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老子從未說過“大智若愚”,那麼是誰膽大包天冒充了老子?

2023-01-03由 梵海一葦 發表于 歷史

老子從未說過“大智若愚”,那麼是誰膽大包天冒充了老子?

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國人都會以為“大智若愚”是老子所說,甚至經常有人寫文章說:老子曰“大智若愚”,令人奇怪的是,似乎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奇怪。

那麼,老子是否說過“大智若愚”呢?

類似的說法在《老子》中十分常見,比如第四十一章: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比如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大方無隅”。意思是:方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稜角。真奇怪,沒有稜角那能叫方嗎?什麼叫方?有四個角就是方,沒有角的那是圓。圓和方的區別是一個沒有稜角,一個有稜角。可是老子的思維模式與我們的認知完全相反,他認為:方到極致,到了大方的境界,又成了沒有角。

“大器晚成”。通常我們會認為,這是指一個人成才比較晚,比如一位學者年齡很大以後才出成果,就可以稱作“大器晚成”。而老子在這裡闡述的是哲學層面。在《老子》的這個語境當中,通常被解讀為,大的器物要經過時間的積累才可以完成。但這種解讀與前後文還是無法協調。

那麼,這個“大器晚成”究竟應該如何解讀呢?原來在帛書本當中,“大器晚成”寫作“大器免成”,晚字沒有日字旁。免成,就是沒有成。由此一來,就與前後文的表述互相協調。原來器至大則免於其成。換句話說,沒有形成的器才是大器。

“大音希聲”。意思是:聲音大到極致,就是沒有聲音。如果我們脫離道的層面來理解,超聲波的頻率超過了我們聽覺感知的範圍,我們也就聽不見了。當然,老子在這裡,還是在道的層面闡述。

“大象無形”。這裡的大象是與大音的對應,大音是聽覺,大象是視覺。大音因為希聲,所以耳朵聽不到;大象因為無形,所以眼睛看不到。音,本來是可以聽見的,但音大到極致就聽不見了;象,本來是可以看見的,但象大到極致就看不見了。

不過,“大象無形”,我們還可以有更高一個層次的發揮。所謂大象,是超越了象,超越了象的無形正是道本身的特徵,所以,“大象無形”在這個層次上還可以理解為道的無形。

老子從未說過“大智若愚”,那麼是誰膽大包天冒充了老子?

第四十五章的句式與第四十一章類似,從“大成若缺”到“大辯若訥”,都是說一種至高的境界,在我們看來好像是相反的樣子。

比如“缺”是“成”的反面,“衝”是“盈”的反面,“屈”是“直”的反面,“拙”是“巧”的反面,“訥”是“辯”的反面。

“大成若缺”。比如做一件器皿,什麼狀態下算是做成了呢?這件器皿從頭到腳都完整了,就算做成了。如果還缺一塊,那麼就是沒有完成的狀態。也就是說,無缺為成。不過這只是普通的成。如果是大成呢?大成的境界所表現出來的要高於普通的成,怎麼體現出它的境界更高呢?缺,就是這種境界的體現。

缺,就是不完整,也就是不完美,而大成的不完美,正是它的完美所在。老子的這種思想來自《周易》的陰陽原理,陰陽之間物極必反,一件事情的完美無缺狀態,就意味著它的毀滅。要想保持它的生命力,那就必須保證它不完美,所以,老子說:“大成若缺。”

“大盈若衝”。老子認為:道的大盈,也就是道的最高境界的滿盈,就是用虛空表現出來的,因為表現為一種虛空,所以,無論怎麼裝,也無法窮盡它裝的功能。因此,這裡所說的“大盈若衝,其用不窮”,與第四章所說的“道衝,而用之或不盈”,雖然側重點不同,但表達的是一回事。

接下來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至高境界的直,看起來是彎曲的;至高境界的巧,看起來是笨拙的;至高境界的口才,看起來是木訥不善言辭的。為什麼?因為後者才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大辯若訥”為例,你與別人辯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算什麼本事,也未必能讓人信服,許多人會說,這個人真能講,好口才。那麼,最後結果讓人信服嗎?肯定不信服,因為他說的那些看起來好像都是他在理,原因出在他的口才好,未必是真的在理。

而反過來,一個人看起來好像不善於表達,但他的辯不在於能說,而在於他的人格,所以,也許話不多,反而不會讓大家發散自己的思維,最後選擇相信他的話。

這一些都是老子的原話,可惜的是,一直到“大辯若訥”,還是沒有引出“大智若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似乎再使使勁,就到了“大智若愚”,然而我們等來的卻是“大辯若訥”,“大智若愚”最終還是缺席了。

老子從未說過“大智若愚”,那麼是誰膽大包天冒充了老子?

也許古人也會有與我們一樣的遺憾,因此就有人出來“冒充”老子講出這句“大智若愚”。那麼,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可來頭不小,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並且膽大包天的蘇東坡。

他在給歐陽修所寫的《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仿照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的句式,寫下了“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宛如《老子》中的續文,混淆了後人的視聽。從此,讓那麼不肯讀《老子》原文的“讀書人”,信以為真,把蘇某人的話當成了老子的話。

或許每有一位“學者”說,老子曰“大智若愚”,這位蘇老夫子就會在墳墓裡偷偷笑醒。

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我們才會讓蘇老夫子老老實實躺在墳墓裡睡大覺,不再偷聽他製造的人間笑話。

老子從未說過“大智若愚”,那麼是誰膽大包天冒充了老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