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2022-04-07由 阿信讀書 發表于 美食

甘肅,一個因為牛肉拉麵而馳名全國的麵食大省。

但你不知道的是,真正連線了三個“甘肅”的是,

雜糧

遠古時代的甘肅,它們最早被先民撒入田地,迎來北方旱作農業的曙光;近代甘肅,它們用作備荒救災,是苦難日子裡不想吃,又不得不吃的“救命糧食”;今天的甘肅,它們重新成為餐桌“新寵”,化身“營養健康”代名詞。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苦蕎,生長在“最甘肅”的定西,

曾經不可或缺的糧種與飼料,今天珍貴的健康食品。

攝影/嚴肅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情感,相同的是古今未變的面孔。數千年來,它們在甘肅這片土地上頑強生長。

甘肅無論哪一代人,都曾被它們餵養——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莜麥麵條,甘肅人常吃的雜糧麵食。

攝影/嚴肅

蕎麥

在甘肅人的手中變化成

麵條、涼粉、攪團、饃饃

等諸般模樣;

莜麥

細長的身板看似普通,一旦煮製成

甜醅子

,“油光光”的外表誘人無比;

小米

黃米

我從小分不清,可經驗豐富的長輩總能用

炸煮蒸

多種方式做出得花樣迷離。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蕎麥饊飯,

對於很多甘肅人來說,雜糧飯比白麵飯更好吃。

攝影/嚴肅

還有

胡麻油

荏籽油

,不知為

甘肅麵食

提供了多少奇妙的滋味;

大麻子

磕來磕去,最愛的還是

麻腐餅

麻腐包子

,那綿密的口感不知勾起多少遊子的鄉愁記憶。

豆麵

熬湯入飯,

高粱

發酵釀酒……

粗糧細吃、雜糧雜做

,每一口,都是地地道道的甘肅味道。

甘肅雜糧,可以做出多少花樣?

甘肅的雜糧很

“雜”

——有的是先民培育,土生土長在中國,堪稱早期農耕印記的遺存,有的則沿著絲綢之路等商路來自西域及中亞。不僅種類雜,

做法也雜。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甘肅,擁有全國幾乎所有的雜糧種類。

設計/吳玖洋

蕎麥

莜麥

,在古時候是主食,今天則被甘肅人做成了花樣繁多的

小吃

天水,蕎麵一旦被攪成糊狀磨成粉漿,就開啟了它的

“高光時刻”

——攪拌成膠質狀,盛出後晾涼,就是

涼粉坨坨

,切成條狀就叫

蕎麥涼粉

,口感爽滑、清涼柔嫩。

如果用特製的刀從頂上撈出細條就是

“撈撈”

;在側面用刀削出薄片則是

“削削”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天水呱呱,因為萌萌的名字而出圈的蕎麵小吃。

攝影/孫鎮

剩下的粉漿繼續加熱攪拌,使粉漿更加綿密緊實,冷卻之後,

呱呱

就誕生了。

吃的時候,隨意抓取,用手碾成不規則的小塊,再來一勺

油潑辣子

,吃進口中十分香辣綿軟。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蕎麥油圈圈,天水、平涼人熱愛的早餐。

攝影/張律堂

蕎麵如果油炸,就是天水、平涼一帶流行的

蕎麥油圈圈

,帶著蕎麥淡淡的甜味,說它是中式

“甜甜圈”

也沒錯。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甜醅子,一顆穀粒如何走向“糧生巔峰”。

攝影/嚴肅

不同於蕎麥,莜麥做小吃甚至不用磨成粉,一煮一發酵做成的

莜麥甜醅子

,也能成為甘肅人的心口饞。

油光光的外表,讓莜麥在甘肅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玉麥

。色澤真像玉一樣黃亮溫潤,慢慢咀嚼下來,那細膩的口感也像玉一樣令人著迷。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甘肅人家中常備蕎麥麵條。

