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火候足時他自美

2022-05-24由 星視距 發表于 美食

本文轉自:羊城晚報

□張藝靜

有一天,我那當老師的媽突然想到一個法子,讓我去讀讀名家筆下的美食,她給我找了許多關於美食的詩詞散文,但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蘇軾的《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頌》簡單易懂,沒有晦澀難懂的詞句,只有蘇軾對於豬肉的烹飪方法講解和感想,這對於當時幼小的我來說非常友好:洗乾淨鍋,在鍋中放少量的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的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我是個肉食動物。說來可能有些奇怪,我小時候不愛吃飯,甚至覺得吃飯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只要不吃飯幹什麼都行。這也就導致了我這個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的小孩兒,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營養不良。嗨,這事兒可是讓我爸媽一籌莫展,於是每天變著花樣地做飯。我們家的飯在大院裡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我爸的同事經常來我家蹭飯,一邊誇讚一邊納悶我為啥不愛吃飯。

於是我爸媽開始想辦法,什麼觀看美食紀錄片,帶我出去旅遊嚐鮮,給我變著花樣做飯,帶我出去吃各式各樣的菜,但好像都沒啥作用。別人家的小孩兒不吃飯,好歹還會吃些零食什麼的,而我卻是去肯德基只要甜筒的狠人兒。

唉,叫我愛上吃飯怎麼就這麼難呢!

雖然我不愛吃飯,但我有一個愛吃飯愛做飯的爸爸,可以說我也是在大廚的薰陶下長大的。由於《豬肉頌》中的烹飪方式十分簡單,這讓我對做飯來了興趣。於是爸媽帶我去買了豬肉,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道菜——東坡肉。晶瑩剔透的肉皮,肥而不膩,燉得酥爛的肉色澤紅亮,好似瑪瑙一般,味醇汁濃,軟爛卻依舊儲存著如麻將的正方形態,拿筷子一劃,肉就能輕鬆分開,嘗一口,那肉像是在嘴裡化開,配一口白米飯解解膩味,那感覺,是我以往從未有過的幸福。

也許是我自己動手製作的緣故,我那天竟然破天荒地吃完了一碗米飯。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進步,至少我開始願意和食物打交道了。

從這之後,我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搜尋名家寫作的關於美食的詩詞文章,讀他們對於美食製作和品嚐的心得,比如杜甫描寫香芹鯽魚羹:“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又或者是唐朝人喜歡的蓴菜鱸魚羹: “麥隴虛涼當水店,鱸魚鮮美當蓴羹”“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還有汪曾祺描寫高郵鹹鴨蛋質細而油多:“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但在那麼多關於美食的名篇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蘇軾的《豬肉頌》。有人說,《豬肉頌》是蘇軾最沒有文學性的詩文,可我覺得,《豬肉頌》雖然詞句簡單,字裡行間卻透露出一種對生活認真、耐心的態度。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我從一個不愛吃飯的小孩兒,到今天的業餘美食愛好者,這其中的轉變就印證了蘇軾的這兩句詩文,也許萬物都有一個過程,火候足時他自美,一切都自然而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