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2022-01-15由 臣妾沒空 發表于 歷史

摘要:

老百姓的錢袋子夠不夠鼓,直接決定著民心的安定和向背。那麼,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到底怎麼樣呢?

正文: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明代商品已經行銷全球

當我們在歷史書上讀到有關明代的評價時,“商品經濟”無疑是其中的關鍵詞之一。

在當今的歷史敘事中,對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基本都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明代物質基礎和社會生產能力極大豐富的重要表現。

然而,評價一個朝代是否興旺發達,國力的強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簡而言之,就是要看看在當時占人口最大比例的

“士農工商”

階層的錢袋子到底鼓不鼓。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自先秦時期起,“士農工商”就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

那麼,在這樣一個商品經濟大發展的朝代中,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又是怎樣的呢?

一、明代知識分子的收入情況

在明代,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讀書做官,幾乎成為了普通人家子弟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然而,如果說當今的高考是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的話,

明代的科舉考試就基本相當於走鋼絲

。若想要闖過層層關口、成為朝廷命官,才學、運氣、甚至於身材長相、語言表達都得是上上之選才行。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科舉圖

正是由於科舉難度極高,在明代社會中,屢試不第的知識分子階層人數也迅速膨脹起來。這些知識分子,從小飽讀詩書五經,實際生產技能相對便有限得很,因此,利用所學知識來獲取收入幾乎成為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雖然同為知識分子,但依照水平高低,待遇自然也有所不同。

在明代,取得秀才功名的知識分子雖然沒有做官的資格,但卻能從政府領取一份收入,稱為“廩糧”,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補貼,稱為“膏火”。

這些收入依各地經濟水平不同有所浮動,最高的地區一年收入折算下來可達18兩白銀,而一般地區也普遍在12兩白銀左右。

除此之外,這些具有功名的知識分子往往還有一份

“經師”

的收入。

所謂“經師”,基本相當於現在的高階教師,所面對的都是立志於科舉的學生,因此相應的收入也較高。

根據明代筆記等史料記載,當時“經師”的收入大約在每年30至50兩白銀左右,個別收入高的甚至能達到百兩以上。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明代私塾

與這些秀才們相比,沒有取得功名的知識分子待遇就相當可憐了。這些人不僅沒有官府的補貼,在社會上也往往只能擔任

“蒙師”

,只能教授幼童讀書識字而已。在明代的

《陳確集》、《魏叔子文集外篇》

中都曾提到,這些蒙師忙碌一年,所得“

不過數金

”而已,離溫飽的水平還相差頗遠。

因此,明代的知識分子們在教學之餘,還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尋找掙外快的機會,特別在鄉村、縣城等基層地區,知識分子往往透過代寫書信、狀紙、招牌,或是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幫人調停糾紛、擔保事務等方式賺取額外的收入。

由此可見,“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誠不我欺。

二、農民的收入情況

在明代,農民大體可分為自耕農和佃戶以及僱工等三類,其收入水平也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以明代江南地區為例,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明代江南地區自耕農所擁有的田地面積基本上在數畝到十餘畝之間,最多的也不過在40畝左右。按照

《常熟縣誌》、《嘉興府志》

等地方史料所載,江南地區每畝地稻米產量依據土地成色的差異,大約在1石到5石之間浮動,按照中間值折算,一個擁有5畝地的自耕農,每年的糧食收入大約在12至15石左右,按照明代官府規定的平價米每石米8錢銀子的標準計算,這位自耕農大體能夠維持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飽生活。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明代人所繪的耕種景象

與自耕農相比,佃戶和僱工的生活水平就要低的多了。在明代,佃戶租種田主的土地,所要繳納的田租基本在50%左右,若是趕上歉收的年景,佃戶還往往要向田主借貸,這就使得佃戶的收入基本在自耕農的一半以下,難以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

明代僱工,分為固定性的“長工”和臨時性的“忙工”兩種,這些人與佃戶的區別主要在於,僱工單純為田主提供勞動力來換取收入,在如何耕種田地、種植何種作物等方面沒有自主權。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僱工收入基本分為工銀、飲食米、盤纏銀、農具銀、柴酒銀等部分,這些收入折算到每一天大約在30文錢左右,基本也只能餬口而已。

因此,在明代的農民家庭中,單純依靠男性耕種來獲取收入已經很難維持生活開支,家庭婦女們開始在家庭經濟收入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從事紡織的婦女們

當時,家庭婦女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紡織業。在明代,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紡織業都極為興盛,婦女從事紡織所得,有時甚至能夠超過男性耕種的收入,而如果婦女紡織水平較高,其收入則更加可觀: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因此,在明朝,“婦女能頂半邊天”已經成為農民家庭中的事實了。

三、商人與手工業者的收入情況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明代商人往往以“腰纏萬貫”的形象出現,但實際上,明代商人的收入水平兩級分化的情況相當嚴重。

當時,從事小本經營,甚至走街串巷銷售商品的小商人收入情況並不比一般的農民家庭來得優厚。在明代宣德年間,這些小商人終日勤勞經營,獲利

“厚者十之二、三,薄者不過十分之一”(《典故紀聞》)

,若一不小心,賠光本錢的情況也是經常出現的。

自然,有賠錢的就有掙錢的。在明代,晉商、徽商等商人群體已然相當發達,他們資本雄厚,所從事的也基本上以鹽業、茶業、加工製造業等為主,他們可稱是在明代商品經濟發展大潮中獲利最為豐厚的一群人。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明代市場交易

明代手工業者分為“官匠”、“民匠”兩類。“官匠”主要的服務物件是朝廷和官府,依照所從事的行業和服務物件的不同,收入差距也相當大。在明代萬曆年間的

《工部廠庫須知》

中記載,當時在宗人府從事“裱褙玉牒”的工匠,每月工食銀為1。5兩,全年收入在18兩左右,與自耕農的收入水平類似;而在南明弘光朝銀作局中工作的匠人,收入竟能達到“

日給工食銀一錢二分”

,折算全年收入在40兩以上。

為皇家服務的工匠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為地方政府工作的官匠和民匠的收入還是相當微薄的,例如在蘇州織造局工作的官匠,收入水平僅僅是

“每月食糧四鬥米”

,而從事紡織業的民匠,僱主在支付微薄工資之外,其他的補貼收入每年僅一錢白銀而已,可見其收入之低。

明代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麼樣?

紡織工匠

綜上所述,縱使明代商品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也僅僅能夠餬口而已,一旦發生天災人禍,老百姓的生存需要就難以得到滿足,這也是明代末年流民四起,以至於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

《陳確集》

《魏叔子文集外篇》

《常熟縣誌》

《嘉興府志》

《肇城志.東昌府》

《南直隸.松江府》

《錫金識小錄》

《典故紀聞》

《工部廠庫須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