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2022-05-16由 商路通 發表于 美食

“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成了精,綠頭蘿蔔坐大殿,青衣黃瓜掌正宮。江南反了白蓮藕,一封戰表送進城。豆芽跪下奏一本,蘿蔔掛帥去出征。白菜打著黃羅傘,芥菜前面做先鋒,小蔥使的銀杆槍,韭菜使的兩刃鋒。牛腿葫蘆放大炮,綠豆角子點火繩。轟隆大炮三聲響:打得辣椒滿身紅,打得茄子紫一身,打得扁豆扯起棚,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南瓜把眼瞪,打得豆腐尿黃水,打得涼粉戰兢兢,藕王一見害了怕,一頭鑽進泥土中!”。一首童謠從古唱到今,寫活了山裡的菜園,唱出了故園鄉情。綠頭蘿蔔成了菜園王國的君王,青衣黃瓜成了母儀天下的第一夫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人間至味,難得半盞園中清歡。蘿蔔黃瓜,最是人間煙火,清歡至味,田園翹楚,名副其實。盛夏時節,山裡的土黃瓜蓊蓊鬱鬱,竹架上,菜園裡,地畔邊,一個個緊抓藤蔓,吮著山泉甘露,聽著清風蟬鳴,生的嫩生生,水靈靈,珊珊可愛。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黃瓜,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稜溝,被白色的糙硬毛,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山裡的土黃瓜與別處不同,口感純正,隨著時間的推移由青綠變得黃白,最後呈紅褐色。嫩黃瓜涼拌,老黃瓜做湯,質樸而耐人尋味。遠古時代,茹毛飲血,火的使用讓人類吃上了熟食,進而出現了炊具和容器。夏商周時,糧食已成為主要的食源。春秋戰國時期,家畜野味、蔬菜五穀共登食譜。秦漢時,社會快速發展,張騫出使西域後,透過絲綢之路引進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黃瓜、菠菜、胡蘿蔔、芹菜、扁豆、大蔥等蔬菜,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飲食文化。黃瓜引進中土,因其雋秀的特質備受人們的喜愛。

“黃瓜”始名“胡瓜”、“王瓜”。李時珍《本草綱目》第28卷《菜部三·胡瓜》載:“張騫使西域得種,胡名胡瓜。”“胡瓜”定名為“黃瓜”說法有二:一種說法是石勒“諱胡”的緣故。晉·陸翽《鄴中記》中稱,“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名胡餅曰麻餅”;另一種說法與隋煬帝“諱胡”有關。唐·吳兢《貞觀政要》第6卷《慎所好》載:“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以避胡”。唐·杜寶的《大業雜記》中也有類似記載,並在自己的著作《拾遺錄》中雲:“隋大業四年避諱,改胡瓜為黃瓜”。誰曾想,藤上結了千百年的黃瓜竟有這多故事,本無意出頭露臉,不經意間成了帝王統一思想,教化子民的載體,耐人尋味。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炎炎夏日,土黃瓜嫩生生,水靈靈,讓人垂涎。《紅樓夢》第六十回,寶玉的伴童芳官向廚房中柳家媳婦說道:“柳嬸子,寶二爺說晚飯的素菜,要一樣涼涼的酸酸的東西,只不要擱上香油弄膩了。”柳家的笑著說道:“知道了”,據說這“涼涼的酸酸的東西”就是“涼拌黃瓜”。黃瓜不光是美食家的寵兒,在詩家筆下更是成了寄情達意的素材。唐·李賢《黃臺瓜詞》:“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良可,四摘抱蔓歸”。宋·陸游有詩云:“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清·吳偉業《詠王瓜》:“同摘誰能待,離離早滿車,弱藤牽碧蒂,曲項戀黃花。客醉嘗應爽,兒涼枕易斜。齊民編月令,瓜路重王家”。詩人對生活的況味都透過黃瓜表達了出來,食瓜摘瓜再尋常不過,細細思來,成了對人生最好的隱喻。

土黃瓜在菜園中最是尋常普通,三月下秧,四月牽藤搭架,五月端午前後,早黃瓜就可以採摘制菜了。眼看著黃瓜牽藤了,眼看著藤蔓爬滿刺槐樹枝搭成的架,眼看著黃色的花羞澀的開著,蜜蜂在花間採蜜播粉,終於結出一個個粉嘟嘟、嫩生生的黃瓜,最後成了盤中的佳餚。黃瓜的一生長成了一首詩,演繹了生命的輪迴。清淡的味道是她的性格,瓜熟子離、弱藤牽蒂、項戀黃花,一幕幕成長的瞬間將時空定格,儼然一幅幅兒女情長的風俗畫卷。這幅畫中的黃瓜就是你,也是我!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兒時的夏天,通往河邊的菜地是我們下河玩水的必經之路。鄉村頑童熟知這個夏天每一根黃瓜、每一顆西紅柿、每一棒玉米的生長。待嫩生生的黃瓜剛從藤蔓間探出頭,孩子們就能瞬間將她們找到,然後陪伴著她一起長大,直到有一天,將她摘下,藏在懷間。兒時的夏天陽光異常的毒辣,午後菜地裡摘黃瓜,總感覺有千萬隻眼睛盯著自己,心裡疙疙瘩瘩,至今都無法釋懷。母親管教嚴格,別人家地裡的黃瓜我是從來都不敢動手的,可地挨著地,瓜田李下,誰又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呢?現在想想,很多尷尬的時刻,能問心無愧該是多麼難能可貴呀!

