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2021-06-20由 福泉太極宮 發表于 時尚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而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夏季養心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含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節氣。立夏、小滿前後,天氣漸熱,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節氣相交之時應順時節——養生首重心臟的養護。

《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

道醫對心的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養心小竅門

養生立夏節氣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

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狂喜大怒傷心。立夏之時,雨量較少而大風天氣較多,故而氣候乾燥。人體容易“上火”,諸如咽乾口燥、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在飲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根據個人排行情況,適當多飲淡鹽水,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達到清熱排毒之目的。立夏後,白天長夜間短,晚間睡眠往往不足,人們應增加午休。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初夏日光浴

天氣熱起來,正好對孩子進行“三浴”鍛鍊。也就是每天多通風,讓孩子開窗睡覺,進行空氣浴。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日光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為宜。日光中的紅外線照到面板上,對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線照到面板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躍且迴圈加速,並能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此外尚有殺菌消毒作用。1歲以上的小兒可直接在陽光下進行。小嬰兒可以在樹陰下進行。

還有就是水浴,天氣熱了,孩子們正好可以在水裡多玩兒一會兒,注意水溫在35℃左右,洗澡要天天進行,不只是為了乾淨,還為了增強體質。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這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鍛鍊,注意噴頭不宜高於孩子頭頂40釐米。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實用解暑茶飲

夏季正值高溫悶熱,在戶外從事體力工作的勞動者、老人和小孩者易患中暑,表現為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等。中暑多屬熱症,宜選擇性寒涼的一些食物。如多喝一些清涼、解暑,具有養陰生津功效的湯飲。

中暑初期,可飲用綠豆湯、百合粉、西瓜水、藕粉等,還可選擇冬瓜、絲瓜、苦瓜等,恢復期,可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湯粥等,忌油膩。下面我們介紹下烏梅茶和翠衣茅根湯的製作方法,大家不妨可以隨手學起。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1、烏梅茶

【配料】:烏梅15克、石斛10克、蓮心6克、竹葉捲心30克,西瓜翠衣30克、冰糖適量。

【制用】:將石斛放入砂鍋水煎,然後下鍋共煎取汁,去渣,調入冰糖融化調味。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適用於心熱煩躁,消渴欲飲,舌紅絳,苔黃燥等症。

夏至萬物華實:養生先養心,還要預防中暑和腹瀉?

2、翠衣茅根湯

【配料】:幹西瓜皮60克、鮮白茅根100克

【制用】:把白茅根和幹西瓜皮分別洗淨,下鍋內,加水適量,放火上煎成湯即可。日服飲用兩次。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暑。適用於暑熱煩渴,小便短小等。

撰文:道海浮游、大醫精神

稽核:道協文華、燕子

參考文獻:

1、《二十四節氣養生》、《中華食療大全》

2、《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醫學源流論》等

◎免責宣告:以上部分配圖、內容及影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處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