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2022-06-01由 滷文化傳播 發表于 美食

很多人知道滷肉,滷雞,滷雞,滷鴨,滷牛,滷兔,鹵素食,後來也有滷海鮮、滷小龍蝦,但知道滷魚的不多。

我這裡說三遍,是滷魚不是鱸魚,是滷魚不是鱸魚,是滷魚不是鱸魚。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滷味的特性就在於包容性強,選材容易。在生活的實踐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葷的、素的,賤的、貴的,幾乎是無菜不能滷。

網上當很多人在爭論魚能不能滷的時候,嚴州府九姓漁民滷魚系列竟然賣出了2000多斤滷魚,還接到了數量頗大的單位訂單,很多市民甚至是今天買了,隔天呼朋喚友地又趕了來買。一位常居杭州的“老建德人”說:我嚐到了小時候爺爺奶奶做魚的味道。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看來滷魚不僅存在,而且歷史不短,但追尋滷魚的歷史,才知曉,這是一段悲慘的歷史。滷味的背後也不都是美味,也有酸甜苦辣鹹。

九姓漁民是我國舊時的一類賤民。他們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匯的建德市梅城鎮(舊嚴州府府治)為中心,主要分佈在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七里瀧一段)上,即建德、蘭溪、桐廬一帶。一種說法是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攻下臨安(今杭州),一些不願受蒙古人蹂躪的南宋遺民和部分士大夫便離開故土,漂泊水上,意為不願再踏上已被蒙古人踐踏過的土地。他們終年以打魚為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浙西一帶水上特有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群體。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流傳更廣的一種說法是“九姓漁民”是明初陳友諒及其部將的後代。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為爭奪天下,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並俘虜了陳友諒的部將,將陳友諒的部屬押解到浙江嚴州府(今建德市梅城鎮),流放到新安江中,並貶為“民”,規定他們不得上岸居住、不準與岸上人通婚、不準讀書應試、不準穿鞋上岸,而且官府有事還要應召服役。後來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以打魚、載客為生,很少與岸上人往來,數百年的水上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俗。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九姓是:陳、錢、林、李、袁、孫、葉、許、何幾百年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水上部落。清同治五年(1866),嚴州知府戴槃為“九姓漁民”平反所寫的《嚴郡九姓漁民考》,奏免“九姓漁民”漁課,並令改賤為良。當時為了大力宣傳和推行這一政策,官府貼了告示,刻了石碑,還給“九姓漁民”發了准予改賤為良的“執照”。石碑已毀於“文革”,告示、執照也極其難尋,幸有人進行了抄錄得以留存,從中可發現“九姓漁民”是指生活在錢塘江流域水上漁民的稱呼。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九姓漁民浮家泛宅,以捕魚為業,以食魚為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捕魚滷魚工藝。所以,九姓漁民是建德古嚴州文化的一塊瑰寶,九姓漁民婚禮還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物換星移,九姓漁民逐漸登岸,他們的捕魚滷魚工藝和豐富的漁文化隨著時光的推移,慢慢黯淡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我們經過五年的挖掘和整理,重新開發出九姓漁民滷魚系列,就是不想讓這份六百年的美食記憶消失。而如今有了兩江一湖優質淡水魚資源作保障,傳統的滷魚口味就更好了。”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嚴州府的九姓漁民滷魚,以“滷”的工藝區別於市場上“醉”的工藝,更大程度地保留了產品的營養元素,並經過特別設計的包裝,從一個側面彰顯了建德古嚴州文化的歷史積澱,反映了九姓漁民的精神和特色。而在未來一至兩年中,九姓漁民滷魚也將立足建德與杭州,跨步長三角,將它打造成又一張新安江、富春江、千島湖金名片。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滷魚區別於醉魚,醉魚也是糟魚,糟魚以淡水魚為原料,一般採用鯉、草,青魚等大鱗魚,經去鱗、背部劈開、去內臟、洗淨,然後腹部向上入缸內醃漬,用鹽量為魚重的18%,3天后,放重物加壓再醃4天,取出,風乾至八成幹後,去頭、去尾、去鰭,切成3~4 cm2的小塊,加入等手魚塊重量1%的白酒(60度左右)和4%的甜酒(糯米釀製的酒釀)拌和均勻後,緊密裝入瓷壇中,密封貯存3個月即得成品。也可加入適量紅曲,以美化製品顏色。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糟魚類似江漢平原的臘月醃魚,但這還不是糟滷魚,糟滷魚是上海一帶的做法,紅樓夢中賈寶玉吃的糟滷鵝掌就是用糟滷做的,是滷菜的另一個系列,與糟魚不一樣,糟滷是滷菜家族裡比較特別的一個存在,鹹鮮之中帶著微微的酒味,用新鮮食材來做,吃口也非常好!用科學方法從陳年酒糟中提取香氣濃郁的糟汁,再配入辛香調味汁,精製而成的香糟滷體態透明無沉澱,突出陳釀酒糟的香氣,鮮鹹口味適中。糟滷最大的特點,除了好吃,還有就是包容性強!一鍋滷湯在手,滷天鹵地滷世界,沒有什麼是不能滷的!“鳳爪、豬、鴨舌、鴨胗、毛豆等蔬菜、豆製品、家禽及其衍生品,小海鮮、魚蝦,豬肉都能拿來做糟味。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滷魚有些類似武漢特產餈粑魚,也可以說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來介紹一下滷魚和武漢餈粑魚的做法。

