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許多廣東人都不知道的粵語天氣詞彙典故

2021-08-11由 粵講粵怗的射手座 發表于 歷史

南粵夏季,天氣無常,氣象臺周不時都會話“幾月幾號將會刮幾多幾多級颱風(颱風)”。實質上,“颱風”一詞並冇幾耐歷史,頂櫳幾十年。舊陣時,中文冇“颱風”一詞,就算幾十年前嘅民國時期,廣東飲冰子梁公啟超,喺評論《新學偽經攷》及《孔子改制攷》嘅言辭當中,都系話“火山大噴火”、“思想界之大颶風”等等。留意一下,系“颶風”,唔係“颱風”。“颶風”系舊時文言嘅書面語,而廣府人口語當中,系叫“大風”、“打風”、“翻風”、“扯風”等等,點都好,口語又好,文言又好,發噏瘋都好,總之系冇“颱風”。

許多廣東人都不知道的粵語天氣詞彙典故

“颱風”喺邊度嚟㗎?莫非系“臺灣吹過嚟嘅風”?寫繁體字嘅人當然知道唔係,查實呢個“颱風”同廣府話淵源好深。

識英文就會知道知“颱風”英文系“Typhoon”,發音同中文極似,好多人思疑“颱風”系英文譯過嚟嘅,但若然翻查一下英文字典,字典就話“Typhoon”一字系嚟自Cantonese(粵語)。原來英文“Typhoon”系鬼佬聽咗廣府話“大風”而寫出嚟嘅拼音,後嚟,呢個詞又從鬼佬把口傳到去中國嘅北方,北方人唔知“Typhoon”嘅起源,就按照北方話創造咗個新詞“颱風”去譯“Typhoon”呢個音。此乃“出口轉內銷”之典型個案。

除“大風”之外,廣府人舊時仲會稱其為“風舊”,屈大均《廣東新語》話“南海歲有舊風。亦曰風舊。蓋颶風也。”《廣州語本字》指出,依《三國志·吳志》:“蒼梧有舊風障氣之害。風則折木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即以“折木轉石”之風為“舊風”。廣府人將“舊風”調轉讀成“風舊”,正如“微雨”轉為“雨溦(微)”或“雨微微”一樣。

講開雨,打風時必定會落雨,廣府詞彙中同“雨”有關者為數不少,如“過雲雨”、“白撞雨”、“長命雨”、“落狗屎”、“攪風攪雨”、“落雨收柴”等等,但最有意思應算一系列“雨諺語”,如:

先雷後雨唔溼鞋,先雨後雷水浸街;先雨後雷,水浸坑渠;先雷後落,唔夠洗鑊;大暈風,細暈雨;紅雲蓋頂,冇埞灣艇……

相信廣東人感受最深系呢句:“南雄落水灑溼石,去到韶關漲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浸到清遠冇埞趯”,細緻描繪洪水嘅形成過程。

許多廣東人都不知道的粵語天氣詞彙典故

講完風同雨,就順便講埋“行雷攝爧”(有說“攝”本字為“霅”。“霅”有“涉”音,依《說文》,即系“霅電”。“爧”讀“嶺”)。舊時廣府人講“攝爧”亦即現時書面行文之“閃電”,“爧”字《廣韻》解做“火光貌”,意即“望落如天上著火發噉”。“電”共“爧”實情講緊同一樣嘢。須知道,雷聲長,電光快,廣府話“行雷攝爧”兩個動詞正正反映此自然現象:

“行” 字陽平聲,發音時間長,低沉有力,感覺如行雷時“轟隆隆”之狀;而官話“打”字,發音上揚,頭重腳輕,飄忽無力,無論形象或氣勢均稍遜一籌。

“攝”字為入聲,發聲時間短促,有不及掩耳之勢。而“閃”字繫上聲,發聲時間長,有欠貼切。再加“攝”字有“震懾”意味,一下“攝爧”,仿似“攝”走人三魂七魄。廣府話之生動鬼馬可見一斑!

許多廣東人都不知道的粵語天氣詞彙典故

科技落後年代,常人冇法子解釋雷電雲雨現象,於是作出“雷公”、“電乸”等滿天神佛,加之嫉惡如仇心態,就視雷電劈死人之自然現象神化為上天懲罰壞人。神話中之“雷公”法力無邊,行動迅捷,電光之下,壞人無所遁形,要匿到“冇雷公咁遠”怕且要十萬八千里之外。法治文明未曾普及之時,以“雷公”等神佛震懾壞人,有助維持社會治安。

除以神佛解釋外,廣府人研究雷電亦有科學一面,例如以雷電預測天氣,有首農諺:“東攝雨淙淙,西攝曬蝦公。南攝攝三夜,北攝雨就射。”意思甚明顯,系從攝爧(閃電)之方位預測未來天氣:東方攝將會雨落連綿,西方攝將會日光照遍,南方攝就會數日不止,北方攝就恐怕會冧天。在適逢雨季之時,不妨留意有否如此規律,睇嚇先輩智慧系咪果真咁靈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