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所謂生氣,所謂憤怒

2021-04-16由 小陣 發表于 歷史

所謂生氣,所謂憤怒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士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這是源於《戰國策》裡面註明的一段文章,是士大夫與異國天子對話。形象地講明瞭,不同階層的人產生憤怒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

憤怒是所有生靈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作為進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物種上有著不同的變現形式。在同一種物種上也會因個體情況或者憤怒級別有多不同。

而生氣又是什麼,憤怒和生氣有什麼區別。這兩種表現形式作為自高階物種的我們該如何去選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生氣和釋懷,自古以來就有著多家的言論。

有的主張該發洩發洩,有的主張三思後行,但是更多的修行家是推崇開口常開,諸事莫急。

首先對於生氣和憤怒,生氣是一種籠統且廣泛的情感變現形式,有著明顯的等級,等級到達一定程度就是憤怒,當然後面還有暴怒。

憤怒是對生氣無法忍受的一種具體行為,可能產生一系列不良的後果,比如破口大罵,比如拳腳相加。但是不管是不是憤怒都是對身體的一種傷害,因為有情緒的因素,讓人無法理智地去看待和分析問題,往往伴隨著荒誕的結果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

說到這裡,就要重點剖析下生氣了。

生氣的根源有二,其一來自外部,外部的因素,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讓自己產生了反感和厭惡,產生排斥情緒,這些有時是難以避免的,畢竟社會是個大集體,太多的事物不以個人意志來轉移。

其二來自內部,同樣是物和人,讓自己內心受不了,造成不滿或者不公的結果。這一點很難剋制,但是可以克服。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看開和放下,學會理解和換位思考。

立場和位置的不同,決定了不同人考慮事情的角度不同,直接造成了不同人的言語和行動,以至於或者取悅或者傷害。

有人說生氣是對自我無能的一種愚蠢表現,我倒覺到沒有這麼糟糕,生氣更多的是對自我內心情緒的一種正常表達。

最關鍵的不是不生氣,畢竟人非聖賢。我們需要的是生氣後不要憤怒,生氣後不要莽撞,生氣後不要隨意做決定。

往近了想,讓自己穩三分鐘;

往遠了想,“莫生氣,人生就是一場戲、、、、、、”。

該發洩的不能收,該收住的不能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