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2022-03-15由 活字文化 發表于 母嬰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麵包,還需要故事、書籍、文化等其他養料。一般的家庭受限於撫養人的精力和家庭的知識、文化積累,常常只能簡單地給予孩子故事或者書籍,而深層的文化意義上的引領和共同成長,往往成為捉襟見肘的短板。

基於這樣的現實,一些思維誤區隨之形成,比如無形中矮化孩子,認為孩子讀小人書,大人讀大人書,應該各行其道,或者預設一些知識內容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一些能力是孩子難以達到的。

實際上,透過日常的薰陶和有質量的交流,孩子們會了解甚至理解一些不可思議的學問。在武漢做中國文化家庭啟蒙教育的伍老師,是一位七歲女孩的爸爸。作為一位獨立教育從業者,他和愛人一起研發啟蒙課程,做了很多家庭文化啟蒙的探索。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因為工作生活需要,一家三口圍坐在三張桌子前,一起學習,討論,交流,是伍老師家的日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的女兒小野馬成長為一個古靈精怪、痴迷閱讀、談吐經常令人吃驚的孩子。圖為伍老師女兒小野馬在博物館參觀。

伍老師的工作、育兒生活讓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好奇,也產生了很多關於兒童閱讀和文化啟蒙方面的疑問,最近,“給孩子”採訪了伍老師,請他從一名兒童文化教育實踐者的角度,談談閱讀和文化啟蒙。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訪談全文。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伍老師

專注兒童文化教育、中國文化家庭啟蒙教育、博物館及戶外人文主題研學。

▍問:我看到您說過,“現階段的語文教育並不能等同於文化,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文化傳承及其帶來的向心力被空前強調,具備文化視野的孩子,至少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會得到強大的推力”,這是您做中國文化啟蒙教育的初衷嗎?您有這樣的動念,跟女兒的出生、成長有沒有一定的關係?

伍老師:文化教育有其自己的邏輯,我不會將語文和文化等同起來。不過,充沛的文化素養對於語文學習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這點認識發生在我曾經的任教經歷之中——學科的切分讓孩子們的思維情感都變得十分割裂,在高年級階段尤其如此,可是人的智慧卻是圓融合一的,在應對問題的時候,思維的開放和活躍非常重要,而文化啟蒙可以讓孩子們保持好奇感和敏銳性,而未來的學習推力只是這個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它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女兒的出生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家庭生活變得無比重要,在此之前,文化於我是一種興趣,而之後則是一種責任。家庭生活是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在親子交流中間,文化認同和文化視野幾乎決定了對話的質量——這已經超出了學科學習的範疇。

▍問:我注意到您的中國文化啟蒙課程比較偏重於人文和藝術這兩塊,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伍老師:這和個人喜好有關係,當然科普博物等方面的內容我們並不排斥,也會兼收幷蓄。從啟蒙的實際情況來講也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目前常規的學校教育在人文藝術方面的薰陶是很不夠的,我自己也在博物館做志願講解,這一點深有體會。孩子們在生活中缺少發現的眼睛、感受的能力以及與人分享交流的能力,這些能力都可以人文藝術修養中得到補益;

第二,孩子們在成長初期本就更加擅長直覺感悟,人文藝術的內容更容易接受,在成長過程中,當理性思維的需要日益迫切的時候,人文藝術方面的修養也會成為人生幸福感的底色。我們並不是要求人人成為人文藝術的行家,但人文藝術可以為每一個人的生活增色不少。

順便說一下,我們的受眾裡不只是孩子,很多的家長也喜歡我們的課程,人文藝術是不少家長的知識盲區,他們也很享受開啟這扇門的過程。迴歸到家庭,他們和孩子之間就無形中增加了共同的話題,情感和話語也多了許多柔軟的美的成分。

▍問:您在研發中國文化啟蒙課程裡,似乎選了不少“給孩子”系列叢書裡的篇目,可以說一說您參考這套書研發中國文化啟蒙課程的初衷嗎?在具體的使用中,有哪些特別的感受?

