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2021-04-16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表于 歷史

周昭王叫姬瑕,他是周朝的第五任天子,在他前面的周天子按順序分別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姬瑕是周康王姬釗的兒子,應該說周昭王時期是周朝勢力的最高峰,周文王與周武王是周朝的創業之君,開創了周朝,周成王與周康王是周朝的治世之君,兩人合力創造了周朝的第一個盛世,也是唯一一個盛世”成康之治“,到了周昭王時期,自然周朝的國力到達頂峰。

如果說成康之治時期主要是穩定商朝遺民和東征淮夷,那周昭王時期主要就是南征,周昭王在位19年,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周昭王有過三次南征:

1)第一次南征

時間是在周昭王十六年,大概是公元前985年,周昭王在成周(河南洛陽)集結軍隊並出發,除了周王室的軍隊,此外還有諸侯國的軍隊跟隨一起南征,周昭王先帶著軍隊在洛陽南山舉行了一次軍事演習,然後從上侯(地名)跨過了汝水(今河南洛陽下轄汝陽縣境內)和汜水(今河南滎陽境內),經過方城(河南方城)、鄂師(河南泌陽)到達漢水。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周昭王

然後沿漢水繼續南下,深入江漢平原,在渡漢水時還遇到了大犀牛,周昭王到達漢水流域時,還徵召了分封在漢陽(漢水以北,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的姬姓諸侯國,比如唐國、厲國、曾國(隨國)、夔國、鄧國、鄂國等諸侯國都發兵跟隨周昭王,可謂聲勢浩大。

周昭王任命曾國國君南宮氏為聯軍主帥,同時還任命了一個叫”中“的貴族為周軍先鋒,大軍沿著漢水東岸南下,到達長江,然後留下一支軍隊守衛渡口,大軍南渡長江到達南岸,攻打揚越部落,揚越退到長江以南的大山中,然後周昭王率領大軍北上佔領了長江邊的銅綠山。

佔領了銅綠山後,周昭王留下少數王師鎮守銅綠山,然後向北渡過長江,來到唐國大會諸侯,唐國的位置在今湖北省隨州市西北,並在這裡論功行賞進行分封,先鋒”中“(他的名字就叫中)獲得了周昭王封賞的馬匹和青銅原材料,聯軍統帥南宮氏也獲取了獎賞,然後他們就利用青銅原材料鑄造了青銅器銘記此次的封賞。

現在我們之所以知道這次事件,主要就是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包括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青銅器,西周時期很多重要事件都記載在青銅器上,包括周昭王第一次南征,這次南征結束後,周昭王就率領大軍回師了。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西周初年分封圖及周朝勢力範圍

2)第二次南征

第二次南征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大概是公元前982年,南征的原因是因為周軍主力撤退後,南方的荊蠻部落又趁機奪取了銅綠山,所以周昭王再次南征,這一次周昭王帶著大臣祭公和辛伯一起,率領周軍主力西六師再次南下,大軍先到達唐國,再經厲國和曾國向南進發,同時還派人到長江中游招撫當地部落。

這一次南征也是大獲全勝,繳獲了大量青銅器戰利品,然後沿著長江而上到達夔國(今湖北秭歸),然後再北上,在渡漢水時遇到了惡劣的天氣,導致周昭王所率領的六軍全部覆沒,史書對此的記載是:

《竹書紀年》:(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於紫微,祭公、辛伯從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從史書的說法上看,這一年天上有異象出現,祭公與辛伯一起跟隨周昭王伐楚,天氣陰沉而有風,野雞和兔子都被震動,周昭王及軍隊是遇到了地震,天子所屬的六師全部覆滅。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周天子南征

3)第三次南征

關於周昭王第三次南征,則沒有任何具體細節記載,只有結局:

《竹書紀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五色光貫紫微是一種自然異象,紫微應該是北極星,五色光應該是不同顏色的光,古人無法解釋這各佔天文現象,但是周昭王就在這一年南征就再也沒有返回了,至於周昭王第三次南征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反正結局就是周昭王去世了,《史記》也記載了結局,但是具體怎麼死的,也是沒有說,而且對於周昭王去世,是密不發喪,周人很忌諱這事,然後立周昭王的兒子姬滿為周穆王。

《史記》: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立昭王子滿,是為穆王。

這就是周昭王三次南征荊楚,從上面的記載來看,這跟當時的楚國沒有任何關係,楚國當時還是五十里的子爵,封地在丹陽,也就是今河南淅川,而周昭王南征都是在江漢平原一帶,這個時候楚國的勢力還沒有到達江漢平原,況且攻打楚國用得著天子六師嗎?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周初諸侯國分佈圖

