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2022-04-09由 民生聚焦 發表于 美食

魚丸不僅是福州風味小吃中四大金剛之一,在福州人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福州傳統紅白喜事的酒宴大席中,魚丸也是道不可或缺的必備大菜。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圖為福州魚丸。

這道風味小食的創造,應歸功福州沿海一帶漁民。據傳,過去瀕臨東海的連江縣某鄉中,一天一家打漁為生的漁民出海打魚,正當他們慶幸這次出海碰上魚群,滿載而歸時,忽見天邊有一絲烏雲,快速地向他們所在的海域風湧而來。經驗豐富的這家漁民,見狀大驚失色。知是颶風即將到來,慌忙將船中所捕之魚和船上家雜大量卸入海中以減輕他家漁船負載,並快速向鄰近一個荒島駛去,以避颱風。孰料這場颱風連續不停地颳了幾天,船上糧食早已吃盡,光吃魚又覺倒胃口。這時有人記起後艙中還有一小袋番薯粉,主張拿些魚來,將剔盡魚骨的魚肉在缽中攪爛,製成魚糜,再拌上一些番薯粉以增加粘性,做成丸子下鍋,使丸子熟後成丸不散,大家聽後覺得有理,贊成不妨一試。丸子煮熟後,大家都覺得這丸子味道不但鮮而不腥,而且比魚肉更加好吃。由於魚糜中加入了一定數量的番薯粉,故比魚肉更容易填飽肚子,是一道既可口,又易於果腹的美食。於是在臺風過後,他們回到家中後又想起在荒島避風食魚丸子的事,遂依照在荒島上的方法在家中制起丸子來,並將丸子分給厝邊鄰里。這些鄰里吃後,也覺得好吃,從而紛紛仿效。久而久之,厝邊鄰里中有好事者,將豬瘦肉剁成碎肉調以佐料為餡,外再裹上這種滲上番薯粉的魚漿,製成口味更為鮮美的丸子,並號其名為“魚丸”。這樣一道民間美食就誕生了。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圖為福州魚丸。

福建地勢依山面海,海岸線較長,沿海各縣漁產豐富,海產品中海鰻與鯊魚品質尤佳,是製作魚丸的上等原料。聰明的沿海漁民,看準了這兩種海產,並分別以這兩種魚肉為主料,將之攪成魚糜後拌入適量番薯粉,製成魚丸漿,再放入用鼓油調好味道的肉餡,用手工擠成風味特別突出的鰻魚丸和鯊魚丸,在清湯中煮熟後,撈出放在涼篩上冷卻,待食用時再放進筒骨高湯中煮沸後,再和湯上桌以餉來賓,來賓食後無不大加讚賞,稱這是一道罕見的美食。訊息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沒有多長時日,這道美食就由漁村傳到了福州。腦袋瓜活絡的福州生意人,及時捕捉住這個商機,他們依樣畫葫蘆,大量生產這種魚丸應市,但對外只稱“福州魚丸”。

很快“福州魚丸”就風靡福州十邑,成為福州地區紅白喜事宴席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從此“福州魚丸”在福州風味小吃中佔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被譽為福州風味小吃四大金剛之一,倍受福州群眾的喜愛,數百年經久不衰。

縱觀近現代福州十邑為數眾多的“福州魚丸”老字號生產企業,“福建有德有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當是鶴立雞群,佼佼一家。說起“福建有德有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那就不能不提及他當初的創始人林依賤先生。林依賤先生於1934年農曆1月22日出生於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洋坑村池乾一個從事家廚為業的家庭,其祖上因有一手製作“福州魚丸”好手藝,而被本鄉廚幫所青睞,林依賤被邀請加入廚幫,專門為酒席製作魚丸,故其自幼得以跟隨祖上在廚幫學習廚藝。在跟隨長輩外出為人置辦酒席前,廚幫長輩們總要再告誡他:“我們靠手藝吃飯的人,做工手頭一定要乾淨,做事要認真,來不得馬虎,做出來的酒菜,口味稍有一些差池,都會被客人品嚐出來。就算只一口這樣,我們這夥廚幫飯碗就砸了,大家就得去喝西北風。所以你定要牢記我們廚幫的規矩,認認真真學藝,踏踏實實做工,不得有半點馬虎與偷懶。千萬別成為禍害整個廚幫的害群之馬。”自幼聰明懂事的林依賤,對長輩的教誨謹記在心。他不僅在每次廚幫出廚時不辭勞苦認真肯幹,還利用與師傅做下手的機會認真觀察師傅的每個動作,及對火候的掌握和調料配比,並將之一一謹記在心,在沒有出廚時在家中反覆按照師傅的動作進行演練。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過兩年工夫,林依賤便得到了鄉村正宗私廚技藝的真傳,尤精於他家世代祖傳手工製作魚丸的絕技。由於家境貧寒,家中沒有田園,在廚幫接不到酒席業務時,林依賤除了在家中練習廚藝外,基本足不出戶,這使得他家不時斷絕了經濟來源。自幼深受傳統孝道文化教育的林依賤不忍看著年邁的父母雙親陪同自己一起捱餓。生活的逼迫使他想起了製作魚丸的手藝,他想:“我在廚幫替人辦酒席時,所製作的魚丸,即使是那些極挑剔客人食用了我做的魚丸後也都讚不絕口,我何不在無事可做的時間裡,在家中做一些魚丸,挑到街上沿街叫賣,將賣魚丸所得換些柴米油鹽,將養雙親,讓兩老晚年不至挨餓受凍。”心想意決,他遂向親戚借來了一些錢,添置了一付魚丸擔,買了幾頭新鮮鰻魚和一袋番薯粉及其它製作魚丸所必需的原材料,在家中用祖傳手藝做起了魚丸,後再挑到街上沿街叫賣。

