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2022-06-18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美食

雷州半島的人們擅長用天然的素材製作出美味的食物。而三面環海、雨水充沛的地理環境為其製作多種特色美食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內部條件。

對於美食,湛江人從不將就。清蒸、白切是對新鮮食材不容置喙的底氣,但也有很多花心思的美食值得一嘗,譬如花樣百出的湛江粽。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一年端午節,掛艾草、做粽子、賽龍舟……這些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習俗逐漸被安排起來,家家戶戶更加熱鬧。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很多習俗漸漸被淡化,但做粽子依然很受歡迎,且粽子種類逐漸豐富。如比較傳統的蛤蔞粽、鴨乸粽、鹼水粽、鹹肉粽、古粽籺;送禮佳品海鮮粽;早餐甜點小米粽、綠豆粽、蛋黃粽、叉燒粽等。2017年,雷州的蛤蔞粽製作技藝入選湛江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將剁碎的蛤蔞葉與糯米搭配,與醃製出濃香的五花肉組合、碰撞,以先猛後緩的火候祛除糯米的熱毒,為每一顆粽子帶來更加豐富的口味和營養。蛤蔞葉的存在是大自然對半島人們的饋贈,而將蛤蔞葉運用至極致且不斷髮展傳承下來的是祖祖輩輩的智慧,及千百年來湛江人民對美味的不懈追求。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掀開一層層包裝密實的簕古葉,綿密黏軟的糯米露出一角,隨後,蛤蔞葉鮮香的氣息撲鼻而來,一口下去,爽口彈牙,中間的扣肉入口即化。農村的老人,總會想盡辦法把第一鍋鮮香寄給遠方的親人,他們把思念束進每一片簕古葉中、放入每一粒糯米里、扎進每一個小繩結中。無論漂泊多遠,吃上一口家鄉寄來的蛤蔞粽,唇齒留香間,對家鄉的懷念便永不會斷。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蛤蔞,這種飽含能量的香草,在被端上餐桌的那一刻開始,便成了湛江人無法忘懷的味道。蛤蔞,諧音“合老”,即“相合到老”的祥瑞寓意,在取名“蛤蔞”之際,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它的極高期待。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如今,隨著湛江人民逐漸提高的生活品質,這道傳統美食的製作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每顆粽子的重量從250克最佳化至25克,同時革新配方,最佳化香味提取,改良儲存方式,如運用湛江獨特的海紅米作為粽子的原材料,搭配蛤蔞葉的清香,將健康與美味化成人們口口相傳的讚歎。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在湛江,還有一種“豪華版”粽子,個頭比普通粽子稍大一點,裡頭飽含各式各樣實實在在的餡料,一整個鮑魚、蝦仁、叉燒、綠豆等,滿滿的餡料,可謂是將江湖的豪邁與廟堂的婉約完美融合,一口下去,鮮美在口腔中蔓延,滑而不膩,香而不衝,一年吃一次,一次憶一年。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在受亞熱帶季風氣候青睞的湛江,野生簕古葉清香持久,是包粽子的絕佳原材料。簕古的葉子又細又長,兩邊及中間有三排小刺,異常尖銳,將簕古葉的刺清理乾淨後,將頭尾整齊切斷、清洗、煮沸即可使用。用簕古葉包粽子可以減少五花肉的腥味和油膩,且簕古葉柔韌度好,可以用來編制各式各樣的包裝,如最受孩童歡迎的鴨乸粽。鴨乸粽因形似鴨子,童真有趣而備受孩童歡迎。擁有一隻鴨乸粽而“神氣”一整天,也是古往今來湛江孩童不變的傳統。

雷州這種粽子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又一鍋粽子出爐,開蓋,煙霧升騰而起,一抹清香穿越時空,裹挾著關於家的回憶慰藉遠方的人兒。

【文/圖】陳海蘭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