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2021-12-17由 速回收 發表于 美食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中的冬至了,估計很多人都會在早上就收到爸媽的訊息,北方父母會讓你記得吃餃子,南方父母會讓你吃湯圓。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但是像年輕的一代在繼承冬至這個習俗的時候,心裡都會納悶,為什麼非要吃這些,冬至有什麼過得必要嗎?冬至怎麼來的呢?今兒小編就詳細講一下。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其實

在我國古代

的時候,大家

對冬至很重視

的!老一輩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

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福。

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北方人們會殺豬宰羊、吃餃子、包餛飩,南方呢有吃湯圓的習慣。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冬至

源漢代,盛於唐宋。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清嘉錄》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

”之說。說明咱們古人對冬至是挺重視的。漢朝還管冬至叫“冬節”,官府人士要辦個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還會

放假

一天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也就是說當時到了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軍隊待命,邊塞也會緊閉,商人也不開鋪子,親朋好友會相互拜訪聚餐,聽起來就熱鬧舒適!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而且到了唐、宋時期,

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這天要開個祭天大典,老百姓也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禮儀感非常的強!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當然到了現在,我們連假期也沒了,甚至中午點餃子外賣都可能被擠爆沒人接單。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

語有講過: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個

習俗

是人們紀念

“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東漢時他有次回老家,正趕上冬天。他看到家鄉父老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也凍爛了。

他便讓其弟子支起大鍋,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揉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每人兩隻“嬌耳”,一碗肉湯。人們吃了以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都治好了。後來人們就學著“嬌耳”的模樣,包成“餃子”或“扁食”。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至今河南的南陽仍有“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的民謠。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冬至吃湯圓的傳說極多,其中最廣的傳聞是:

閩南有一對貧窮夫妻帶著小女兒,妻子死後,丈夫為了籌安葬費而決定賣掉女兒。女兒一聽難過得昏了過去,她的爸爸便嚇得要了一碗米湯和幾個糯米圓灌醒她。他們互相推讓,生怕一吃就是永遠的分離。

後來,賣給富人家做丫頭的女兒每一年都在家門口門環掛上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只盼爸爸能來和她相認。就這樣,吃糯米圓的習俗卻在閩南地區越來越興盛。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習俗中,不富裕的人們吃純糯米做的小圓仔,富裕的人則可以包進紅糖和花生粉做成比較大的“圓仔母”。許多人深信吃了就會快快長大,南宋文人陸游也曾寫過:“

吃盡冬至飯便添一歲

”。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1。北京冬至吃“餛飩”

老北京素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

的說法。在南宋時,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人們吃餛飩,打破天地混沌,開天闢地。冬天吃餛飩,也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2。 山東部分地區冬至喝羊肉湯

山東有部分地區,比如山東滕州冬至會吃羊肉湯。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人們在冬至這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圖個好兆頭。

3。寧夏銀川冬至吃羊肉粉湯餃子

冬至時寧夏銀川有個習俗,當地人這一天要就著油餅或饃饃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並且還把冬至的羊肉粉湯叫作“頭腦”。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因為寧夏銀川地處西北內陸大漠、邊關邊陲,天氣寒冷,因此人們特別重視這個節氣。冬至到來,人們把這個節氣當節日地過,老百姓還把冬至稱為鬼節,寓意神奇且莊嚴。人們心目中把羊肉湯粉看作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將其用作冬至敬食。

4。浙江台州冬至吃“冬至圓”

浙江台州人習俗過冬至節

做紅燒豬肉、紅燒豆腐、紅燒海鮮這三樣

菜,還有“冬至圓”。

做好了先要祭奠祖先,同時默默祈福。然後全家人聚在一起吃菜,吃“冬至圓”,告訴家裡的小朋友長大了一歲。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菜餚中最有特色的是吃“冬至圓”,正所謂“

家家搗米做米團,定是明日冬至節

”。有甜、鹹之分:“冬至圓”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

甜的“冬至圓”有的地方叫“擂圓”、“硬擂圓”或者“翻糙圓”。鹹的“冬至圓”是包著餡的糯米糰 ,外邊不粘上“炒粉”。內餡用豬肉、香乾、時鮮蔬菜等做成,包好後蒸熟即可食用。

