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農民盼望共同富裕,如果村集體不能組織農民,農民共富將舉步維艱

2022-02-13由 小河村民 發表于 歷史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農村分田到戶後,農民基本沒組織起來過,絕大多數村“村民大會”幾十年都沒開過。“農民一盤散沙”的主要原因是村幹部無法越過“把農民組織起來”障礙,這些障礙是複雜的,但核心是村幹部“無法發揮村集體“的組織力量。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農民長期

“單打獨鬥、各自為政、零散而小”

分散的個體生產經營狀態,讓農民長期形成了“無組織不共幹、單憑個體自由單幹”的生存習慣。在這種條件下,要想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不是容易事,也不是村幹部能辦到的事。

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如果無法把農民組織起來,不能讓農民相信村集體,

透過村集體的力量重新組織“村內生產”

,要想“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進而實現農村的共同富裕”基本無望。如此來看,農村如果沒一場深刻的變革,讓農民重新回到集體的懷抱,農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會停止不前。

農民盼望共同富裕,如果村集體不能組織農民,農民共富將舉步維艱

村民相互“幫忙補工”並不是村集體的組織,而是個體需要完成個體無法完成的勞作

農村共同富裕的路徑很多,方法也很多,可以說只要有突破思維,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在共富的道路上能夠大有作為。從哪裡入手呢?從保護農民自身的最容易的利益開始行動。

村幹部思想破冰,首先考慮如何把農民的產前產後的利潤透過村集體交給農民、還給農民,思考把農業產前產後的市場主導權和農業抗風險措施牢牢掌握在農民自己手中。村幹部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村民感受村集體的力量並相信集體。

農民盼望共同富裕,如果村集體不能組織農民,農民共富將舉步維艱

某村委會大膽行動,建立了村級農民服務中心,為村民統一了農資供應和技術

事實證明,長期以來農民分文不佔農產品產前產後的流通利潤,農產品產前產後豐厚的“流通利潤”幾乎全部被商家賺走。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手中經過

“多點交易、重複買賣、層層加價”

各個環節,產生了超出農產品實際價值好幾倍甚至好幾十倍的流通利潤,這些流通(交易)利潤成為農業賺錢的核心關鍵。農業產前還有高額的農資流通利潤,就拿(某村)柑橘產業來講,種植臍橙3000多畝,一畝田需要投入農藥化肥至少1200元以上,全村僅這塊投入總額超過360萬元,按12%計算村集體創收可達到純利43萬元,還能為農民降低成本、村集體創收。

村幹部如果能發揮村集體的組織力量,運營本村統一農資配送和種植標準,並不是說單單為了賺取那一部分利潤。而是村幹部經過反覆的摸索,村集體運營沒有其它更好更容易路子可走,只有透過村集體組織化

運營農業生產的產前產後、技術服務、農產品銷售

,才能讓農民“

長期生產生活不分、長期個體單幹、長期缺乏團隊組織、長期靠天收

”的四大困局得到革命性改變。

農民盼望共同富裕,如果村集體不能組織農民,農民共富將舉步維艱

村幹部挨家挨戶到村民家商量由村集體統一組織生產和農資配送

筆者在農村一線學習發現,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在枝江市供銷社大力支援下成立“供向桔(枝江市)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為村集體實現組織化,運營“農業生產、農技推廣、農資配送、服務村民”準備了必備條件,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一系統運營

變革涉及“村民組織流動、物資配送流動、田間操作規程、資金流動”

等各個要素。這是建立村集體新型市場主體的一次嘗試,是村民生產由過去的過度“分”向科學統籌“合”的一次探索,是組織村民“集體化統一標準生產”的一次有力推動,是農村實現共同富裕模式的一次創新。

透過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組織運營,

為村民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為村集體創收,符合當前國家共同富裕的政策導向

。所以,需要村幹部勇敢地“摸著石頭過河”。相關上級各部門應該及時加強指導、支援農村穩妥地走好這一步。

農民盼望共同富裕,如果村集體不能組織農民,農民共富將舉步維艱

村幹部晚上在村民家裡組織村小組開會(2021年3月)

筆者和很多村幹部在一起分享當前農村形勢,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現階段我國

“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社會矛盾在農村

,我們只要解決好農村的“不均衡不充分”也就為國家的發展強大貢獻了力量;只要我們農村“不均衡不充分”得到解決,也就為農村的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所以,搞好三農工作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換句話說,

農村是共同富裕的主戰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