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剃髮令下,江南大亂,洪承疇出征平叛 弊政系列之七

2021-06-07由 大鵬人文 發表于 歷史

雖然朝廷群臣對剃髮令的反應不算大,但民間的反應卻是沖天大火、勢若燎原。

順治二年六月,剃髮之令傳遍江南。

自五月開始,剃髮令所到之處,民變四起。

最先鬧事的是江浙地區。順治二年五月,吳縣生員陸世鑰等起兵太湖;原明職方主事吳易、舉人孫兆奎等起兵吳江長白蕩,附近義兵來歸,頗具聲勢。以上兩軍曾與南明吳淞提警吳志葵聯絡,試圖佔領蘇州,失敗。八月於長白蕩塘口遭清軍襲擊,全軍覆沒。

六月,南明巡撫田仰等起兵崇明,奉故明義陽王為首領,以舟師駐崇明沙。長興縣金有鑑起兵,奉故明通城王朱盛X(那個字我實在是不認識),一戰拔湖州, 進攻長興。

明宗室朱議瀝、中書舍人盧象觀起兵,襲擊南京不克,退兵宜興,攻溧陽又敗。盧象觀逃入太湖躲避。八月聚眾再與清兵戰,被擊敗,盧象觀殉難。

嘉興士民起兵,聚眾三萬餘,與清兵戰,大敗。

六月初九,餘姚在籍故明九江僉事孫嘉績、吏科都給事中熊汝霖起兵抗清。次日,松江在籍故明兵部右侍郞沈猶龍等起兵拒守。會稽生員鄭遵謙起兵,號義興軍,殺清山陰知縣彭萬里和紹興知府張愫,又襲殺招撫使於江上,表迎魯王監國,一時諸義旅並起。

六月十五日,故明原總兵王佐才、舉人周寶瑜、貢生朱集璜、諸生顧炎武等起兵抗清,拒守崑山城。

七月初六日,崑山城破,顧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斷,兩個弟弟被殺。顧炎武本人則因城破之前已往語濂徑,而僥倖得免。九天後,常熟陷落,顧炎武嗣母王氏不降,絕食殉國。

此後,顧炎武奔走於各股抗清力量之間,意圖糾合各地義軍伺機而動。然而在順治三年,弘光及閩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權先後瓦解,顧炎武親身參與的抗清活動也一再受挫。面對大廈將傾的局勢,顧炎武賦詩明志,以精衛填海自比: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後來天下安定後,顧炎武避世隱居。康熙多次遣人徵召顧炎武出仕,顧炎武堅辭。康熙十九年,其夫人去世後,顧炎武痛哭於靈前,作詩云:

貞姑馬鬣在江村,送汝黃泉六歲孫。

地下相逢告父姥,遺民猶有一人存。

是條漢子!

由以上你可以發現,江南最初起兵反抗清軍的,多是故明計程車紳階層。這個原因我在上篇說過,清軍於南方士紳並無恩惠,現在剛剛佔領就強制推行剃髮,必然激起大規模的反抗。但截至此時,這些並沒有引起多爾袞的警覺。

終於,更大的動靜鬧出來了。

江陰這個地方,在明朝時期是個比較大的城市。它隸屬南直隸的常州府。北濱大江,東連常熟,西界武進,南界無錫、陽湖。南北相去七十里,東西相去百四十里。

這麼個好地方,自然經濟發達,讀書風氣盛行。史載:

“風俗淳厚,敦禮讓,崇氣節,不屑以富貴利達為事。”

明啟詔朝獄者十三賢,江邑繆文貞、李忠毅居其二。清軍南下時,陳震亨殉節泗陵、朱養時殉節舟山、胡熙雲殉節海虞。

總而言之一句話,江陰這個地方的硬骨頭,那是有傳統的。

然而,很多人所熟知的《江陰守城紀》,即江陰八十一日的故事,卻不一定是真的。

我個人在篩選史料的時候,習慣性地先察作者。看看作者與其所記述的事情是否有利害關係。像我之前說《揚州十日記》,它所記述的內容真實性就很值得懷疑。因為它的作者王秀楚是史可法的幕僚,清軍把史可法殺了,他所記述的東西怎麼可能客觀?

而《江陰守城紀》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禮部尚書韓菼,這位老兄是蘇州長洲人,因在科舉考試中直言應當裁撤三藩而被康熙帝欽點為狀元,後頗受康熙帝寵愛,官運亨通。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江陰守城紀》的作者跟江陰受害者沒有利害關係,還頗受康熙寵愛,所以他記載的應該是客觀的。

然而,這個作者是假的。

這本書為《滿清入關暴政》一書的第一卷,作者韓菼為之作序,落款為:

時康熙乙未孟冬月,長洲慕廬氏韓菼謹識。

這個康熙乙未年,即為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說,作者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為這本書做的序。然而,書上所記載的作者韓菼在康熙四十三年就去世了,死人怎麼作序呢?

