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2021-09-04由 美食課堂 發表于 娛樂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熱乾麵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美味的早餐,能做到像武漢這麼硬核的,獨此一家。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沒有什麼能阻止武漢人過早

▍武漢早餐硬核在哪裡?

與廣州人坐在茶樓裡,邊飲早茶邊吹水的慢節奏不同,武漢人通常來不及坐下來慢慢吃。

邊走邊吃是武漢早餐的一大特色,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熱乾麵、豆皮、面窩穿梭在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

這也被描述成武漢每天一次的全城運動——過早。

武漢人將吃早餐稱為“過早”,將一頓早餐上升到與“過年”“過節”“過生日”同樣重要的地位。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餈粑油餃一齊吞。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葉調元刻印的《漢口竹枝詞》第一次將吃早餐用“過早”一詞表達。

至今,武漢人民“過早”已經快170年了。

說武漢早餐硬核,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地位可與正餐分庭抗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種類豐富程度十分罕見。

幾年前,曾有網友在微博上曬28天過早不重樣,而武漢作家池莉也曾在小說中盤點武漢早餐:

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乾麵,談炎記的水餃,田恆啟的糊湯米粉,厚生裡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裡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這些只是武漢早餐中有名有字號的,街頭巷尾的小店更是數不勝數。

也難怪香港美食作家蔡瀾在到訪武漢之後,將武漢稱為“早餐之都”。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油脂豐厚的武漢早餐

當然,武漢早餐本身也足夠“硬核”。

熱乾麵也好、豆皮也好、燒梅也好,武漢早餐大多都是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完美組合。

武漢早餐深諳人類對食物最原始的渴望,簡單說——抗餓。

最最硬核的還是武漢人民過早的方式。

在武漢,滿大街的早點攤,滿大街買早點的人,滿大街邊走邊吃的人,這是武漢最特別的風景。

燒梅、豆皮這種幹食邊走邊吃很正常,但熱乾麵、牛肉粉這種有湯水的早餐,武漢人邊走邊吃也是信手拈來,而且速度極快,三下五除二,一碗麵就下肚了。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武漢早餐標準食用姿勢

▍正宗的武漢熱乾麵,該是什麼樣子?

說起武漢早餐,就必然繞不開熱乾麵,甚至在外地人看來,熱乾麵簡直就是武漢早餐的代名詞。

和大多數中國早餐一樣,關於熱乾麵的起源,也都是故事和傳說。

相傳,20世紀30年代,一個賣面的攤販為防止沒賣完的麵條變壞,就把面撈出晾涼。沒承想,又打翻了桌上的麻油壺,只得將油和麵拌勻。結果第二天,這種麵條大受歡迎,人們問攤販這叫什麼面,他隨口而出“熱乾麵”。

另一說是這樣的。1928年,黃陂農民蔡明緯來到漢口,以挑扁擔賣面為生。為了應對高峰期的客人,蔡明緯幾經摸索,終於找到了一種快速下面法:先將面煮至七成熟,晾涼拌油,第二天出攤時只需在熱水中汆燙幾秒,拌上佐料即可食用,因為佐料以芝麻醬為主,所以最初也叫“麻醬麵”。

兩種說法的真偽都已無法考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熱乾麵是在20世紀30年代起源於市井。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武漢江漢路上的熱乾麵攤雕塑

在市民氣息濃郁的武漢,這種起源與市井的美食自然大受歡迎。

在20世紀60年代,武漢下鄉知青還根據《我愛祖國的藍天》的詞曲,改變了一首《我愛武漢熱乾麵》:

我愛武漢的熱乾麵,二兩糖票一毛錢;四季美的湯包鮮又美,老通城豆皮美又鮮;王家的燒餅又大又圓,一口就咬掉一大邊。啊———要問武漢人愛什麼,我愛———武漢的熱乾麵———