攝影/嚴肅

在今天,蕎麥和莜麥也可以當主食吃,尤其是隴東南一帶。

蕎麵做的

餄餎面

則是更愛,當地人都說“

蕎麵餄餎黑又黑,筋韌爽口能待客”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蕎麵烙餅,捲土豆絲是最經典的吃法。

攝影/嚴肅

在天水,蕎麵烙成

薄餅捲土豆絲

,外表柔韌內裡勁脆,也是妥妥的“碳水炸彈”。搓成麵條加漿水,就是

蕎麥麵酸飯

,直接蒸出來的

蕎麵饃饃

如今少有,是過節才能吃到的美味。

小米

溯源到田地,就是

穀子

,溯源到古代,它是成語

“滄海一粟”

裡的

“粟”

。由於口感細膩,最適合

熬粥

而最適合做糕點的還是

黃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許多雜糧都是近親,模樣相似。

設計/吳玖洋

黃米溯源到田地是

糜子

,也是曾作為五穀之首的

“黍”

,與穀子同是黃河中上游流域的古老糧食作物。糜子和穀子是同科

“親戚”

,秧苗甚至看不出區別。

在慶陽,黃米麵做成的

“冉面”

,蒸半熟油炸撒白糖,軟軟糯糯;

黃米油饃

,是黃米麵炸成的油糕,還可以摻

豆沙棗泥餡兒

,甜意更濃。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黃米飯,潑上胡麻油激發濃郁的奇香。

圖/《風味原產地·甘肅》

甘肅人吃豆子,以前常常喜歡加本地的

蓬灰

變色,現在改加鹼面,還是叫

灰豆

灰豆子

,這份蘭州獨有的甜食小吃,就是用蓬灰與

麻豌豆

,紅棗,白糖一起熬煮成的粥,出鍋後濃湯包裹的灰豆微微發亮,如同黑色珍珠,吃起來綿軟香濃。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灰豆子,是麻灣豆的神奇變身。

攝影/嚴肅

在隴南,不要錯過一碗各種豆類做成的

豆花面

。面是手擀麵,豆花是黃豆打出的豆花,調味又是各類

“雜菜”

:韭菜炒青椒、油潑辣子、拌香椿芽,炒酸菜等,可以

麻辣鮮香

,也能

清淡可人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豆花澆上面皮,南北味道在隴南相逢。攝影/冉創昌

雜糧,也能以

液體

的形式,出現在甘肅人的餐桌上。

小米和黃米,可以釀造

黃酒

,這是源於中國的古老酒類。過年圍爐溫黃酒,是慶陽人的習俗。

另一種黃酒是

高粱、糜子

等釀成。高粱曾是甘肅人度過饑荒時代的功臣,磨成面也可以做成饃饃和麵條,但因為口感不好,如今主要用來

釀酒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用青稞酒或者高粱酒釀的酒柿子,

雜糧與水果的奇妙反應。

圖/洋芋團團I

高粱煮熟後加入甜酒麴發酵,再將其與

柿子

放入大缸中密封進行二次發酵。等待一兩個月後便取出,便是隴南的

“酒柿子”

,酒柿子褪去了澀味只剩下甜味,一絲一縷中還帶有酒香。

含有豐富油脂的雜糧,則是

榨油

的好原料。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胡麻油做的燒殼子與隴西大月餅。

圖/《風味原產地·甘肅》

兩千年前,

胡麻

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胡麻籽一碾,胡麻油也是油中上品,

上色力強、味道濃郁

,在甘肅廣受歡迎。

民勤的胡麻鹽卷卷、甘谷的酥油圈圈、隴西大月餅......

甘肅饃饃之所以好吃,胡麻油就貢獻了無窮的奇妙滋味。

甘肅為啥有這麼多雜糧?