就這樣,年方12歲的林依賤以其幼小的年紀,挑起與他身高相差無幾的魚丸擔,搖響手中碗匙,走街串巷賣起了魚丸。鄉間一些年紀相仿的調皮兒童每見他魚丸擔經過,都跟在他魚丸擔後面,戲謔地起鬨“丸一下!丸一下!……!”經過一些時日,人們一旦聽到孩子們“丸一下”的聲音,便知道林依賤的魚丸擔已在不遠的近處。時間長,那些要買他魚丸的客人,也都用“丸一下”的叫法,招呼他停擔歇腳,以便上前買他的魚丸。時間一長,“丸一下”便成了林依賤賣魚丸的外號,只要有人喊“丸一下”,林依賤便知道有人要光顧他的魚丸生意。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林依賤侄兒林忠騎腳踏車在福州街頭賣魚丸。

由於林依賤所做的魚丸原料精湛、做工精細,故鄰里鄉親都非常喜歡吃他手工製作的魚丸,以至城門鎮上方圓百里之內無人不知林依賤的魚丸品質上乘,許多鄰近村民每逢家中有紅白喜事需要辦酒席的,都要提前向廚幫預約,指名道姓要林依賤親自來加工魚丸。不少東家除了要求林依賤包攬下酒席中現吃的魚丸之外,還要林依賤另外加工一定數量大號的魚丸,讓每位客人在酒席以後歡歡喜喜地帶上幾粒加大的魚丸當“酒包”拿回家和家中老小共同享用。

1947年,林依賤覺得不論寒暑,頂風冒雨挑擔沿街賣魚丸,不如在自家門口開一間簡易魚丸攤賣魚丸來得省心,這樣既可以隨時照顧年邁的父母,又可以免得滿街跑,做到既顧家,又不誤生意,還落得一身輕鬆。想定以後,他就在家門口的空地上,靠著前門牆邊搭起遮陽大棚,擺上一張八仙桌和四張條櫈,把魚丸擔撂在門外邊,將以往大家已經叫得十分順口的“丸一下”外號作為攤號,像模像樣地開張賣起魚丸來了。

“丸一下”開業以後,周邊農民在從事農活的休息時間裡,經常來到這裡歇腳吃魚丸。因這個魚丸攤極大地方便了鄰里鄉親,故即便“文革”期間,林依賤的魚丸攤在農村亦能因群眾的光顧而得以照樣營業,生意照樣紅火。

大約在2010年起,林依賤感到自己體力大不如前,遂萌生了將“丸一下”魚丸攤託付給自幼跟隨在身邊,與他一起在“丸一下”摸爬滾打、且已得到其精製魚丸手藝的堂侄林忠來繼承的想法。

2014年正月,林依賤吃過了生日太平面後,閒著無事,掐指一算。自己已年過八十,已達耄耋之年,在事業上可算是船到碼頭車到站,是該下決心讓思想新穎、眼界開闊、朝氣蓬勃、一心想發揚光大“丸一下”事業的侄兒林忠來接手“丸一下”了。於是他毅然把“丸一下”鄭重地託付給他向來倚重的可靠接班人林忠。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圖為福建有德有福食品公司董事長林忠。

年輕的林忠接手“丸一下”魚丸攤之時,正逢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政府鼓勵社會有志之士踴躍創業的大好時期。素懷雄心壯志的林忠,不甘落後,他一接肩“丸一下”重擔,就以一個改革者的姿態,勇立在改革開放的風口浪尖,一掃“丸一下”以往那種小打小鬧的小家子氣的經營模式,對“丸一下”進行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

首先,林忠一接過“丸一下”,就考慮到企業必須向高、大、全方位發展這個大方向,他接任後立即把“丸一下”註冊改為“福建有德有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定下向科技發展的方向。為了使企業方便與有關科研單位經常聯絡,他毅然放棄了“丸一下”的誕生地——城門洋坑池乾村這塊風水寶地,在省城福州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南門兜烏山支路26號找到一塊安置公司的地方,並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辦了營業執照。隨即在福清市城頭鎮元洪工業園區海城路28號A區設立了生產基地,建立了2500平方米的廠房,招聘了30名當地農村富餘勞力進廠從事食品生產;為了高質量地進行批次生產和減輕企業員工的體力負擔,還添置了200多萬元的先進裝置,生產總投入高達人民幣1000萬元……。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位於福州南門兜西營裡集市的丸一下店

可以說林忠接手“丸一下”後,他的“福建有德有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今非昔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碩果累累。但林忠並不滿足於此,他決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繼續生產好老字號產品——“福州魚丸”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產品,在其它食品領域方面,爭取新的突破與發展。我們期望“福建有德有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果,為老字號企業爭光。(陳奮凖)

林忠:“來虎糾”有德有福 “丸一下”回味無窮

圖為有德有福公司獲得的眾多榮譽。

責編:郭曉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