所以,這本書的作者絕對不是韓菼。

除此之外,這本書記載的內容也很扯淡。

根據書中記載,10萬江陰百姓面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孤城,抗清81日;戰果為擊斃清軍7。5萬餘人,“七王”、“薛王”、“十王”都死於城下,清軍還折損大將十八名。最後城破,清軍屠城,無一人降,城內死者9。7萬餘人,城外死者7。5餘人。

下面來分析一下這本書的扯淡之處。

首先,我之前說過,多鐸軍團從北京出發南征時,僅騎兵2萬,總兵力不會超過5萬,南下過程中整編明軍約合24萬人。

這兩點都見於正史記載,即:

順治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廷以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清軍征討南明,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以所部隨從,全軍二萬餘騎,渡黃河南下。

劉良佐、李本深等總兵級別二十三個員、監軍道二員、副將四十七員、參將、遊擊八十六員,馬步兵共二十三萬八千三百名。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此時清軍在江南的軍力總和為29萬,這裡我們就算30萬人。清軍一共30萬人,分佈在從武昌到江浙的廣大區域,怎麼可能拿出24萬人去打江陰?

還有,清軍在崇德十三年僅六十門紅衣大炮,就算這三年緊趕慢趕,造出三百門,可能拿出二百門攻打江陰嗎?

其次,我之前說過八旗軍的戰鬥力,這是一支多兵種混成的精銳軍隊。入關的八旗軍滿打滿算不過9萬人而已,就已經可以橫掃北方了。24萬清軍是個什麼概念?不要說一個小小的江陰,這要是放在同時期的歐洲,能打得歐陸第一強軍瑞典叫爸爸。

作為對比,史可法帶著高傑的精銳殘兵約2萬人守揚州,清軍一天即攻破。而以民間武裝為主的江陰守軍,怎麼可能防守清軍81天?

以上兩點,排除江陰城內個個都是武林高手的情況,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後,書上所記載的作者韓菼,曾被康熙委任為《大清一統志》的總裁官。編寫這麼重要史料的人,一定對清初的歷史非常瞭解。那麼問題來了,他怎麼會用“七王”、“薛王”、“十王”這些字眼來形容清初的王爺們呢?

綜上,這本書所記載內容的真實性要打很大的問號。

其實呢,確實有人用“七、八、九”這些數字來描述清初諸王。我之前寫過的,在《沈館錄》中,朝鮮人稱多爾袞為九王,多鐸為十王。這種排序是以皇太極時期同爵秩者的年齒定先後,不以太祖之子年齡大小為限。

那麼為什麼編造這本書的作者會從朝鮮人的角度去使用這些稱謂呢?這還得從這些書的問世說起。

描寫清軍入關初期暴政的書籍,在清朝肯定不是合法出版物,也不會大量流傳。而它們的出現,大多是在晚清從海外流入的,這個海外,就是日本。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為了瓦解清廷的抵抗力量,製造滿漢矛盾,在遼東、山東大量散發“驅滿興漢”的小冊子,其中就有《揚州十日記》、《江陰守城紀》、《嘉興屠城紀略》等。而日本人在撰寫這些書籍的時候,由於之前同清朝並非朝貢關係,沒有什麼往來,缺乏史料支援,寫出來的東西太假。於是,他們就在透過流傳到朝鮮的文字再加上朝鮮人的筆記雜談記載作為基礎,然後添油加醋,再從清初找些有可能記載的人作為作者,最後成書。

後來革命黨興起後,給予其最大支援的海外政權就是日本。而革命黨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也跟日本之前的宣傳相契合。

就這樣,這些毫無史料依據的內容,成了清朝暴政的確鑿證據。

然而,雖然《江陰守城紀》所記敘的內容很假,但是清軍在攻打江陰的過程中的屠殺行為卻不一定是假的,因為清軍攻城軍隊的主力,是劉良佐和李成棟。

這兩個王八蛋的事蹟我之前已經寫過,這裡我就不再多介紹了。

到這會兒,多爾袞終於感覺事態有點嚴重了。為了平息江南風波,多爾袞決定啟用熟悉明朝局勢的人去平息江南叛亂,這個人就是洪承疇。

剃髮令下,江南大亂,洪承疇出征平叛 弊政系列之七

其實在皇太極時期,洪承疇並未受重用,終皇太極一朝,除諮詢外,皇太極並沒有任其以官職。真正賞識洪承疇的,是多爾袞。

清軍入關後,多爾袞以洪承疇仕明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與馮銓一起成為清朝首批漢人宰相。

順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多爾袞命秘書院大學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疇,以原官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地方。

次日鑄造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關防,賜予洪承疇。賜印儀式上,多爾袞諭曰:

“凡我所心愛之人,雖萬金不惜,昨賜卿衣帽,所值無幾,卿此行須用心做事。”

洪承疇對曰:

“感王上厚恩,敢不竭盡心力。”

在洪承疇出征前,多爾袞又按照滿人出征的傳統,賜給洪承疇衣服、鞋帽、馬鞍、駝馬等物,還賜給其六戶蒙古人,作為其包衣。

七月初三,洪承疇正式出征,多爾袞以順治的名義敕曰:

“保釐南土,實賴股肱。其江寧、江西、 湖廣及將來歸附各省,悉聽節制,敕中開載未盡事宜,準便宜舉行。”

同日,多爾袞命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將軍,同固山額真葉臣等往江南,代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多爾袞致書多鐸,令其班師回京,一切事務交付勒克德渾、葉臣、洪承疇辦理。

也就是說,洪承疇這次出征,其職位類似明朝的“欽差大臣”,主管的是政務,而實際軍權則掌握在

勒克德渾和葉臣手中。

相信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們,應該是很瞭解洪承疇的。在鎮壓農民起義方面,亨九是有豐富經驗的。

到江南後,洪承疇分析局勢,做出了“剿撫並用、反者必剿”的方針。具體細化一下,又可以分為“以漢將剿反民”、“安撫士紳階層”、“專人治南”這三大手段。

洪承疇重用的漢將,是兩位相當王八蛋的王八蛋,一個叫李成棟,一個叫金聲桓。

李成棟我之前講過了,這裡介紹一下另一個王八蛋金聲桓。

金聲桓,字虎符,陝西榆林人。跟李成棟一樣,金聲桓最初也是民軍,綽號“一斗粟”。後被洪承疇逼得走投無路,投奔到了左良玉軍中,深受重用,由都督同知升總兵官。弘光朝“北來太子案”時,左良玉藉口清君側沿江東下,聲討馬士英,金聲桓就在軍中。途中左良玉病死,金聲桓就隨其子左夢庚降清,任江西總兵,駐守南昌。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位王八蛋的赫赫戰功。

順治二年六月十九日, 李成棟率清兵攻破嘉定城,起兵的故明進士黃淳耀、在籍左通政侯峒自盡,李成棟下令屠城。

八月二十一日,清貝勒博洛率李成棟、劉良佐等部攻陷江陰,屠城。

整個八月,清軍以金聲桓、李成棟、吳勝兆先導,先後攻克峽江、吉安、萬安、袁州等州縣。

李成棟、金聲桓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屠劫一空,李軍尤甚,史載:

“(李成棟軍)於婁東沙溪、橫涇兩地掠婦女千計,童男女千計,牛千計,殺人以萬計,積屍如陵。所掠財物載舟數千艘,銜尾而去。”

難道洪承疇不知道這些王八蛋的所作所為嗎?

不,他肯定知道。在這個時候,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比洪承疇更瞭解這些原明朝軍隊的德行了。可是洪承疇更知道,只有子女財帛的誘惑,才能讓這些人從哈嘍Kitty變成下山猛虎。而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須依仗這些人。

而為了安撫士紳階層,七月初七,洪承疇聯合浙江總督張存仁上奏,要求在南方歸順各省開科取士,免部分起義士紳的罪行,輕徭薄賦,使得:

“讀書者有出仕之望,而從逆之念自息”;“力農者少錢糧之苦,而隨逆之心自消。”

多爾袞批准。

同時,洪承疇將南方原有的行政區劃打亂,分別授予幾個熟知關內局勢的能人,即:

以江寧、蘇、松、常、鎮五府隸屬江寧巡撫土國寶;

以安慶、池、太、徽、寧五府及廣德州隸屬安廬池太巡撫劉應賓,併兼管光、固、廣、黃、德、湖口等 處;

廬、鳳、淮、揚四府,滁、和、徐三州隸屬鳳陽巡撫趙福星。

土國寶,太湖水盜,為洪承疇所招降,任明朝總兵,後降清;

劉應賓,閹黨,崇禎上吊後南渡,為南明太常寺正卿、通政史,後降清;

趙福星,遼東漢人,原遼東軍下級軍官,精通火器,早年降清,任兵部啟心郎。天聰七年,趙福星就曾上疏皇太極,建議加強火器、工程部隊建設,疏雲:

“汗官兵精壯,盔甲堅固,刀箭鋒利,戰車梯木甚是得法,槍炮火器最為有用。又兼紅夷、雲梯,欲取城池,如反掌之易。”

以上三個人的統一特點,漢人,基層業務熟練,會打仗,對清朝忠誠度高。

漢人就熟知漢人的習慣和特點,基層業務熟練辦事就務實,會打仗就能應對突發的民變,對清朝忠誠度高用得就放心。

透過以上措施,洪承疇在短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順治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洪承疇奏報:

江西南昌、南康(治所今星子縣)、九江、瑞州 (治所今高安縣)、撫州(治所今撫州市)、饒州(治所今波陽縣)、臨江、吉安、廣信(治所今上饒市)、建昌(治所今南城 縣)、袁州(治所今宜春縣)及江南徽、寧等府俱已平定。

但是你要注意,洪承疇在奏報中所平定的區域,僅限於今天的江西、安徽和江蘇,而南方的其他地域他沒有提。

他為什麼不提呢?我猜想很可能是不敢提,因為在其他幾個地方,幾位猛人已經陸續登場了。他們的名字是:

湖北何騰蛟,湖南李過、高一功,雲貴孫可望、李定國,以及最後、也是堅持最久的一位,福建鄭成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