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癌症之王——胰腺癌,為何就那麼難治?

2021-11-03由 普外科李家大夫 發表于 歷史

胰腺癌是近年來發病率上升非常快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它分別居我國及美國常見癌症的第六位與第四位。與肝癌比較,它不但難於早期篩查發現,而且治療非常困難,導致它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小於8%。因此,它也取代肝癌,成為了目前人們公認的癌中之王了。但為什麼胰腺癌會那麼難治呢?其實是有原因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沒有療效好的抗癌藥是,導致胰腺癌難治最大的因素。

癌症之王——胰腺癌,為何就那麼難治?

胰腺癌細胞

不管是什麼癌症,只要未到臨終期,有療效好的抗癌藥,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的。比如我們年幼時,聽到讓人聞風喪膽的“白血病、淋巴瘤”,現在因為有了敏感的化療藥,晚期癌症也不讓人覺得可怕。就是淋巴瘤中化療不敏感的大B淋巴細胞瘤,因為現在有120萬元一針根治的抗癌藥,治癒也不是難事了。即使沒有能夠治癒的抗癌藥,但如果抗癌藥能夠控制病情,患者一樣能夠獲得長久的生存時間,比如,眾所周知胃腸間質瘤,因為有了格列衛等療效非常好的靶向藥,這類患者想獲得長久生存也是有希望的。道理說起來,胰腺癌也不例外,但問題是目前胰腺癌還沒有什麼療效好的抗癌藥物,這就讓晚期胰腺癌的治療變得困難,甚至陷入不可能好轉的局面。

其次,未能篩查發現早期胰腺癌,是導致胰腺癌難治的次要難題。

癌症之王——胰腺癌,為何就那麼難治?

胰腺癌

剛才也說過,晚期胰腺癌是因為沒有好的抗癌藥,而讓人束手無策。但如果能夠像肝癌、肺癌、腸癌能夠透過癌症篩查早期發現,治癒也不是難事。比如早期肝癌,可以透過特異性腫瘤指標AFP加超聲檢查的癌症篩查手段發現。而胃癌可能透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蛋白酶原1/2的顯著降低等相關腫瘤指標異常來進行胃癌的分層篩查發現得胃癌的風險,然後再透過胃鏡檢查+活檢來確診早期胃癌。如腸癌可以透過糞便隱血免疫法來進行腸癌的早期篩查;還可以透過糞便中腸病變細胞DNA來確診是否存在腸癌的可能。或者透過腸鏡檢查來確診並定位腸癌病變部位。比如,肺癌可以透過低劑量薄層CT的篩查方法來發現早期肺癌。但胰腺癌則完全不存在這些可能,目前為止,還未能發現能夠有助於早期發現胰腺癌的腫瘤指標,另外,胰腺癌要透過大劑量薄層CT增強掃描與三維重建才能定性與定位胰腺癌病灶,則大劑量的CT掃描本身就是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的致癌因素之一。很顯然,這使得目前胰腺癌的早期篩查難以得到落實,由此也導致了胰腺癌很難獲得早期發現的可能。

最後,胰腺的解剖特殊性與不可替代性,讓胰腺癌的治療困難重重。

癌症之王——胰腺癌,為何就那麼難治?

胰腺癌

在常見癌症器官中,胰腺的內外分泌功能,是目前臨床上無法替代的。它和肝、肺一樣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器官。但肝、肺可以透過移植治療來取代的病變肝與肺,目前肝臟移植已成為治療肝癌的一種常見手術方式,肺移植治療肺癌的報道也日趨增多。而胃癌與大腸癌即使完全切除不移植,對人體生存影響也小,因此,雖然罕見有移植報道。但胰腺不同,如果完整切除胰腺,人體無法正常生存,而胰腺移植仍於臨床探索階段,也根本解決不了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療難題。因此,胰腺癌的也就變得難治了。

另外,從解剖特點上來說,胰腺位於第1-2腰椎體前方,並緊貼腹後壁。胰腺的前面有胃、結腸和網膜遮蓋,後方有膽總管、肝門靜脈、腸繫膜上動脈、下腔靜脈、腹主動脈等重要結構,頭尾雙側後方還有腎臟。其左邊是脾臟,右端被十二指腸環抱。這種解剖特點,不僅讓胰腺癌變時,臨床上不容易早期發現它,而且手術治療也讓它成為腹部難度最高的手術,甚至由於胰腺癌擴散侵潤鄰近器官,而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