1、先把鯇魚(草魚)洗淨,切成0。99釐米厚度片狀,用醬油,鹽,酒調混,將魚塊浸入約醃四五分鐘;

2、將茴香,桂皮,薑片,鹽,醬油,糖,味粉和清水(約8湯匙)混合用文火煮汁,然後把渣滓取出,製成滷汁備用;

3、用鍋傾入素油,燒至一成熱,把醃製魚塊放入油鍋內約炸六七分鐘,用鍋網罩撈起,撈起再切成小塊狀,

4、小塊狀魚塊再放入滷水中滷,慢慢滷製,魚肉成熟就可以了,真的是又香又嫩又入味的滷煮魚塊,並且不幹口也不上火,如果吃起來真的是一點都不油膩,而且清爽入味又營養。

這是滷魚中的大致步驟,畢竟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學到,也沒有表達出來。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武漢人做餈粑魚,與這個過程是類似的,就是把滷魚簡單化,醃製好後魚,醃好後放在涼臺風乾,緊接著就是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油,等到油溫熱的時候,把魚塊炕成兩面焦黃,出鍋備用,然後放入桂皮八角爆香,最後再倒入蔥姜,還有辣椒爆香,然後放入豆瓣醬,放入冰糖,炒出紅油之後再放入炕好的魚塊,然後大火炒幾下,轉入小火慢慢燉,最後汁收幹,也有的是炸枯焦,然後用生抽老抽、湖北米酒等一烹,魚肉成熟就可以了。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看來這裡,武漢餈粑魚一看就知道是滷魚的簡化版,武漢五芳齋是有滷魚賣的,和九姓漁民的滷魚差別不大。

其實後來查閱歷史,還是真的是有淵源的,因為陳友諒是湖北仙桃人,介紹陳友諒,首先介紹的是陳友諒,沔陽漁家之子,陳友諒墓還在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引橋南坡下。

滷起源:武漢餈粑魚是滷魚的簡化版,背後的故事很悽慘

武漢餈粑魚流行湖北,特別是武漢一帶,陳友諒活動基本上在武漢周邊,另外陳友諒被朱元璋打敗後,很可能一部分湖北人被限制在嚴州府,成為九姓漁民,所以做魚的方法有類似的地方,滷魚的工藝需要挖掘,需要傳承加創新,需要加大推廣,把這個滷魚滷味傳播開來,滿足廣大吃貨的口福,滷味人任重道遠,滷起源與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小處齋主(王紹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