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啟蒙,你的思路如何?(上)

2021-04-23由 女性精進手賬 發表于 母嬰

啟蒙,你的思路如何?(上)

大家好,我是南南,今天做了一場關於啟蒙的分享,現在把逐字稿發來和更多小夥伴進行交流和碰撞。

關於啟蒙,我將從4個方面來闡述,分別是深挖、遠眺 、抬頭看天、低頭走路,由於篇幅較長,分兩次來發送,今天是上篇。

一、深挖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想做一件事兒下定決心我就要把這事兒做成,然後呢,第1個星期也很興沖沖的去做了,到第2個星期熱情退減,可能到第3個星期就會把這個目標徹底的放棄。

一般這個時候呢,我們會很輕易的下判斷說自己的執行力不好或者是自律不夠

以前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做了全職媽媽之後,這樣迴圈往復的多次失敗,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的自信心,覺得自己做啥啥不成,怪自己毅力不行,缺乏自律,直到我終於做成一件事兒,總結覆盤的時候我才發現,以前多次的失敗都是因為我做錯了一件事兒,就是沒有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聽我這麼一說你們可能會啞然失笑,都是成年人了,怎麼會沒想清楚就去做呢?

這是真的,很多時候我們一件事情的初心並不源於自己,很有可能是源於他人,甚至是盲目追風,或者是為了短暫緩解自己的焦慮等等原因。我們也許想了很多,但是壓根就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沒有想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輕易的就開始了,比如:一個念頭冒出來就馬上設為目標,下一步就緊鑼密鼓擼起袖子開幹了。

但是這樣會導致,自我估量不準確,對困難沒有預期,因此行動不會太穩定,甚至一碰到

問題就全面崩盤,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深挖到想法最底層的根基。

就像挖井,如果看到了地表有一灘水,就認定下面有水源,馬上開挖,很有可能挖不出水,一邊自我懷疑一邊自怨自艾,結果也是半途而廢,最後會歸因成為自己的問題,讓人非常挫敗。

如果挖井之前已經測到地下深處有水源,內心的動力就會很足,即使遇到困難依然有動力去應對,因為我們內心知道,我們想要的就在那。

那麼想清楚,其實就像是地下水源的勘測,他能一步一步的挖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在此之前,在我們數十年的人生中,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那我建議大家在啟蒙這件事情就要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當這三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後,很多的深層的想法,就能瞭然於心。這樣一番追問之後,我們得到的答案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動力,這個動力之強,會支援我們比以前走更遠的路,扛過很多的困難。

二、遠眺

遠眺其實就是描繪美好的願景,萬事開頭難,這話一點都不假,畏難,往往畏懼的是第一步

在此刻,經歷了第一步的深挖,確定了真正想要什麼,就可以讓自己假裝跨過中間過程,直接拿到了我們想要的成果,即描繪美好願景。

因為是想象,所以不妨大膽一些,所有在現實中不敢對別人提起的都可以放到這幅畫面裡,比如

想得越具體越好,可以讓自己在想象的畫面裡靜靜沉浸,多待一會,享受成功的喜悅。

其實,我從小就喜歡這樣白日做夢,大膽想,想的還特別具體生動,事後全都實現,大言不慚的說,我經常向宇宙下訂單,心想事成。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

這種想象會讓人渾身充滿能量,幫人克服一開始的畏難情緒,恐懼情緒,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有力量、有掌控感的感覺。

學了教練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符合三腦理論的,滿足視覺腦對人的影響。

三、抬頭看天

就是確認一個大的戰略,這個戰略聽上去好像很虛,但是它實際上是指導我們的一個比較高層次的東西,是高於行動層面,可以幫助我們宏觀把握的一些思路。

戰略錯了,在戰術上再怎麼勤奮也是無於事無補。

如果啟蒙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戰略目的,那麼戰術上逼迫孩子學習越勤奮,越會遠離既定目標,肯定是南轅北轍了

在啟蒙這件事情上,和很多過來人聊完,很容易發現一點,就是:啟蒙這件事兒是急不來的,甚至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戰略就要調整成為以一個長線規劃,肯定不能以殺雞取卵式的做法逼迫孩子學習,像我以前多次提到的,我們不應該只看到眼前的樹木,還要看到未來更寬廣的森林。

