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 正文

【獨家】馬自達在中國20萬+的銷量裡,敗走中國的是一個孤獨的劍客

2021-07-07由 汽車之家 發表于 汽車

固執的馬自達敗走中國。

馬自達堅持做“小眾品牌”,曾透過《馬自達設計之魂》一書直白地表示“全世界只要有2%的消費者認可馬自達汽車便足矣”。堅守特立獨行的理念,馬自達成為了孤獨的劍客。

前衛的設計、出眾的效能,讓馬自達在中國市場俘獲了一批死忠粉。這批擁篤者造就了馬自達在小眾市場的不俗戰績,穩定在20萬+的銷量。然而時過境遷,老粉步入中年,馬自達無法滿足其增換購需求。而新一批年輕消費者,已不知馬自達情懷為何物。

馬自達在中國市場逐漸走向衰敗,進入了難以扭轉的境地。

【獨家】馬自達在中國20萬+的銷量裡,敗走中國的是一個孤獨的劍客

01

曾經的“堅守”是禍亂之源

在對待內燃機技術上,馬自達就像是堂吉訶德。

渦輪增壓技術普及的時候,馬自達不為所動,自然吸氣才能保證駕駛樂趣;新能源大潮來臨時,馬自達表示,內燃機還沒到天花板,還有玩兒。

對於馬自達而言,傳統內燃機是他的精神依託。不放棄,不遺棄,孜孜不倦地往高燃效比奮鬥。

燃效比是內燃機的關鍵指標。理論上,發動機熱效率越高,動力輸出相同的情況下耗油則越少,代表著越省油。目前,主流車企發動機熱效率多在38%-42%左右。馬自達把熱效率提高到了50%,比同為日系品牌的豐田、本田還要高5個百分點。

【獨家】馬自達在中國20萬+的銷量裡,敗走中國的是一個孤獨的劍客

馬自達對內燃機的熱愛可見一斑。當其他企業部署新能源時,馬自達認為“內燃機的潛能被嚴重低估了“,新能源不過是一時之熱,無法取代內燃機。

2018年釋出的第二代創馳藍天技術,發動機熱效率為50%。馬自達汽車常務執行董事人見光夫表示,只要將創馳藍天技術的熱效率再提高10%,那麼搭載該技術車型與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持平。高超的技術,讓馬自達覺得,只要內燃機排放能跟上電動車,就不會丟掉市場。

專家認為,內燃機的天花板在50%左右。後續研發很難再有大幅度提升。

內燃機燃效比即將觸及天花板,倒逼車企向新能源汽車轉型。豐田早就啟動混動和氫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發,大眾、通用等則全面轉型電動車,長城、吉利等亦押注新能源。

只有馬自達,仍將主要精力集中於內燃機技術研發,計劃將壓縮比發動機的熱效率提升至56%,希望與電動車一戰到底。

不過,事情正在變化。

02

活下去,只能妥協

新能源迅速普及,整個汽車大環境變得異常複雜。情懷,已經無法支撐一片天;效能操控,也不再是消費者首選。

對內燃機的絕對自信,讓馬自達錯失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時機,陷入困境。

馬自達2021財年資料顯示,全球銷量為128。7萬輛,同比下降9。3%,全球市場份額低於2%。歐洲市場降幅最大,銷量僅為17。8萬輛,同比下降32。3%。在日本本土和東南亞兩大市場的降幅也超兩位數。

而在中國市場,一汽馬自達處於虧損狀態,長安馬自達盈利連續兩年下滑。2021年很有可能跌破20萬輛。情急之下,馬自達也開始低價銷售,據汽車AB面瞭解到,阿特茲有近2萬的優惠。

長安馬自達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出售了5%股權。還有訊息稱,為了提高盈利,馬自達正計劃合併兩家合資公司。

【獨家】馬自達在中國20萬+的銷量裡,敗走中國的是一個孤獨的劍客

電動車壓縮了燃油車的生存空間,馬自達的日子愈發難過。

如今,歐洲、日本和中國等幾大市場,制定了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同時明確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相反,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援力度增大。車市對於政策非常敏感,效果十分明顯。根據EV Sales釋出的資料,2020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全球銷量為312。48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歐洲和中國兩大市場銷量佔比達83%。

馬自達完全沒有享受到政策紅利,所堅持的“內燃機技術”也在被市場排斥。

為了“生存”,馬自達妥協了。

2017年,馬自達宣佈,2030年旗下所有車型將實現電動化;2025年前將推出13款電氣化車型。

由此,馬自達與同處困境的豐田走上了“弱弱”合作之路。2019年釋出的首款純電動車型MX-30續航僅有200多公里,成果並不理想。國內,長安馬自達CX-30 EV基於“油改電”而來。與此同時,大眾等競爭對手電動車產品相繼上市,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獨家】馬自達在中國20萬+的銷量裡,敗走中國的是一個孤獨的劍客

為提升電動車的競爭力,馬自達宣佈轉子發動機迴歸計劃,計劃2022年搭載於MX-30,用於電池供電。

目前,馬自達是唯一擁有轉子發動機的車企。當其他車企因為油耗高,易磨損的原因放棄轉子發動機的時候,馬自達卻迷戀其平穩性和高效能,給它分了一小塊自留地。

“高效能”始終是馬自達的精神圖騰,也是馬自達立於小眾市場多年不敗的根本。但是,韶華不再,轉子發動機很難再獲得新消費者的青睞,馬自達這招或許難以奏效。

距離2025年還有4年,距離2030年目標還有9年,馬自達是否能在電動化領域,繼續穩當地做“小眾品牌”,繼續佔領2%的份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