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過年祭祀風俗

2022-02-07由 鰻魚就小松鼠 發表于 美食

過年祭祀風俗

過年祭祀風俗

《春節小景》豐子愷

過年祭祀風俗

文 /

何大明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吳地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從臘月下旬到正月十五,都屬於春節期間,而其中大年夜、正月初一以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最為熱鬧。

整個春節期間,離不開大快朵頤的美食享受,大年夜的年夜飯更是一頓美食盛宴,而祭神祀祖,也是過年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過年祭祀風俗

《清嘉錄》中有關拜年的記載

(蘇州市檔案館館藏)

臘月廿七前後,許多家庭就開始祭神。

大廳中間的太師壁上掛一幅畫,上面繪有八仙、二十八星宿、菩薩、金剛等彩色神像,民間稱為“神軸”。有些人家受經濟條件限制,不掛“神軸”而改用紙碼。“神軸”前的長桌上放著十碟素菜,並擺放素饅頭、生面等,還有“仙茶”和“仙酒”。供品中的“豬頭三牲”,最為考究。

古代祭神用的“三牲”是豬、牛和羊,普通人家以豬頭、雞和魚來代替,稱為“豬頭三牲”。

過年祭祀風俗

祭灶神

“豬頭三牲”的擺放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豬頭等物要燒得半熟,一條豬尾巴塞在豬頭的嘴巴里,豬頭上插兩根筷子,筷子上繞一條豬腸。

豬頭也可以用肋條肉代替。兩頭微微翹起的肋條肉,形似一隻元寶,肉面上放一隻豬爪,用豬腸將它盤住,再用一根削尖的筷子將其插牢。

祭品所用之魚一般為青魚,意為“青雲直上”“青白做人”。也有用鯉魚的,討“鯉魚跳龍門”的口彩。

半生半熟的魚微微翹起,似元寶狀,眼睛貼上紅紙片。

祭神的雞,一般為雌雄各一隻,也有單獨一隻。

把雞爪和雞翅彎曲後夾住雞頭,也成元寶狀。

雞嘴裡還要銜兩根蔥,雞屁股後面放五隻煮熟的白焐蛋,

取意為“五子登科”。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討吉利口彩,求眾神保佑家庭安康。

過年祭祀風俗

祭祀先人

除了祭神,還要祭祀已經亡故的祖先和家人。一年中對祖先的祭祀雖然有多次,唯有年底的這次最為隆重。

祭祀時,要把八仙桌抬放至大廳正中,朝外的一面繫上桌幃,另外三面放上椅子。祭祀的祖先有三代也有五代,有一個物件就要放一副筷盅。家中有新亡之人,也要添一副筷盅。所用的供品和家人吃年夜飯的酒菜相同。此外,還少不了點燃的香燭。全家以長幼輩分為序,依次跪拜磕頭。酒灑三巡後,在錠缸內化錠。焚化若干折成元寶狀的錫箔和冥幣,以供亡人在“冥界”享用。最後,將飯碗端上供桌。飯碗內要放三粒黃豆,插一根柏枝,以帶籽者為佳。飯碗內還要埋幾隻熟荸薺。

過年祭祀風俗

小時候的年味

祭祀過祖先後,一家人才能按輩分落座,享受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通常,朝南的座位是留給至尊的長輩就座,讓長輩享受“朝南”的權威。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有冷盆有熱炒,雞鴨魚肉也琳琅滿目。一隻大砂鍋內的鮮湯,蛋餃、肉圓、冬筍、香菇,七葷八素一應俱全。

蘇州人喜歡喝黃酒,品種以浙江產的加飯、善釀、花雕為多。小孩在大年夜的餐桌上,也可以破例喝上半杯溫過的黃酒。

過年祭祀風俗

飲溫黃酒

和祭神祭祖一樣,吃年夜飯也有不少講究。餐桌上擺放的菜餚,不管葷食素食,一般都要討吉利的口彩。

肉圓象徵團團圓圓;蛋餃色黃形似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青菜因為梗長,“梗”與“庚”同意,所以被稱為“長庚菜”,討健康長壽的口彩。此外青菜因為色綠,又被稱為“安樂(綠)菜”;黃豆芽因為形似玉雕工藝品“如意”,所以要叫“如意菜”;線粉(粉絲,蘇州人俗稱“束粉”)因為成條狀,就叫作“銀鏈條”。桌上往往還有暖鍋,邊吃邊燒,鍋中熱氣騰騰,鍋底的木炭燒得紅紅火火,象徵著家道興旺發達。吃飯前,飯碗裡都預先埋下荸薺,吃飯時用筷子挑出來,叫作“掘元寶”。

席間一般不把魚吃完,叫作“吃剩有魚(餘)”“年年有魚(餘)”“吉慶有魚(餘)”。

吃完年夜飯,全家人圍坐火爐守歲,嗑嗑瓜子,敲敲核桃,又有一番美食樂趣。

過了大年夜,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吃湯圓、啖年糕、炸春捲、喝元寶茶,品嚐各類傳統小吃,更吃出一個祥和的春節主題。

過年祭祀風俗

春節特色小吃

對於以前繁瑣的過年祭祀習俗,筆者以為可以批判性地繼承,可以適應新時代需要,注入新時代的新元素和正能量。

過年祭祀風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