在很多人看來,熱乾麵無非是芝麻醬拌麵,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其實,做熱乾麵講究的是水磨工夫,每一步看起來是很簡單,但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到最終面的味道。

首先是面,鹼面是必須的,將面煮至七八成熟,撈起來瀝乾水分後抹香油拌勻後晾涼。在武漢的熱乾麵館,一般都有一兩臺巨大的風扇,晾涼時要不斷地將面撣起,用風扇來給面降溫。

第二天一早,熱乾麵再燙10秒左右就可撈出,不過燙麵的水一定得是沸騰的。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撣面是個技術活,直接關係到麵條的口感

其次是醬,純芝麻醬一定要用油、最好是香油澥開,香氣才夠足。有的店為了降低成本用水來懈,味道就不對了。還有的店會新增花生醬,但花生醬的味道過於濃郁。

最近幾年,很多店興起做“復古熱乾麵”,所謂復古就是選用黑芝麻醬。在蔡明緯的兒子蔡漢文看來,這完全就是瞎搞,他認為:“黑黑的芝麻醬算什麼,芝麻醬就應該是黃色的,要用好麻油調!”

而且,熱乾麵其實也沒有外地人想象中那樣乾澀,它是要加入豬肉、牛肉等熬製出來的滷水,這點滷水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使每一根麵條都掛滿醬汁,達到一個完美的融合。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熱乾麵

只不過,新增滷水的比例要掌握好,加得少了,醬化不開,一坨乾麵難以下口;加得多了,麵條又難以掛上醬汁,香氣和味道全無。

最後,畫龍點睛的還有一勺鹹菜,現在加得最多的是辣蘿蔔乾。而在1986年出版的《中國小吃·湖北風味》中,提到熱乾麵加的鹹菜是大頭菜;而在2001年出版的《湖北小吃》中,又將大頭菜換成了辣蘿蔔乾。

一碗熱乾麵從煮麵到遞到手中,也就幾十秒的時間。到手之後,拌麵的手藝也同樣重要,怎樣在短時間將一滿碗的面拌勻,是很考驗人的一件事。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拌麵

一碗完美的面拌出來,醬汁應該是均勻的附著在每一根麵條上,麵條既不會幹黏,也不會拖泥帶水。

這樣一碗麵,再配上一口蛋酒,就是完美的過早。

▍放下對熱乾麵的執念,才能抵達武漢早餐最高境界

在有著“早餐之都”的武漢,過早只吃熱乾麵未免有些虧,它還有更多能調動你味蕾的美食。

雖然說熱乾麵是最有名的,但兩湖地區畢竟是魚米之鄉,武漢早餐還是以米和米的加工品佔主流。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豆皮

在武漢過早界,豆皮是可以與熱乾麵分庭抗禮的。

綠豆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摻合,浸泡數小時後磨漿待用。一口大鐵鍋燒熱後倒油,然後舀米漿入鍋,攤成一張薄薄的大圓片。將雞蛋打碎攤在米漿片上,抹勻後翻面,這時呈現油亮的金黃色。

隨後,將蒸熟的糯米、煮熟的幹香菇丁、炒熟的豬肉或者牛肉丁、香乾丁、薑末等拌勻,鋪在米漿片上,撒上胡椒、鹽以及大把的蔥花,然後來一個大翻面,淋上一勺油、撒上一勺水,蓋上鍋蓋燜兩分鐘,一大鍋金黃的豆皮就做好了。

小鐵鏟或者是盤子將豆皮按格子狀劃開,每份豆皮基本就兩三個小方塊,盛入小碗中,拿一雙筷子,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豆皮做得好,油的用量是最關鍵的,油太多會失去香嫩酥脆的口感,油少了豆皮表面就會變得乾巴巴。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面窩

