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2022-06-14由 羊城派 發表于 美食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泳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2022年5月26日《羊城晚報·深讀佛山》A13版面

在佛山南海西樵,有著一家人盡皆知的老字號——旺閣漁村酒樓。不光平時生意紅火,每年端午前後,該酒樓更是憑藉獨有的“旺閣粽”引得食客聞香而至、踏破門檻。端午食粽,是傳承千年的節日記憶,而備受歡迎的“旺閣粽”,又蘊含著當地人怎樣特殊的“南海記憶”呢?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端午食粽,是傳承千年的節日記憶

未食“旺閣粽”,不算“過端午”

近年來,在佛山本地傳統粽子的生產銷售上,旺閣漁村酒樓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他們自1996年首創的旺閣裹蒸粽王,就因用料純正、味道傳統受到當地市民青睞。在不少南海人看來,若不吃上一口地道的“旺閣粽”,就算不上“過端午”。

端午臨近,近日,記者前往西樵旺閣漁村,瞭解節前該酒樓粽子製作、銷售情況。“三號臺,鹹肉粽、鹼水粽各一個。”“六號臺,瑤柱粽兩個。”剛步入酒樓大堂,服務員們接二連三的催單聲,印證了“旺閣粽”作為應節食物備受食客追捧。

“今年端午粽子的熱銷期應該是從十幾天前開始,每天平均要賣出2000多個各色粽子,火熱一直會持續到端午節正日,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鹹肉粽和瑤柱粽這些傳統口味。”旺閣漁村酒樓廚師長莫孔富介紹,紮根南海多年,旺閣漁村的粽子已經走上了產品銷售、真空包裝、郵寄配送等一條龍服務之路。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每年端午前後,旺閣漁村酒樓包粽工人就變得分外繁忙

“近年來,端午前後,酒樓也能接到大量來自省內乃至國外的訂單,不少身居外地的南海人,還是想在端午節能吃上一口地道‘南海味’。”莫孔富說。

據估計,端午節前後,旺閣漁村將售出超5萬個粽子。

煮足十小時,保留傳統味

“旺閣粽”又是怎麼製作的呢?記者帶你一探究竟。一捧糯米、竹葉、鹹蛋黃,還有脫皮綠豆、秘製五花肉、瑤柱,“旺閣粽”製作的基本材料其實並不花哨。只見酒樓熟手包粽工將12塊竹葉折成碗狀,先加入糯米和脫殼綠豆“打底”,再逐層加入五花肉、鹹蛋黃、瑤柱等餡料,料、米比例將近1:1。據介紹,“旺閣粽”的扎粽手法還有講究,全部採用外緊內松的手法,至今仍沿用最傳統的鹹水草扎粽,讓粽葉包裹的糯米軟糯甜香,又保留竹葉的獨有香氣。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紮好的粽放進陶壇,滾煮十小時以上,一鍋香氣撲鼻的應節粽子就可以出爐售賣

紮好的粽放進陶壇,滾煮十個小時以上,一鍋香氣撲鼻的應節粽子就可以出爐售賣。為什麼要堅持滾煮十個小時以上?莫孔富介紹,裹蒸粽配料多、個頭大,每個重量都在兩斤以上,光煮熟不行,一定要透過10小時以上的滾煮時間,才能將粽子徹底煮透,讓粽子裡的料和糯米充分融合,這樣才能稱得上一個合格的“旺閣粽”。

【佛山文脈】南海“旺閣粽”:老字號酒樓中留存南海人最熟悉的“端午味”

粽子出爐,粽香撲鼻

目前,旺閣漁村共推出了鹼水粽、鹹肉粽、瑤柱火腿粽、四黃鹹肉粽、五豆鹹肉粽五種型別的粽子,單個零售價在8元到30元不等。“旺閣的鹹肉粽最大的特點和賣點就是夠傳統、夠正宗。只選用糯米、綠豆、五花肉等傳統食材,保證每一個粽子做出來都是原汁原味,讓佛山人能品嚐到兒時的味道。”南海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旺閣漁村飲食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開表示。

“相比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各種新奇口味粽子,我們家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傳統口味的,畢竟不吃上一口鹹肉粽,感覺就沒有什麼過節的氛圍。”市民盧女士當天特意從桂城驅車前往西樵,只為提前買上幾個熱氣騰騰的四黃鹹肉粽,為家人的午餐“加料”,提前感受節日氛圍。

歷史典故

粽子的“有稜有角”或與祭品有關

佛山人最喜歡的粽子口味,常見有鹼水粽、鹹肉粽兩種。前者顏色金光燦燦,十分誘人,吃起來有淡淡的鹼水香味,爽滑彈牙,個頭較小,適合長者、小孩食用;後者則選用翠綠、清香的當季粽葉,包裹上好的糯米、綠豆,精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配以五香粉、麴酒作調料,包出有稜有角的大粽子,再用慢火煲煮數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入口即化,回味無窮。

傳說中,端午節吃粽子,與戰國時期楚國著名士大夫屈原有關,大家希望把粽子投放到江裡,把魚兒餵飽,它們就不再“傷害”屈原遺體。幾乎關於所有版本的粽子起源說,都繞不開這個美好的設想。但據資料記載,粽子初名“筒粽”,用竹筒裝黏米,以草木灰汁煮熟,色、香、味別具特色,且能清熱降火,調理胃腸,是一種時令食品,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用粽葉來包。通常而言,粽子的出現,標誌著歲序轉入夏季,是一年生活轉折點的訊號,最初並無特殊紀念意義。

為什麼現在市面上的粽子大多都是有稜有角,以三角形居多?據介紹,不同的地區粽子形狀也不盡相同,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尖頂形、正方形、圓筒形、方筒形都有的,但三角形、圓筒形、尖頂形在廣東尤其是廣佛等地區最為普遍。

有專家指出,粽子的形狀主要由粽葉的形狀而定,主要是方便包裹、捆紮、蒸煮、攜帶。也有資料顯示,粽子之所以多為三角形,主要原因是粽子最初的功能就是祭品。在中國古代,絕大部分祭品擺放形狀都是尖尖的,甚至當下南海很多村民在家裡祭祀時,也喜歡把祭品擺成上尖下方的造型。千百年來,承載著家國情懷、融入了真情實感,從歷史長河中走出來的粽子,至今依然受到國人的喜愛。它們也演變成一種民間的手工藝美食,有了越來越多的形狀,種類也愈發繁多,已成為中華民族民俗文化、食文化傳承的重要符號。

責編 | 黃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