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平王東遷,王室崩塌

2022-01-31由 我是鳳工 發表于 歷史

上期我們講了平王東遷,《史記》寥寥數筆,卻影響沉重莫能及。本期主要從歷史事件本身來分析,以及解析還原真實歷史。

平王東遷,王室崩塌

犬戎部落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終於在內外勾結、裡應外合的情況下戰敗於驪山,並被犬戎所殺。周王朝地處岐山腹地(今岐山及周原一帶),犬戎也稱獫狁,古代居住於於今陝、甘一帶,都城位於今甘肅省靜寧縣威戎鎮。兩地相隔600裡地,僅依靠秦嶺天險阻擋。

幽王之死影響如下:首先,印證了那個謠言:《史記·周本紀》,周幽王二年(前780年),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震源就在西周的發源地岐山一帶,“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涇、渭、洛三條河水。岐山是西周前身西岐的故地。大夫伯陽甫發表言論,“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西周之興起,得益於其所依的三川、岐山,如今因為地震,山崩地裂水竭,西周發源地被震得一塌糊塗,無異於龍脈被毀。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虜走了,好多人對此女關注倍增,一筆帶過。幽王之死標誌著西周滅亡。

事實上,幽王之亡國,透露出來的也許正是王室內部權力鬥爭的刀光劍影,大臣與諸侯推波助瀾。從史籍分析,好色的幽王怎麼都比不過他那殘虐的祖父厲王,厲王的殘暴引起“國人暴動”的歷史事件。鳳工言,就好比當世評價清嘉慶皇帝多無能,實則是乾隆將大清搞成吏治腐敗、官逼民反的虛偽盛世。

幽王死後,他原來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擁戴下繼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勢力以虢公翰為代表擁立王子餘臣在攜地繼天子位,史稱攜王。幽王死後,周朝並未滅亡,犬戎畏於諸侯的實力,很快就撤兵了。

平王東遷,王室崩塌

平王東遷

當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夷夏之大防的觀念始終是堅如磐石,不可撼動的,申侯聯合犬戎這一舉動,無論如何是不得人心的。事實上,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所以申侯實為外甥弒君奪位。許國與申國同姓,也參與立平王,也應是同謀。

驪山一役,雖然以幽王身死宣告結束,但周天子管轄下的各諸侯國依然存在,沒有傷筋動骨,上期講了幽王的繼承人攜王隨即在公元前770年繼位,周祀得以延續,甚至出現了兩個周王。

平王東遷是諸侯國分裂的標誌。史書只說“平王立,東遷於洛邑”。《史記》說是“闢戎寇”,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原諸侯國是否會認太子宜臼為周王?還有,秦晉鄭衛申侯是否脅迫平王東遷?幽王繼位之初,岐山地震,“天不弔周”的預言,民眾包括周貴族想方設法逃避這場大災難,以鄭國的東遷最為典型;平王東遷又或是“東遷潮”影響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的帶兵護送下東遷洛邑。

平王東遷,王室崩塌

東都洛邑

後世楊寬先生還透過對周原考古發現的窖藏特點的研究,指出,這些窖藏都是原先居住在周原的大小貴族為了臨時避難而埋藏的。周貴族的大量東遷,勢必帶動平民百姓的東遷,東遷成了當時的一個大趨勢。

最後談談“平王東遷”的影響。楊寬言,周貴族與平民的東遷,一方面加劇了周王室的崩潰,申侯等貴族為了控制天子的積極措施;周朝玷踏,諸侯國不想著復國,全考慮諸侯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催動了中原的開發;第三,平王東遷,兩週並立,周平王的合法性甚至都受到諸侯的質疑,以至於王室很快衰敗。#鳳工書春秋

平王東遷,王室崩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