雖然叫面窩,卻不是麵食,它是由大米、黃豆混合打成漿,再加入適量蔥花、鹽調味,炸制而成。

大米和黃豆的比例很重要,黃豆少了,則面窩的味道不香;黃豆多了,面窩會很油。

軟糯與香脆,一種食物,兼顧了兩種口感。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苕面窩

還有一種苕面窩,苕在武漢話中就是紅薯,紅薯粉叫苕粉,所以苕面窩自然也就是紅薯面窩。

把紅薯洗淨去皮,切成小丁,放入米漿中。炸制時舀入炸面窩的勺子,拍平下油鍋。苕面窩的特點是外焦脆內軟糯,滋味鹹中帶甜。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糊湯粉

糊湯粉是魚米之鄉的完美代表。

武漢三鎮河湖眾多,每天打下來的魚蝦不少,尤其是小魚小蝦,早年間沒有儲存條件,如果沒有賣掉,留到第二天就臭了,於是有人想到了用它來做早點。

小魚蝦加水熬爛成湯,撇去殘渣,留下粘稠如米湯的濃湯。米粉下鍋焯一下撈出放到碗裡,在上面澆一大勺濃湯,然後撒鹽、胡椒、薑末、蔥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濃郁厚重,再配上油條,風味十足。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汽水粑粑

汽水粑粑也就是米粑粑,不僅武漢有,湖北各地也都有。

這是一種純大米食品,用大米磨成漿後,加醪糟輕微發酵,這樣製作出來的粑粑入口有軟綿綿的甜味,回味卻有一絲酸,有一種立體的口感。有的人將兩片汽水粑粑中夾上一個面窩,並把它叫做“武漢三明治”。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糯米雞

廣州早茶裡有一道荷葉糯米雞,然而武漢的糯米雞和它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因為武漢糯米雞裡並沒有雞肉。

準確來說,這種小吃應該叫糯米糰,裹著五花肉、香菇、筍丁、香乾丁的糯米,再用麵糊包裹下鍋炸至金黃,外層焦脆,裡邊軟糯鹹香。

至於為什麼叫糯米雞已不可考,有人認為炸好後的糯米雞外表金黃,表面凹凸不平,形如雞皮,所以就叫糯米雞。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重油燒梅

燒賣全國都有,廣式茶點裡是蛋皮肉餡,裡邊裹著蝦仁,北方的燒賣多是肉餡,而武漢的燒梅則是糯米、香菇、肉餡的。

叫燒梅是因為皮使用走槌擀出梅花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梅花而得名。

武漢燒梅的最大特點就是油大味重,而武漢很多早點攤子也有一個特別標識,白紙糊一塊牌子,上書四個大字:“重油燒梅”。武漢人甚至還將油餅和燒梅兩種重油食物組合在一起,成為極其耐餓的一種搭配。

除此之外,一些常見的牛肉粉、煎包、湯包、麻團(歡喜坨)、鍋貼、煎餃、豆腐腦……全都能在武漢早餐中找到他們的身影。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武漢為什麼會形成這麼發達的過早文化?

武漢是一座因碼頭而興起的城市,這一城市歷史,決定了早餐的走向和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快:做得快,一碗熱乾麵用不了一分鐘;吃的也快,食客三下五除二就下了肚。

第二個特點是重油,畢竟要幹體力活,抗餓最重要,所以油脂要補足。

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講究,熱乾麵的芝麻醬要用小磨香油調成,面窩必須撒黑芝麻和小蔥花,豆絲必須用綠豆和稻米一起磨漿,比例還不能不對……雖然是幾分鐘就解決的早餐,但在背後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時間。

同樣是早餐文化發達的地區,廣州講究的是“嘆”,武漢講究的是“快”。

這也是因為,廣州早茶的興起是建立在商業文明上的,飲早茶不可避免的要承擔社交、商業功能,甚至還有一定的休閒功能;而武漢的過早文化,則是起源於底層的碼頭工人等階層,唯一的要求就是速戰速決並且熱量高。

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與它的物產和城市結構息息相關,並且一旦積年累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