以上提到的雜糧,更準確一點,是除玉米、大豆等以外的

“小雜糧”

。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

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收成穩定

恰好,甘肅的地理氣候資源條件也適合雜糧生長。

黃河以東的隴東南,是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

的典型地帶。雖然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短缺,但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

適合穀物幹物質積累

另外,這裡的

豐水期

枯水期

,與大部分小雜糧的生長需水週期和高峰期同步,適宜雜糧生長。

再看全省,甘肅地處

黃土高原、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各地氣候型別也豐富多樣,

這也是為什麼甘肅能夠產出全國幾乎所有種類雜糧的原因。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甘肅的小雜糧,都來自哪裡?

製圖/孫璐,設計/吳玖洋

稍微溼潤的地方就種

穀子

,“隴東糧倉”

慶陽

和河西綠洲中的

張掖

,都是聞名全國的小米產地。比較乾旱的地區,就種更加耐寒耐旱抗風的

糜子

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的

會寧縣

,不僅是

"西北高考狀元縣"

,還是聞名全國的

“中國小雜糧之鄉”

這裡土層深厚,光照充足,種植著

糜子、

蕎麥、莜麥、豌豆、扁豆

等多種小雜糧。在唐代,會寧一帶就被稱為

“粟州”

,可見其雜糧物產之豐饒。

“蕎麥之鄉”

則是慶陽

環縣

,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氣候溫涼,日照充足。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永泰古城。攝影:程偉剛,《這裡是中國》

另外,

隴南武都

定西通渭

因為氣候涼爽,更適合

苦蕎

生長,通渭是全國最大的苦蕎麥產區,被譽為

“苦蕎麥之鄉”

。同樣,

莜麥

喜寒涼,所以主產於定西和白銀。

河西走廊依靠祁連雪山融水,這裡是全國最適合種植

啤酒大麥

的地區。其中的

永昌縣

被譽為

“優質啤酒大麥之鄉”

。甘肅雜糧家族的“新貴”

藜麥

,也在河西走廊生根。

甘肅人的命,都是雜糧給的

甘肅人的心裡,都對小雜糧有種

複雜的感情。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平涼靜寧縣,一片五彩斑斕的小雜糧種植基地。

攝影/王毅

在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小麥玉米等主糧秧苗枯死、糧食失收後,補種小雜糧最有可能獲得收成,所以它們是重要的

備荒救災

作物。

過去在飢餓線上掙扎的祖祖輩輩,吃小雜糧吃到

又愛又恨

。家裡老人說,以前天天吃

“蜀黍面”(高粱面)

,紅得像豬血,弄不乾淨的時候連糠也吃下去,扎得嗓子疼。

所以,等到溫飽問題一解決,各種小雜糧因為

產量低、收種累、口感差

等原因,就很快被大量“拋棄”了。

直到最近十餘年,小雜糧們才重新回到了甘肅人的餐桌,不是“救命糧”的身份,而是

“金谷子”

銷往全國,慶陽的小雜糧甚至出口到了國外。

現在雖然主要吃白麵了,可甘肅人做飯還是喜歡摻一些

蕎麵、莜麵

豆麵

,那才是最熟悉的甘肅家常味道。

吃雜糧,中國哪個省最厲害?

平涼的胡麻收割,甘肅人的餐桌不會寂寞。

攝影/張律堂

小雜糧連線起甘肅的三個時代。

它們的種植面積或大或小,它們的身影或遠或近,可無論如何,它們的味道,以及它們培養出的甘肅人

艱苦奮鬥、堅韌不拔

的精神,將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留存、延續下去。

《這裡是中國》精美禮盒

饋贈朋友、家人、孩子、員工和客戶的佳品

320頁滿滿乾貨

重新探索與解析中國各大菜系的形成、發展與特色

解讀中國獨有的飲食文化與烹飪技法

《超簡單!食帖中餐料理全書》

以100種日常食物為線索

串聯起一部恢弘的人類發展簡史

《食物簡史:濃縮在100種食物裡的人類簡史》

作者介紹:“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平臺,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作為行走的風物百科,立志踏遍中國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尋風物美食,傳播地域文化。

-End-

2022。2。27

編輯:楚旂 | 稽核:Yoyo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