5。江蘇蘇州冬至喝桂花冬釀酒、羊糕

冬釀酒是一種米酒,裡面放入桂花釀造,香氣撲鼻。在喝酒的時候會配上各種滷菜。傳統講究的家庭還會吃洞庭柑和西湖蟹。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古城蘇州有俗話:

冬至不喝冬陽酒是要冬一夜的

,當代商人把冬陽改成了冬釀,為了諧音賺錢,於是也就有了冬釀酒的說法。舊時的蘇州的冬陽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製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蘇州的羊糕也非常有名氣

,羊腿肉熬足時辰,拆碎鋪進盤中,澆上濃郁的羊湯,經過自然冷卻凝結,切片上桌,就會變成一塊塊剔透的羊糕,味道鮮涼肉彈。

6。湖南冬至吃糯米飯、臘肉、“黴豆腐”

湖南長沙株洲等地,冬至的習俗則是吃八寶糯米飯或者糯米餈粑。選糯米、桂圓肉(龍眼肉)、紅棗、蓮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藥和冰糖。將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漿加雪耳煮成的甜汁進食。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湖南還有有俗話說“

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

”。長沙人習慣在冬至前後制臘魚臘肉,將魚肉用鹽醃四五天後晾乾,然後燻烤至其色金紅,叫“冬臘肉”,可貯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吃別有風味。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湖南人還會在冬至日做黴豆腐,俗稱“貓乳”、“貓餘”。在湖南很多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們忌諱兇猛動物,而貓和虎很像,所以就稱“貓乳”。黴豆腐松酥細膩,滋味鮮美適口。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7。 臺灣冬至吃“九層糕”

臺灣九層糕是一種甜米糕,做工很講究。民間用白米浸透,用石磨磨成水粉,攪拌成漿,加入糖水,用銅盤放一層薄水粉,加熱蒸熟,然後逐層加粉至九層。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人們將蒸好的九層糕切成菱形小塊,每四塊疊成一盤,三塊在下,一塊在上,先敬神,後敬祖先,然後是全家一起吃糕。

8。 潮汕冬至吃冬節丸、落湯錢

冬至,潮汕人稱為“冬節”,潮汕人把冬至當小年過,諺語說:“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而且一定會吃冬節丸,其實就是沒有餡兒的湯圓。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潮汕落湯錢是在潮州傳統小食“糯米錢”的基礎上,創新而演變來的。其實就是甜糯米糰子煮熟蘸上芝麻花生粉,吃起來軟綿甜糯。是潮汕的一道冬至小食。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9。 福建泉州冬至吃薑母鴨、搓丸

薑母鴨這道美食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一道漢族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福建泉州、廈門、漳州等一帶閩南地區都會在冬至這天吃薑母鴨。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泉州有句俗諺:“平時都要做粿,冬節才無搓丸”,意思是說無論如何,這“冬節丸”是一定要搓的。冬至前夕,泉州人家家戶戶就用上等糯米粉為原料,搓成一粒粒小巧圓潤的丸子,放到蒸籠裡蒸熟,涼後風乾待用。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搓丸子配的湯有甜、鹹兩種吃法,以甜食為多,即摻糖,並加芋頭、番薯及少許橘皮等作料,也可以加入面線及精肉片、蠔仔等,風味俱佳。

10。 杭州冬至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討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好彩頭。淘米、軋粉、出蒸、敲打、抹平,當雪白的軟糯蒸上灶頭,糯香早已飄出千里。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杭州人會吃一整天的年糕,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有的家庭還會做“年糕炒螃蟹”

。用溫性的年糕來搭配,以中和螃蟹的寒涼,還能養胃益氣、平衡陰陽。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冬至,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

冬至

大如年

”的說法,

古時官府和

民間

十分重視

直到現在民俗也是一直在保護和發揚

中國人在冬至節的食物講究

我們過節吃的這些食物,不僅僅是在享受各地風味,也是在傳承紀念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傳統。它不單單是個節日,也是祭拜祖先、闔家團圓的喜慶節日。

你的家鄉在冬至還會吃些什麼特色食物呢?都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