伍老師:中國文化啟蒙課程是我們2018年正式開始的,說實話,課程設計之初沒有參考“給孩子”系列。北島先生是我非常喜歡的詩人,他的作品我基本都有讀過。女兒出生後的第二年我買到了他主編的《給孩子的詩》,沒有想到後來出成了系列書,發自內心地替孩子們高興。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我們課程最初定位受眾主要是學齡前家庭,這樣做不是因為內容簡單,而是考慮學齡前家長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做這件事。文字啟蒙部分,我當時用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漢字王國》,還有何大齊先生的《萬有漢字》,這兩部作品可以說通俗專業兼具,特別是《漢字王國》,研究視角多元,也可以說它具備了一個大的文化觀,涉及民俗、歷史、考古等,非常有趣。

這兩本書主要推薦給我們的大人閱讀,日常我也會拿來給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精讀。詩詞啟蒙,可以說是文化啟蒙課程的根,書法和繪畫都是與之相關聯的。我的爺爺跟葉嘉瑩先生同輩,九十多歲了,現在依然堅持讀詩抄詩作詩。可能受他老人家影響,我對詩詞、書法情感都比較深。葉先生、葉先生的老師顧隨先生、漢學家高居翰等大家的詩詞研究我都有拜讀,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詩詞修養,這樣的傳承和學習,孩子們也會受益。

“給孩子”系列到現在為止,出了有20本左右了,我非常認同這個系列的體系構架,選編篇目無論是視野還是內容都令我驚喜。所以我在給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們做品讀課時,其中部分作品我會給孩子們做精讀,特別是散文和古文。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小野馬閱讀《給孩子的古文》所做筆記

從使用的情況來看,這套書是有難度的,甚至有的篇目放到高中精讀都沒問題,我給小學中高年級使用,也是精選出適合他們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的篇目。帶孩子們品讀這些作品是希望孩子們在學習校內課文的同時,能夠接觸到更多優質的文學作品,補充他們的閱讀視野,提升他們品讀優質語言的能力。

這些作品不一定要等到初中、高中再去閱讀,小學階段接觸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選篇需要考慮到他們的閱讀基礎和年齡認知等實際情況。

▍問:比起嚴肅的文化類書籍,一般的孩子都會更傾向於閱讀一些趣味性更強的故事書和漫畫書,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會不會有意去幹涉和引導?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

伍老師:這裡提到的閱讀應該是指孩子自選自主閱讀。這樣的閱讀我認為就該是有趣的,有趣的才能讓孩子持續地閱讀,持續的閱讀有助於孩子自主閱讀。擁有持續自主閱讀習慣,能夠為孩子的讀寫能力打下不錯的基礎。日常的自主自選閱讀,孩子喜歡趣味性強的故事和漫畫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趣味性並不意味著這些書膚淺、偏娛樂口水,不管是哪個型別的書籍,都有優秀的作品可供孩子閱讀,優秀的故事從來不缺乏深度和趣味,這些優秀的兒童創作者非常負責任,他們知道如何給孩子一個好胃口。家長給孩子在配備閱讀書籍時,型別上儘可能的豐富一些,這樣孩子接觸的內容和文字型別都可以得到滿足,可以避免孩子過於沉迷某一類這種情況。

如果家長擔心選書不當,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或者一起找一些更有品質的書籍來閱讀。孩子的閱讀一般都是自由閱讀和指定閱讀兩部分構成,不過指定閱讀是比較難落實的,哪怕是很經典很有趣的書,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作業,是負擔。這種情況我一般建議家長先陪伴孩子一起閱讀,我們家就是這樣做的,孩子興趣不高的書,我們會主動讀給她,讀幾個晚上後,她就要求自己讀。所以出現問題不要單純地丟給孩子自己來解決。比如《給孩子的漢字王國》、《給孩子的科幻》、《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等,帶著孩子翻幾座山,孩子再閱讀一些“嚴肅”的內容時,會自信一些。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問: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孩子在從繪本向文字書過渡的過程中,會有一個非常排斥文字書、排斥獨立閱讀的階段,你們有遇到這個問題嗎?有什麼辦法去幫助孩子比較順利地過渡?