因此,第一點就是:不僅僅要結果導向,還要注重過程,每天做一點,貴在天天做

以前,咱們群裡就是沒有明確這一點,有時的打卡內容會是結果導向,要求把它背下來打卡,發心是好的,但如果只是結果導向,背下來才能打卡,效果並不好,甚至影響學習熱情

不要太急於追求結果,因為學習成果具有滯後性,今天學習的成果可能要到幾個月或者明年才能顯現出來

而過程導向呢,是關注每一天做了些什麼,我們將打卡內容調整成為,讀,念,背都可以,只要這一天帶孩子進行啟蒙相關的活動,就視為打卡,每一天哪怕有一點點的興趣產生,或者一點點熟悉的感覺,一點點節奏感的提升,一個發音的掌握,都是好的,哪怕沒有進步,只是呆在原地,都是好的!借用胡適先生那句話,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因為我們堅持的是長期主義,堅持靜待花開,那麼花開前很長的靜默時刻,就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但還好,我們已經有了前面深挖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遠方還有美好的願景向我們招手,讓我們雖在原地卻並不困惑,還有,我們是抱團成長的一群人,相互鼓勵和取暖讓我們並不孤獨。

我們可以再想一個比喻,戰略上注重過程,就像潤物細無聲,每天一點一點浸潤,水聲滴滴嗒嗒,堅持長期去做,一定會水滴石穿。

這個過程中基本關注結果,因為結果是一年或者幾年後的事情,我們掌控不了結果,能掌控的只有過程。但又不是瞎搞,應該關注反饋而非結果,那在下一點戰術的部分,我會再和大家細聊。

第二點,戰略又有一層意義就是站在更大的背景下去考慮,比如現在教育政策

和教育口的幾位朋友聊天,他們不止一次提到了新高考下對基礎學科的重視,語數外作為基礎學科,所佔分值已經凸顯出其重要地位

如果說教育的長期目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把孩子培養成具有某種品質的人,那麼不能落俗的,大部分人會參加高考,這可能是教育的一箇中期目標

所以就會有高考指揮棒這個說法,從高考指揮棒來看,隨著國家對於基礎學科的重視,語數外三門課所佔分值會越來越大,事實上,現在已經在加大分值比重,還推出了強基計劃,大家可以百度瞭解一下。

如果很功利來說,既然我們的孩子要高考,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在,所以啟蒙就是早晚的事

如果從更長遠來看,我們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從我個人來說,我希望孩子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可以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人生前面18年都在學習,讓孩子保有對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就是我想達成的,那啟蒙,也一定在我的重要事項裡。

關於戰略的第3點,是我覺得很容易被忽視的——親子式學習。

很多人不解,啟蒙,給孩子做不就好了嗎?我跟著學啥?

我舉個例子,大家試著理解一下,談戀愛的時候一般會約吃飯和看電影,光談不就好了,為什麼要去看電影?吃飯?

問題的關鍵不是看電影吃飯本身,而是因為它們是一種媒介,能夠讓人找到共同話題,製造共同的經歷,提供機會加深溝通,有助於進行深度連線,形成穩定的親密關係。

親子學習也是一樣啊,如果把啟蒙放到親子關係的大課題下去看,相當於找到了一個非常棒的系列電影,會一直有共同話題,親子間的聯結會更緊密,這對於學習和親密關係來說,是雙贏。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對於啟蒙這個抽象概念,孩子一開始可能就把它當成了和爸爸媽媽玩,即使投入進去,也有一部分的學習動力,來源於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這件事兒。

另外,父母和老師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老師可以言傳,父母必須有身教

因為朝夕相處,以及孩子天然對親密關係的依戀,會讓身教的影響更大,而言傳的效果就差一些……不同階段,孩子有可能聽進去,也有可能會逆反。

我讓你學,換成我影響你學,我們一起學,越學越開心,越學越收穫

這樣的心態,對孩子來說,可能在高考前收穫的是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的自信,18歲之後可能會收穫更加廣闊、更加豐富的人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