秀品格。我愛我的母親!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我的母親,生養了我們四個孩子,間隔都是一到兩歲。為了養活我們四個能吃飽肚子,“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每天三頓飯、只可以多,不可以少”的歲月裡,她一邊要在生產隊和壯勞力幹同樣的活多掙工分,一邊習慣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拿著小鏟、提上籃子,在礆畔地礱或者向陽的坡地,挖些能吃的什麼灰灰草、薺兒菜、髁婁窩等叫不上名的野菜。下工後想方設法配上粗糧,或蒸、或煮、或炒細緻加工,以用來滿足食用填飽肚子。即使這樣,我們仍然覺得幸福。每每我們都是風捲殘雲,碗盤如鏡。

我的母親是十里八村公認的灶廚能手,同樣的食材經過她的手,都會變得香味可口。艱苦歲月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母親做的最讓我難忘的一道美食,就是那紅芋面餄餎。每每想起當時的場景,仍覺味覺悠長,彷彿發生在昨天!

那個年代,在我的家鄉,春天裡,勤勞的人們會充分利用旱塬坡地、礆畔地頭,栽種比較耐旱的紅芋苗。紅芋在當年,算是農家除玉米外非常重要的口糧作物了。男人們會在自己家的院子圍牆邊挖個10米左右圓形豎直的深窖,再在窖底掏個周邊圓、上下弓,大小不等的窯室,用於儲存紅芋。這些深窖,冬暖夏涼,存放的紅芋,可以保鮮至來年。

到了深秋,挖紅芋收穫拉運回家,母親會挑一些個頭大、表面完整的存放在深窖裡,以備將來食用。哪些小個頭或者在挖或運,過程中有損傷的,挑個日頭好的天氣,把紅芋洗淨擦成片,找一塊向陽的場地曬乾,拉到磨房磨成粉,找個瓦甕存放起來。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孩子們嘴裡沒味,饞了,母親就會叫上相鄰的嬸子們,幾家合在一起壓紅芋面餄餎。因為那是個體力活,人少了可不行。每到那個場景,孩子們簡直象過節般地熱鬧與興奮。穿梭在大人們中間,自告奮勇、急急火火地跑前忙後,抱柴火、抬水、遞盆。生怕因為自己的不懂事攪了好不容易才盼到的美食盛宴。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母親將紅芋面摻上少許白麵,用溫水和成較軟的麵糰,揉成一個個的粗段,放在蒸籠裡蒸熟。稍微放涼後,在開水鍋上,架上特製的餄餎床子,將蒸好的面段塞進床子的孔中,使勁壓長長的杆柄,在床子下面就壓出連續的長條狀餄餎。因為紅芋本身糖分高,很甜。開水鍋裡熱氣騰騰,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甜絲絲的香味,那幅畫面、那種香味非常讓人陶醉。餄餎一出鍋,孩子們就急不可待地端上大海碗圍在案板邊。等待大人給我們盛滿,調上簡單的鹽、醋、辣子、蔥花等調料。便一群餓鬼樣,就近蹲在大門口的陽坡底下好一頓狼吞虎嚥。那種香甜軟滑的味道讓人感覺,這應該就是世界上最香的飯食了吧。如果天天能吃一碗紅芋面餄餎,那種生活該是多麼的幸福啊!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這麼多年,我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各種美食、吃過各種口味的不同地方特色的紅芋餄餎,但再也吃不出當年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2019年12月

作者簡介

沐子有一道鄉情美食叫紅芋餄餎

盧芳:女,70年代出生於禮泉縣煙霞鎮。現定居在西安,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

編輯︱趙曉萍審稿︱趙永敏

作品要求原創,未經網路平臺發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