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2022-06-10由 汕鄉 發表于 美食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餃子這種食物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沿海或是內陸,都可以看到這種包含餡料的團狀食物的身影。在中國各地,人們對待餃子的情感是不太一樣的,總的來說南方人將它視為重大節日的象徵,是一定要吃的美味。而對於南方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掛件”,雖然不必每天都帶著,但是如果丟了是一定要找回來的。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關於餃子,在民間的傳說有許多,不過最廣為流傳的還是跟中國的“造人者”女媧有關的一個故事:據說當時天地初開,女媧娘娘覺得這個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感到非常安靜和寂寞,於是就用泥土捏成一個個小人。但是當冬季來臨時,她發現很多小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冷風颳下來變成殘缺品。這時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掉下來的耳朵上扎一個小孔,然後用綵線穿過小孔再放到泥人的嘴裡咬住,這樣耳朵就不會掉下來了。

而在中國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在初生兒耳朵上扎個小洞、綁上細線的習俗,這就是為了紀念女媧娘娘。那這跟餃子有什麼關係呢?以前的餃子和耳朵的外觀非常相似,而餃子裡的餡料就代表了耳朵上的綵線。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說到現實中餃子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的作者、北齊著名文學家顏之推曾說過:“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這是最早的有關於餃子的記錄。而在宋朝孟元老的散文《東京夢華錄》中,餃子的種類似乎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記錄了包括水晶角、煎角等多種餃子(宋元時期餃子寫作“角子”)。而在明代,“餃子”的名字也才正式確定了下來,而且將它作為春節食品。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而明代將“角子”更名為“餃子”並將餃子定為春節食品主要有兩個含義。

一個是招福。在明代,餃子的造型已經跟我們現在吃的餃子沒有多大區別,因為形狀酷似金元寶,所以有吉祥富貴的寓意。而且當時吃餃子是要在年三十包好,大年初一才能吃,這跟我們現在北方的吃餃子方式有些不一樣。因為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正是一年的交替,一天的界限又在子時,所以餃子(交子)又有除舊迎新、喜慶吉祥的好意頭。

二是辟邪。當時除了大年初一要吃餃子,正月初五還要再吃一次餃子。因為初五俗稱“破五”(據說現在某些地方還有這種說法),表示晦氣的日子,為了避免一切不好的事情,所以要將象徵所有不好的東西的餡料包在麵皮當中,然後吃進肚子裡。在這裡,餃子又有了辟邪消災的功能。

中國人的傳統美食“餃子”,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到,尤其是北方人

到了清代,來自關外的滿人也會在特殊的日子吃餃子,不過他們給餃子取了個奇怪的名字,叫做“子孫餑餑”。“餑餑”在滿語中指代各種主食,而既然有子孫兩字,說明滿人是會在婚禮上享用餃子的,寓意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福,不過只有在清代宮廷的婚禮中才會有這種儀式。在下一篇中,我們將重點講一下清代宮廷吃餃子的具體流程以及當時餃子的製作等具體的細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