山裡娃讀書,翻山越嶺,糊湯饅頭管飽,可是下飯菜卻時常青黃不接,尤其是夏天下飯菜的問題讓人頭疼。經過一番思索,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土黃瓜。土黃瓜極耐儲藏,制菜簡單。週末在家時母親會用蒜末、香蔥、辣椒麵為我煉製一瓶噴香的油潑辣子。離家上學前,菜園裡一通尋找,挎包裡就塞滿了黃瓜。每天飯前,我和同床的夥伴分好工,他去打糊湯和蒸饃,我則負責洗瓜制菜。土黃瓜洗淨拍碎,一顆蒜,一勺煉製好的油潑辣子,簡單食鹽調味,就成了人間珍饈。剛出鍋的白麵蒸饃,就著簡單不過的拌黃瓜,妙不可言。我曾不止一次的把這種搭配告訴身邊的美食家,大家不以為然,而只有我深諳油潑辣子拌黃瓜就蒸饃的奇妙。就是那一瓶瓶油潑辣子,一包包土黃瓜,伴我度過了中學時代,讓我對黃瓜深深眷戀。感念母親的油潑辣子,感念那一根根青澀流年裡的土黃瓜。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夏末黃瓜耙園,隱藏在藤蔓深處的土黃瓜,膀大腰圓,褪去青澀,變成紅褐色。山裡地道的老黃瓜,制湯異常鮮美,是山裡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夏日的午後,姊妹弟兄圍盆而坐,破瓷片握在手中,將洋芋去皮,洋芋蛋蛋瞬間在盆裡堆成了一座山。洋芋切片,老黃瓜刮皮,掏去瓜瓤洗淨,橫刀切成黃瓜片。柴鍋旺火,兩勺豬油就能將一鍋洋芋老黃瓜湯的鮮美激發到極致。豬油爆香蔥薑蒜,依次下入洋芋片煎炒,待洋芋片兩面微微焦黃,撒入食鹽調味,再下入黃瓜片翻炒,再次食鹽調味就可以加山泉水烹煮了。熬湯的空檔,母親迅速和麵,炕制火上饃。火上饃出鍋,洋芋老黃瓜湯也基本煮成。洋芋面軟,老黃瓜滑嫩,湯汁鮮香,鍋盔耐飢扛餓。一碗洋芋老黃瓜湯就著火上饃,簡直就是絕配。鮮美的讓人咂舌回味,充實的讓人心存感恩。就是這樣一道最家常不過的老黃瓜湯,常常讓山外的遊子牽腸掛肚,難以忘卻!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最美的味道始終源自峽谷深處,就像山中的小溪流經山裡的每一寸土地,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土黃瓜涼拌是下酒的小菜,土黃瓜加線椒清炒是不可多得的至味清歡,土黃瓜炒肉是白米飯的絕配,老黃瓜燉湯能香進遊子的夢裡。一根蔥,一瓣蒜,一根土黃瓜,一碗白米飯,配著峽谷裡四時的畫卷,就是人間最美的煙火。

山裡的很多味道簡單的讓人無從解說,普通的讓人一時記不起卻時常出現在夢裡。她們沒有驚豔的名字,沒有顯赫的前世今生,一如這土黃瓜,不爭、不怒、不喜、不悲,讓我們在舌尖與之碰撞時讀懂人生。

“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成了精,綠頭蘿蔔坐大殿,青衣黃瓜掌正宮……”,山裡閒人發揮想象,將滿園的土黃瓜寫的驚天動地但不失質樸。對簡單味道的痴迷,難掩的是我們對故土的依戀,對自我的認同與迴歸。不管我們身在何處,那些記憶深處的味道我們時常想起,從未忘記!

作者簡介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章驥

,男,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一級教師。陝西省精短小說研究會會員,2019秦嶺最美是商洛·最美自媒體達人,商南縣詩詞楹聯學會理事,現供職於陝西省商南縣高階中學。而立之年,筆耕不輟。教學之餘喜歡玩味文字,抒寫性情。有《東林寺的鐘聲》、《萬山朝拜文碧峰》、《兩件棉襖,暖一生》、《清風頌》、《舌尖上的金絲峽系列》、《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在課堂審醜中強化古詩文默寫》等詩歌、散文、教研文章發表於《寶雞文理學院報》、《商洛日報》、《金絲峽週報》、《教育學》等雜誌。嘗試新媒體系列寫作,原創作品見於:文學陝軍、三秦都市報·三秦網、百度、搜狐、騰訊、鳳凰新聞、華商網、東方新聞、陝西金絲峽景區官網、商洛旅遊網,商南政府資訊網、商南旅遊網、商南廣播電視臺等新媒平臺。

歡迎投稿

(商洛通 | 秦飛揚 | 編輯)

舌尖上的金絲峽——土黃瓜

商洛通

深度 溫度 情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