伍老師:這個問題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排斥文字書,二是排斥自己閱讀。我女兒中英文閱讀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還比較順暢。小學一年級前,她已經能夠自主閱讀中英文章節書。就這兩個問題分享一下我們的做法。

閱讀文字書,不需要等待小學才開始,學齡前的日常親子閱讀中,就可以加入一些文字書,比如中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這些比較短的文字故事都可以在孩子休息的時候讀給他們,這類閱讀孩子是可以不用盯著書的,因為沒有圖畫。這樣繪本與文字書搭配進行,在孩子的認知裡,他們是認可這樣的書籍存在於自己的閱讀生活中的。

第二個問題,排斥獨立閱讀。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沒有建立自信,畏難。究其原因有閱讀習慣不佳,漢字積累不夠,家長沒有足夠陪伴引導等原因。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認字了,也並不代表孩子能夠自主閱讀,閱讀習慣是前提。當然也有部分孩子是不需要家長陪著認字,陪著指讀練習就可以實現自主閱讀的,但是這類孩子的親子閱讀都堅持得比較好,在親子共讀中,孩子能夠自然習得一些漢字。

對於不能夠自然習得漢字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刻意引導。孩子四歲就可以進行漢字積累,日常親子共讀可以指讀標題、作者、戶外可以看廣告字、甚至地鐵裡面的站牌,詩詞指讀等,一年下來幾百字是很輕鬆的。一般來說,孩子有800~1000的漢字積累,就能夠相對順暢地閱讀很多兒童作品。

有了以上準備,也有很多孩子不情願自己閱讀,仍然強烈要求爸爸媽媽讀給他們時,我們需要陪伴著孩子一起克服畏難心理,一句句、一段段地指讀,逐漸地可以讀一本繪本、長篇故事等。這個過程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建立獨立閱讀的自信,他們也會感受到爸爸媽媽給予他們的愛和幫助,這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重要。我女兒自主閱讀已經有兩年多了,但是我們依然會盡力每天留出時間陪她睡前閱讀,因為我們彼此都很享受這段美好時光。

▍問:我看到您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和由此發展而來的“鷹架”理論解釋中國歷史上的“三蘇”“三王”以及梁啟超一門九傑這種家族人才輩出的現象等,您怎麼看待父母在孩子文化啟蒙過程中的角色?在野馬成長的過程中,你們的工作是否無形中也為她的成長搭建了“鷹架”?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兒童教育發展觀。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透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鷹架理論,又名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或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指學生在學習一項新的概念或技巧時,透過提供足夠的支援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伍老師:父母在文化啟蒙過程中最好能做孩子的同學、同好、乃至摯友,而非家中不容置疑的權威。從鷹架理論出發,父母相當於是有更加強大學習能力的合作者,在合作的過程中共享知識和技能,以及反思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持續下去,孩子就可以不斷走入最近發展區。

說回我自己的家庭,我們的工作的確給孩子擴充了視野,她的談吐時常讓身邊的朋友意外。不過,鷹架並不是時時都存在,因為我們在工作中並非一直保持著和孩子的合作討論關係,所以我們的探究範圍只能小部分讓她保持參與的興趣。這也再度印證了鷹架理論的合理性——合作關係(而非直接灌輸教授)才是支架式教學的基礎。

▍問:結合您的經歷,請在中國文化啟蒙這個範圍內,給普通父母一些建議。

伍老師:少刷手機,多閱讀文化類書籍,多與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去各種文化場所。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伍老師帶孩子們做漢口老建築研學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小野馬在博物館做小講解員

閱讀和文化啟蒙,要帶孩子翻幾座山

伍老師在美術館做講解

相關書籍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