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科舉制度曾經如何成功的阻斷了中國文明進步

2021-09-27由 東方眼爍破四天下 發表于 歷史

科舉制度在歷史學角度被認為是有進步意義的,因為它至少打破了一定程度的階級固化。甚至在已經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還有許多人將高考與科舉制進行比擬,並把科舉制的“進步性”硬生生安在高考的身上。

可見超過1300年悠久歷史的科舉制真的是深入人心,尤其是自詡博古通今的一些學者更是認為,科舉是中華文明的創舉之一,是自古以來解決中國人才問題的重要法寶。

然而從一個大國文明發展進步的角度看,科舉制度早就成為中國文明進步的最大絆腳石,直到整個國運被其徹底拖入深淵,它才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學而優則仕”對個人的影響

科舉制度曾經如何成功的阻斷了中國文明進步

十年寒窗

學而優則仕,本質上講就是“如果你學得好,則應為我所用”的意思。為誰所用?統治階級。反過來講,如果你不能“為我所用”,則你學得好也沒用,甚至你什麼都不該學。

所以,科舉不是為了在客觀上培養人才,然後讓人才實現逆襲,而是為了選拔“我需要”的人才,並且把我不需要的那些人,統統壓在社會等級金字塔之下不得翻身。

科舉制度是為如此明確的政治目的所設計,它便一定要具備可以達成目的的功能。對於一個有抱負有才能的讀書人而言,他必須要付出必要的代價才能成功透過科舉走向仕途。

代價一:信仰體系、思想體系和思維方式的三重固化

要想登科及第,就只能苦讀儒家聖賢書,必須要接受信仰和思想改造,

讀書等於思想改造

,這就是真相。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落榜一次就是三年的光陰,思想改造不過關,不能閉著眼睛行雲流水的將聖賢思想用於解決考試中設定的實際問題,那麼就再回去改造三年。

在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改造下,全國讀書人的信仰體系、思想體系乃至於思維方式都被充分固化。從思想層面實現了大一統,

不管讀書人是否被考官選中,都實現了相當的穩定意義。

代價二:終身命運鎖於體制內

一旦成功考中,不管高低,總算是能進入體制內了,那麼一旦進入體制內,終身“為我所用”。總有那些聰明的漏網之魚,他們就為了吃國家俸祿,甚至是居心叵測,他們的思想並沒有被成功改造掉,仍然太過獨立自由,不遵守規矩,實屬危險分子。

但是把危險置於眼皮底下,要比讓危險遊離於體制外要強得多。

所以全民科考,就是要把所有“最強大腦”全部網羅於股掌之中。一旦發現危險分子有活躍起來的苗頭,便可立即將其治罪。

讀書是全家人在“讀”

科舉制度曾經如何成功的阻斷了中國文明進步

妻助學,母助學。

一個普通平民之家要供一個人讀書考試,不是個小工程,考生本人的全部都壓在了讀書上,家裡也就減少了一分勞動力。多數情況下,家裡的妻子和母親就要被迫承擔起更多的家庭事務。

反過來講,家裡的這位讀書人就是全家的希望,他自讀書那一天起,就必須要為全家負責,這個書讀的便是全家的書,不是他個人的書。為了要實現“寒窗十年一朝聞名”,全家上下都要團結一致,全情付出。

這樣一來,但凡是有機會的家庭,都要去試試“學而優則仕”這條路,這就等於說,

一個科舉制度,把全國讀書家庭一併串結在“寒窗”之上了。大家都有了共同的抱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天下穩定大一統的格局也就自然形成了。

不光是讀聖賢書,還要做聖賢人,就算做不了聖賢人,全家也要求你做。不光是考中了官的要一心為社稷,考不中的也不敢輕易放棄“寒窗”,因為沉沒成本太高了,不到萬不得已,就必須要繼續努力“聖賢”下去。

可就這麼努力下去,不光是讀書人,而是讀書人全家都沒有剩餘的功夫去開發“危險”的思想和事業了。先秦諸子的豐富文化思想,到了科舉制度下,早就成了“獨尊儒術”。

科舉制度曾經如何成功的阻斷了中國文明進步

提出“獨尊儒術”的董仲舒

社會等級體系的迴圈自洽

為了實現階級跨越,就必須要讀儒家的聖賢書。儒家聖賢書中所描繪的,便是一個充滿等級規則的世界。只有完全把這樣的世界觀烙印在心中,才能作出好文章,才能實現寒門貴子的階級跨越。一旦做了官,就要根據當朝“特色”,盡一切力量維護好這樣的等級體制,這樣便是“為天下社稷黎民百姓”。在這些百姓裡,又會出現無數的讀書人,他們要去科考,為的就是不再做這個黎民百姓,於是他們拿起了儒家聖賢書。

這便是個死迴圈,任憑誰也無法逃脫。舉全國讀書人之力所造就的,就是這個徹底僵化的等級體系。因此在“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候,一定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因為即便把頭探出窗外去,你也只能聽到隔壁書生讀聖賢書的朗朗之聲。

一個文明的進步需要思想的進步,陷入死迴圈的讀書人們,無法產出新思想。

從一開始,他們的理想、世界觀、周圍人所寄予的厚望,就與隨後而來的仕途生涯,乃至個人榮辱以及全家老小的命運都被嚴嚴實實的綁架了。

結語

科舉制度延綿上千年,中間無論怎麼改朝換代,歷代統治者極為默契的堅持這一制度,因為它帶給統治者的政治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文明要進步的前提是思想的解放。距離打倒孔家店運動已經過去上百年了,那只是一場十分新鮮的思想文化運動而已,那只是曾經的曇花一現而已。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又在談傳統文化復興,我們具體是要復興什麼,不要復興什麼,值得思考清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