周昭王時期,楚國君主應該是熊艾或者熊䵣,熊艾是楚國首封君熊繹的兒子,這個時候離楚國剛被封為子爵不過一代人,楚國建國之初連頭牛都沒有,怎麼可能跟周王室對抗,所以,以當時楚國的實力也不允許跟周王室對抗,就連後來強大起來的熊渠也不敢跟周厲王對抗,主動把兒子的王爵給抹掉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為,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攻打楚國,楚國問齊桓公,楚國有何罪過?齊桓公說:“昭王南征而不復”,意思就是周昭王南征楚國沒有回去,然後楚國人說:“昭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意思就是說周昭王沒有回,你們應該去水邊問一問當地的人啊,言外之意就是說與楚國無關。

所以,周昭王南征確實與楚國無關,那他三次南征的目的是什麼:

至少有兩個目的:

一、奪取銅綠山戰略資源。

周昭王發動南征之戰都可以看到最終的目的地是銅綠山,銅綠山位於湖北省大冶市,這裡是商末周初著名的產銅之地,1973年在湖北大冶發現了銅綠山古礦遺址,這裡發現了整套的採礦和冶煉青銅的裝置,有凍銅爐7座,採礦井及巷道360多條,整個地表還有鍊銅廢棄的銅渣40萬噸,根據專家估計,這裡產出了銅製品達12萬多噸,這是迄今為止發現儲存最好、最完整、規模最大、銅冶煉水平最高的古銅礦遺址。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

商周時期是青銅器時代,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當時所有的武器都是青銅製造的,所有的家居用品也是青銅製造的,沒有銅,基本上沒法生存

,周王室作為天下的宗主國,必須要控制銅這種戰略資源,而銅綠山是當時最大的產銅地,周昭王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周王室的國祚。

為了控制銅綠山,周王室打造一條由銅綠山(湖北大冶)通往周朝國都鎬京的戰略通道,這條戰略通道就由漢陽諸姬來控制,

所謂的漢陽諸姬是指分佈在漢水北面的十幾個姬姓諸侯國

,這些諸侯國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戰略銅資源順利到達周王室,這些諸侯國包括:

申國(今河南淮陽)、鄧國(河南孟州)、隨國(曾國,湖北隨州西北)、唐國(湖北隨州、棗陽一帶)、息國(河南息縣)、蔡國(河南新蔡)、應國(河南襄城)、房國(河南遂平)、蓼國(河南固始)、軫國(湖北應城)、州國(湖北監利)、絞國(湖北鄖縣)、鄖國(湖北安陸)。

這些諸侯國全部在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兩省交界處,銅綠山的銅先經長江,再道漢水,經陸路進入成周或者宗周,到達周王室,這是周王室的戰略通道,非常重要,涉及周朝國運,後來西周的衰弱,就與失去銅綠山有關。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西周青銅器

二、擴大周王室影響力。

除了奪取銅綠山之外,周昭王還需要擴大周王室影響力,周成王與周康王時期主要是平叛與東征,平定商朝遺民的叛亂,以及東征東夷,到了周昭王時期,仍然在繼承東征,之後才是南征,包括設定漢陽諸姬,還有個目的就是拱衛周王室,漢陽諸姬作為周王室最南邊的姬姓諸侯國,當然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關於周昭王的死,有多種說法:

1、膠船開裂而死。

是說周昭王乘坐的船是用膠水粘起來的,船到了河中央後,粘被水化開,船就解體了,然後周昭王被淹死了。

2、橋樑倒塌而死。

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周昭王南征圖

為了過河,周人在河上架設浮橋,正好過到一半時,浮橋倒塌,周昭王落水而死,他不會游泳,當時與周昭王一起落水的有人會游泳,但周昭王被救起來時,就去世了。

3、地震而死。

前面講過周軍六師因為地震而覆沒,地震可沒有針對性的,不管是士兵還是主帥,只要處於危險位置都會死,但關於地震的記載是周昭王第二次南征時才發生的,因此時間上有些衝突。當然也不排除第三次南征繼續發生地震,地震是有連續性的,這只是猜測了。

這三種說法都只是可能,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週上忌諱,所以沒有記載周昭王是怎麼死的,史記上週昭王在位時王道已經衰弱了,所謂的王道就是指道德標準,在西周初期可以理解為周禮,在當時,如果有特殊的自然現象,都會怪罪於周天子的王道衰弱,古人就信這個,所以很有可能周昭王就是死於惡劣的自然現象,想想六軍都覆沒了,怎麼可能天子獨活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