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安龍廣東街社群:以傳統工藝打造傳統美食

2022-05-20由 黔西南廣播電視臺 發表于 美食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安龍廣東街社群:以傳統工藝打造傳統美食”,“vid”:“d3048fvzjs7”,“img”:“http://puui。qpic。cn/vpic/0/d3048fvzjs7。png/0”,“desc”:“”})

安龍廣東街社群:以傳統工藝打造傳統美食

近段時間,安龍縣招堤街道廣東街社群加工的餌塊粑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生產旺季,當地以傳統工藝打造的傳統美食深受市場青睞。

在餌塊粑加工廠現場,記者看到,泡米、蒸煮等各道工序井然有序,嚴格按照傳統的工藝流程進行,現場散發著陣陣特有的清香。

安龍縣招堤街道廣東街社群支書 何益德:我們這個餌塊粑用的米是我們自己流轉土地10多畝栽出來的,栽出來生態的,沒有用化肥。

餌塊粑作為安龍縣的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逢年過節打“餌塊粑”已成為當地廣大群眾的一種傳統習俗。據瞭解,安龍餌塊粑是用安龍特色的本地晚米作原料,經過浸泡、甑子初蒸、冷卻、均勻散開至米粒互不粘連、甑子復蒸後,再透過機器加工,便形成了色白脂豐的餌塊粑。

安龍縣招堤街道廣東街社群主任 黎金榮:是我們安龍的土特產,我們打造的就是為了這個生態的這種做法,就是拿蒸熟,然後蒸兩次的這種來打造它的一種口感,好、香、軟。

2019年開始,招堤街道廣東街社群在板磨社群透過流傳土地方式,進行本地晚米示範種植,為餌塊粑加工提供優質原材料。目前,廣東街社群正搶抓時節加緊生產餌塊粑,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安龍縣招堤街道廣東街社群支書 何益德:本來這個紅殼晚米就不喜歡肥,喜歡瘦地,所以它的口感就比其他晚米要好。紅殼晚米打出來的粑粑口感特別好,回味特別是燒吃有幾十年前那種味道

安龍縣廣東街社群鈺源懿德酒廠廠長 胡玉紅:我們都是有人訂了我們才生產,生產量是每天是300斤左右。

(安龍縣融媒體中心 楊秀峰 王先平 報道 責編 戴鑠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