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一把耀州辣椒,藏著華原人吃麵的習慣

2021-12-25由 二三里客戶端 發表于 美食

那年月,耀州寺溝夾川盛產辣椒,這辣椒個長色豔味辣,條形柔美,入口辣綿,曾在一年一度的廣交會上一炮打響,出盡風頭,故出口海外,為耀州載譽冠榮,增光添彩,在耀州蔬菜種植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成為耀州人的榮耀和精神財富。

一把耀州辣椒,藏著華原人吃麵的習慣

其後,辣椒遍植耀州大地,尤以當年的樓村鄉為最,那裡建立了耀州第一座秦椒油潑辣椒廠,名聞遐邇。

耀州人亦喜食辣椒,這可上溯到遙遠的過去。那時節,生產力極端落後,物資匱乏,勞苦大眾食難果腹,半年糠菜半年糧,舉步維艱,尤其到了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窮人家孩子上學,便懷揣一包辣椒,飢腸轆轆時,取出舔上幾口,直辣得頭上冒汗,渾身燥熱,將那飢寒暫時抵擋一番。久而久之,外地人誤以為耀州人“嗜辣如命”,殊不知這裡面實有難言之隱,乃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何“嗜”之有?

辣子既可抵飢禦寒,又是窮人家一道極好的下飯菜。舊時誰還奢望油潑辣子,辣面用水一和,再撒上一撮鹽,飯桌當中一擺,便是全家人一道“佳餚”。少年時代,我曾目睹一戶窮人家的年夜飯,將麵條盛入碗內,再撒一把幹辣椒麵,筷子一攪,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香噴噴的,饞的我直流口水。

後來,知道油潑辣子一道菜,這可是老陝“八大怪”之一,可見“嗜辣如命”並不是耀州人的專利,秦人概莫能外。

如今,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嗜辣”這一積習依然如故。即使在優裕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自小受父輩的薰陶,耳濡目染,身體力行,也對辣子一往情深,鹹湯面裡放入的辣椒,豔若紅梅,直教外地人驚掉下巴。

耀州有句俗語,“白蒸饃,夾辣子,一咬一個卡叉子”,光一聽,就讓人口頰生香,涎水直淌。尚有油潑辣子biángbiáng面,更是讓人心生嚮往,試想,那手工擀出的麵條寬白薄,盛入碗內,經油潑辣子一染,赤紅如血,筷子一挑,送進口中輕輕一咬,呼嘍呼嘍地嚥下去,香津津美滋滋的好不痛快,這“麵條像褲帶”,又是陝西的一大怪。

吃這種面時,如果光著膀子,順牆角處溜圪蹴下去,一口一口的將面咥進肚裡,額頭虛汗直冒,身上熱汗淋漓,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這才大顯英雄本色,足以證明你是個真真正正的耀州男子漢!

耀州人不但性情豪爽,且風趣幽默,早年間編就的一條謎語就足能說明這一切。謎面是“白竹竿,挑紅旗,呼嘍呼嘍進廟去。”打一生活場景,謎底自然是“吃調面”,調面,是耀州人對“黏乾麵”的一種稱謂。

吃麵這一日常行為,引發耀州人豐富想象,創作出的這條謎語,畫面感極強,此謎語亦可對孩子產生“啟蒙”作用,發聰增智,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鮮紅修長的辣椒,更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派上用場,這一裝扮,將耀州人的幽默發揮到了極致。原來,有一種稱作“二鬼掰跤”民間街頭喜劇,演出時由一人扮演成兩人,扮演者兩隻耳輪下掛上長長的線辣椒,作為耳墜,走起路來,一步三搖,甚是搞笑,讓人忍俊不禁。由此也衍生出一條歇後語,帽根上拴辣子——紅人。

一把耀州辣椒,藏著華原人吃麵的習慣

小時候我時時去外婆家,外婆是我的第一任老師。記得只要我一踏進其門,外婆慈祥的臉上便掛滿了笑容,她老人家踮著一雙小腳,忙前忙後地為我找吃的,一旦諸事做訖,婆孫兩面對面的坐在炕頭上,外婆便絮絮叨叨的講古經(故事)或謎語讓我聽,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一條和辣椒有關的謎語:紅丁丁,綠帽帽。丁丁不聽話,他把丁丁帽根拔,謎底是“擇辣子”。

外婆將“擇辣子”這一日常勞作變為謎語,恰當貼切的比喻、形象生動的描述,讓年幼的我常常陷入沉思,備受教育。“不聽話”的“丁丁”,雖然長相乖巧,但因“不聽話”,竟被拔掉帽根,好不傷心。小孩子,一定要聽大人的話,才不致於受到懲罰。

辣子的記憶刻骨銘心,一直貫穿在我生命的始終,融骨入髓,終難忘懷。

那年,我在縣城某中學教書,學校將偌大的操場闢為田地,讓班級學生耕作,全都種上蔬菜。秋季,幾畦辣子豐收,辣椒紅豔豔的掛在枝幹上,一嘟嚕一嘟嚕的,煞是好看。

到了辣椒徹底成熟的時候,學校領導發話,讓班主任組織學生自行採摘出售,將賣下的錢上繳學校總務處。此舉讓一些教師喜出望外,便自個下得地裡,親自一手稱秤,一手收錢,至於將多少錢裝進私包,誰也說不清。而一介書生自詡清高的我,為了避嫌,讓幾位學生幹部做此買賣,從未染指,要知道,那時我的月工資只有寥寥32元。如今一旦想起此事,方覺得那時似乎的確多少有點傻。

不久,我被調到鄉下某中學教書,全校有十餘名教師上學校大灶。灶上中飯大多是麵條,炊事員每頓須用劣質醬油和一碗辣面。開飯後男女教師碗中盡顯“血染的風采”,嚇得幾位外縣教師直咂舌,他們心中不免嘀咕:“莫非耀州人腸胃有別!”疑竇叢生,終不得解。

耀州人嗜辣若命,性格也像辣子一樣火爆。昔日耀州人做買賣,大都生嶒冷倔,報出價來,說一不二,你若和他討價還價,他立刻火冒三丈,眉毛倒豎,豹眼圓睜,隨口大聲嚷道:“不還價!你尋便宜貨去!”嗆得顧客一臉尷尬,只得悻悻離去。尤其那些賣菜的漢子,他們寧可在悽風苦雨中坐等一天,甚至最後將賣不出的剩菜倒進溝裡,也不肯降價出售。

這又讓我想起昔日一樁往事,那年學校組織教師去陝南旅遊,行至秦嶺腹地留壩,一莽漢買香椿,顧客問:“多少錢一把?”莽漢答曰:“五毛。”再問:“要五把呢?”“兩塊五!”“十把呢?”“五塊!”回答擲地有聲,句句若釘,別無選擇,其性情之率直,與耀州人何其相似乃爾。

前幾年一些不法商販利慾薰心,常在辣面裡摻一種叫“蘇丹紅”的有毒物質,這種辣面紅豔惹目,分外招人喜愛,後此事一經媒體披露,著實讓人不寒而慄,有點後怕。

食辣不光是腸胃的一種享受,還可以吃出哲理,凡事皆有兩重性,絕不可超越臨界線。

俗話說,蔥辣鼻子蒜辣心,沒有辣子辣的深。先辣嘴唇子,後辣勾門子,呼爹喚娘也沒門。由是觀之,過度嗜辣反會招來麻煩,這也許是鮮紅的辣椒給予人們的別樣啟迪吧!

(作者:楊五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