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2021-10-10由 晴史明天 發表于 歷史

導語:

我國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在封建社會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經濟上也有著較大的發展。談及中國的封建社會就要從制度,從思想,從經濟等等各個領域研究。

在中國的制度方面,中國封建社會擁有著較前衛的思想,國家的制度擁有著很多的變化。

中國史研究:"縱橫著千百年來,我國的科舉制確是歷朝歷代遵循和延續的一種方式,一方面是瞭解科舉制符合著時代潮流,另一方面也作證了科舉制為我國做出的巨大貢獻。"

科舉制這千百年來並不是一蹴而就,它是透過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得來,而且科舉制發展,他也和社會政治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了解科舉制的由來,就應當從社會經濟綜合考慮。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畫像:科舉制

科舉制度誕生前社會混亂,國家治理體系奔潰

科舉制度正式創立是在隋朝,由隋煬帝正式提出並且為後世沿用,而隋煬帝處在隋朝,隋朝的前期卻是一個無比黑暗的社會。

開國皇帝楊堅逼迫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所以北周覆滅,才能夠得到隋朝的統一。

為了整治吏治,宇文泰將貪贓者,放寬到滿三十匹才處大辟死罪。這比《梁律》的滿十匹處死和北魏北齊的"贓滿一匹者死"都要寬鬆,但是這是為了更好地執行法律。

史記記載:"北周靜帝在位時期各諸侯國處在混亂當中,而且政治體系敗壞,權臣之間相互廝殺,地方官員爭奪勢力數不勝數,從中央到地方各階級都非常的混亂,人民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國家治理體系的崩潰,皇帝的昏庸無道有著很大的關係。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畫像:狀元

北周的末代兩位帝王顯得毫無用處,國家治理體系崩潰,皇帝卻注重後宮的享樂,隨後末代皇帝九歲就繼承了王位,北周的政治是完全掌握在幾個大臣手中。

而其中的一個大臣就是楊堅,楊堅發兵之後便解決很多阻礙,統一的勢力從此隋朝就有了奠定基礎,為科舉制度的發展做了奠基。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疆域:北周

北周為科舉制度做出貢獻,為官者需要考核

北周之前所採用的考核官吏的制度腐敗,在隋朝之前官吏的考核經歷了幾代的變化,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而這段時間九品中正制任人唯親,讓朝廷內外顯得非常的黯淡。

九品中正制不需要考核,僅透過世襲門第的關係就能夠獲取官位,對於很多有才華的人望而卻步。這和社會的統一和歷史的發展潮流相違背,自然引起社會的動盪,特別在九品中正制運作的後期,國家非常的混亂,貴族之間相互爭鬥。

楊廣之所以能夠開創科舉制,這和北周社會和國家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學習前朝對官吏的考核自然而演變成科舉制。

北周是由少數民族所統一的一個時期,但是他摒棄了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官吏考核制度,而是重新頒佈了考核體系,考核的標準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了全新的變化,考核的體系分為三個成績,上中下分別來對個官吏進行評分。

評分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官吏的升遷和貶黜,楊堅受此影響,開創了科舉考試這樣一條道路。

管理考核它的起源來自於國家治理失敗,例如國君對政治的治理非常失望,所以為了減少國君生活中的問題,便透過測試來考核選拔人才,對有才華進行升遷而治理更多的政務。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疆域:唐

唐朝社會富強,科舉制度發展新機遇

唐朝則是隋後的一個大統一王朝,唐學習了隋朝的政治體系,而科舉制度同樣被唐朝所接受,唐朝李世民在隋朝之後又不斷地完善科技制度,對科舉制度有了全新的變化。

首先將科舉制度分中央和地方,但增速了很幾個考試,從地方透過鄉試,在透過進士,最後由殿試,這四個步驟逐步的將科舉制度細化,考試的過關率越高,他的職位就越大。

將一些能說會到並且擁有滿腹經綸的人選入中央之後,中央能夠擁有著較多的治理方案,對唐朝的盛世做了奠基。

其次官吏受賄貪汙腐敗問題,考核在州之間的治理都非常的完善,這也源自於科舉制對考核的重要性。考試不僅僅滲透在升官的基礎上,它也變相的成為對官員之間的考核,官員之間對政府政績做出綜合的評估,這裡業績好的官員則可以得到提升,治理業績差的就會遭到貶黜。科舉制度就這樣逐步的從選拔官員,到達考核官員成績。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府邸:狀元及第

社會分工明確,科舉內容逐步細化

科舉制度在隋朝創立之後就被歷朝歷代引用,而且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而在唐朝之後社會繁榮和富強,並且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對於考核制度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歷朝歷代便創立了分科考試,考試的內容擁有多個專案,就相當於如今社會術業有專攻,可以朝著各個

方向去發展。

科舉制度從四書五經,再到各種軍事理論基礎,這些考核不僅選拔文官,也選拔出武將。

為社會提供不同的人才,科舉制度就是透過社會適應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逐步為社會提供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

科舉制是國人驕傲的社會制度,伴隨社會需要而出現

考試遺址:科舉制

結束語:

科舉制度和中國的封建社會結合得非常的緊密,雖然為封建王朝提供人才,但是這一制度確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也成為了中國封建制度的一個構成之一,科舉制度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完善熟記於心。

百家講壇:"科舉制雖然不乏一些弊端,像范進中舉,考試讓很多人白了頭髮,這和古代的考核制度體系擁有著很大的關係,也讓考核成為衡量人才的必要條件之一。"

但如今中國社會乃至世界都用這種方式來獲得人才,而這種是相對較為公平的一種考試。

在如今社會早不同以往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考試是促進學習,促進大家努力進取的一個方向,並不是人才選擇的必要條件,如今的科舉更具有人性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