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2022-04-08由 西梅繁榮 發表于 美食

9月23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秋分。“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從去年開始,每年的秋分被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此慶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其實,慶祝豐收的節日在我國古已有之,而且節日習俗也甚為豐富考究。一起來走近古人的生活,且看他們是如何“稻花香裡說豐年”的。

古代“豐收節”叫什麼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們認為農作物豐收是各方神靈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自形成氏族部落起,便有了祭祀土地和稻穀之神的傳統。土地之神為社,稻穀之神為稷,土地和稻穀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古時,“社稷”一詞代指為國家,這個詞也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孝經·援神契》中記載:“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而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可以說,社是被百姓尊崇的眾多土地之神的“代表”,來接受農民的祭祀。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公,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春秋各有一個,即春社和秋社,分別在立春後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後。春社與秋社祀神的功能有所不同,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穫報答感謝土地神,即所謂的“春祈秋報”。秋社是豐收後的慶典,辛苦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放鬆下來,心情自然非常愉悅。因此,秋社往往較春社要隆重、熱鬧得多。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就說:“秋分以牲祠社……盛於仲春之月。”而這個以慶祝豐收為主題的秋社,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的豐收節。

古人在“豐收節”做什麼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古代社日的習俗豐富多彩,人們“花樣”慶祝這一豐收的好日子。

對於官方來說,社日有非常隆重的禮儀,程式嚴格繁複,每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規定。以清代為例,必須要皇帝親臨,在社稷壇上敷五色土,奏樂起舞,經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獻、祝告、飲福受胙(飲福酒並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過程之後,才算是成禮。活動完畢後,主持者或者皇帝會把祭肉分給百姓臣下,寓意著共同享有風調雨順的好福氣。

相比之下,民間過社日的習俗就豐富有趣多了。《荊楚歲時記》記述了在社日老百姓們的“活動流程”:“四鄰並結綜合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賽神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唐代張籍的《江村行》有云:“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所謂賽神,就是百姓以歌舞、鼓樂、演戲的方式酬謝社神,慶祝豐收。陸游在《賽神曲》中說:“嘉禾九穗持上府,廟前女巫遞歌舞。嗚嗚歌謳坎坎鼓,香菸成雲神降語。”獲得秋季豐收的農民,手持收穫的稻穗來到廟宇酬報社神,擊鼓謳歌,女巫翩躚起舞,慶祝一年辛苦勞動之後的大豐收。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社日還是個暢快飲酒的日子。在這一天,男女老少會歡聚在一起,享受宴聚,無拘無束飲酒放歌。據說社酒有聰耳明目的功效,清代孔尚任在《節序同風錄》中說,用社酒洗眼睛,可以提高視力;《永州府志》記載,在這一天喝酒,甚至可以治療耳聾。因此,人們無不盡情暢飲,以至在出現“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情形。

除了社酒外,百姓還會自制社肉、社飯、社糕、社果等,分而食之,共慶豐收。社肉又稱福肉,據說吃了就能得到社神的福祐,小孩子吃了社肉還能增強語言功能。社糕以面、米制成,在發酵好的麵粉中加入果仁、蜂蜜、白糖,然後上蒸籠,社糕就做好了,是老人孩子都喜愛的食物。社果是用可食青草汁和麵製成的,和我們如今吃的“青團”較為相似。

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他們這樣"說豐年"

社飯

社日期間,除了吃美食、飲美酒,還有一項最大的福利——放假。“社日令男女輟業一日,否則令人不聰。”這一天,辛苦了很久的官吏可以放假,“山君多暇日,社日放吏歸”;終年操持家務的婦女也要放下針線活,“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當然,社日裡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他們不用上學,可以光明正大地盡情玩樂。人們敲著社鼓,兒童們在慶祝活動中嬉戲玩耍,到處是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圖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編輯:何燕

稽核人:郭敏

中共米易縣紀委 米易縣監察委員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