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2021-09-03由 畫了一個瓢 發表于 歷史

名嘴高曉松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明朝無名將名臣

,我對此很不認同。說到名將,早期的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廖永忠、藍玉

個個並非等閒;中期的

俞大猷、李成梁、戚繼光、譚綸

等抗倭功臣也都是赫赫有名;而到晚期,

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

和前面的名將比起來也不遑多讓,說到名臣,

劉伯溫、楊士奇、于謙、楊廷和、王陽明、徐階、胡宗憲、高拱、張居正、海瑞

等哪個不是聲名顯赫。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不過,明朝的文臣武將雖然不遜於哪個朝代,但個人結局卻往往要比其他的朝代的將相們悽慘得多,除中期幾個名將得到善終之外,其他的將領大臣大多要麼遭受兔死狗烹的命運,要麼被懷疑構陷、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就連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同時身為帝師、首輔、當國十餘年政績斐然的能臣——張居正最終也同樣落得個死後被清算、險遭開棺鞭屍的下場,其長子更是被逼自盡、次子被髮配充軍,多位家人被活活餓死,曾經大權在握獨掌朝局多年的堂堂首輔落得如此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這位被梁啟超評價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張居正有著哪些功與過,怎麼就一步步走向了那麼一個結局?

張居正生平主要的功績就是悉心輔佐萬曆皇帝十年,同時進行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改革,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推行了所謂的

“一條鞭法”

,把百姓田賦、徭役以及其他一些苛捐雜稅由上繳物品改為統一以銀兩的方式徵收,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避免了過去類似於淋尖踢斛這樣的弊政,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百姓的賦稅壓力,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另一項比較有名的改革措施就是推出了類似於現在的KPI考核的官員管理制度,叫做

“考成法”

,具體就是官員具體的工作計劃和目標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沒有完成或者弄虛作假的都要論罪處罰,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

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管理、改革確實取得顯見的成效,這也是張居正被後世給予很高評價的主要原因,而在權謀私利、個人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則是造成自己一步步走向身後名敗家破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有幾點:

一是在處理和萬曆皇帝的關係上,萬曆皇帝十歲登基,張居正聯手太監馮保幹掉了三位顧命大臣當中的高拱,嚇死高儀,自己獨掌輔政大權,深受李太后信任,兼做了萬曆皇帝的老師,於上有李太后支援,於內有馮保聯手,於外有戚繼光支援,張居正可謂權傾朝野,自然難免在那個年紀尚輕的皇帝面前做出一些僭越之事,比如萬曆那次酒後鬧事事件,萬曆作為堂堂皇帝,不過就是掌摑了一個太監並剪掉了他的頭髮,卻被李太后逼著看漢書當中的《霍光傳》,還讓張居正代寫了一份罪己詔。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那一次,在萬曆眼中,那個自己此前一直尊崇有加的老師、那個自己倚重無比的大臣張居正比照有著廢立皇帝大權的霍光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從前,萬曆對張居正尚為“愛少怕多”,那麼此時此刻,他萌生的念頭只有一個字:恨!

可對於張居正來說,他有著一身的政治抱負,一心想經自己的心血培養出一位可比肩唐宗漢武的傑出皇帝,自己則做個輔君名臣,成就千古君臣之榜樣,用盡自己的才幹、手上的權力開創萬世基業。

但是,張居正和萬曆從那時起就已經不再往同個方向思考問題,心也越來越遠,就如後世評價,“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裡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所以,張居正一直是萬曆心中那個少愛多恨的人,一旦萬曆掌權,下場顯而易見!

二是張居正的父親病逝,他沒有按慣例回家丁憂守孝服喪三年,而是透過“奪情”留在了任上,這令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學生心生不滿,紛紛上疏彈劾,說張居正“奪情”是違背“萬古綱常”,足見朝臣反應有多激烈。

對張居正來說,自己之所以“奪情”是因為身負顧命重任不忍中道功敗,可對於其他大臣來說,張居正是戀權,是無君無父德不配位之人,雖然在這場奪情風波中,很多上疏的官員被罰予“廷杖”、免官甚至充軍,但這次的風波妥妥地成為了他死後被人拿出來清算的一筆舊賬。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三是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張居正雖名為居正,但為人為官確算不上是清正,聯合馮保暗算高拱的事情他幹過,因彈劾自己而將學生傅應禎秋後算賬弄死人的事情他也幹過,而他個人生活不可不謂是極盡奢靡,這點光從他那頂三十二抬豪華移動房車似的大轎可見一斑。另外,雖然正史沒有記錄,但張居正和李太后之間的不清不楚的關係則常常見諸各類野史書籍當中。據《明史》記載:“居正為人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作為相貌和才幹雙雙線上的張居正被李太后傾慕確實也在情理之中。

居正終究未能身正,彪炳青史卻未得善終,論說張居正的功與過

不管真相如何,掌權後的萬曆皇帝基於長年心生於內的不滿和憤恨,基於朝臣的反攻倒算,以及在改革過程中得罪利益集團滋生的禍端,即便張居正前有夏言、徐階之鑑,有心功成身退求個善終,可這位據說為大明王朝續命七十年的一代名臣的結局卻沒有好過他之前的任何一位首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