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3個訣竅幫自閉兒建立同理心並跨越社交障礙

2022-01-04由 天津拓慧智元教育 發表于 母嬰

3個訣竅幫自閉兒建立同理心並跨越社交障礙

寧寧6歲,眉清目秀,和人對視的時候,目光裡總是透著一股怯意。在奶奶的鼓勵下,他會帶著顫音向人打招呼,如果相處的時間長一點,他還能在你面前輕輕地背一首兒歌。這讓寧寧的奶奶很驕傲:“你看他表現得這麼好,像是不正常、沒教養嗎?”

寧寧是在3歲零4個月的時候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可奶奶卻從來不忍用“傻瓜”來形容這個漂亮的孫子,但和正常孩子相比,他又太過“特殊”了。

這種“特殊”體現在寧寧生活的一切細節上。比如他突如其來的各種情緒起伏,哭鬧撒潑,時常不受控制的亂跑和推搡等等。這個自閉症孩子的到來,總讓全家人時刻處在戰鬥的狀態。帶出門坐地鐵,車廂里人太多,孩子就會感覺煩躁,習慣性地透過頻繁地轉圈、晃腿和發出奇怪的聲音來發洩情緒,旁邊的人瞪他一眼,嘴裡嘟噥一句“沒教養”。而此時的寧寧,還沉浸在自得其樂中,睜著懵懂的大眼睛,絲毫沒有理解其他人的排斥和不喜,也完全沒有體會到家人的難堪和羞恥。

這樣的感覺不只寧寧奶奶有體驗過,相信看著這篇文章的諸位星爸星媽在生活裡或多或少都感受過,自家孩子對於外界很多情緒資訊總是漠然與無動於衷。常常旁邊小朋友的嫌棄、大人的異樣眼光和竊竊私語,都被自然“遮蔽”了。

為什麼呢?很簡單,自閉症孩子的社交障礙的問題核心: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成分,這是自閉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細緻進行訓練培養的部分,也是他們在後續成長和自立的過程中需要的核心生存素質之一。

什麼是同理心?

3個訣竅幫自閉兒建立同理心並跨越社交障礙

同理心(Empathy),又叫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不同於一般心理學枯燥的理論,下面這則短片用了可愛的動畫及簡潔易懂的語言帶出:“同理心與同情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能夠對別人造成完全不同的意義與情緒”。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解釋同理心的四個特性:“接受別人的觀點、不加以評論、辨識對方的情緒以及試圖與他人交流、溝通”。

當我們把同理心僅僅理解為換位思考的時候,其實僅僅發生在腦中,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沒“走心”,但如果是換位感受,那麼就不一樣了。當換位感受的時候,我們能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情緒,當感受到了對方的情緒,就會有思考,那麼行動就隨之而來。

所以,我們要換位感受,而不單單是換位思考。而且,同理心還需要表達出來。

同理心對自閉症孩子重要嗎?

3個訣竅幫自閉兒建立同理心並跨越社交障礙

“你把小朋友給抓了還笑呵呵!”

“媽媽很傷心啊,你怎麼還不懂得來安慰一下!”

“其他人都不喜歡你,你為什麼還上趕著跟著他們玩被他們欺負!”

這樣的話肯定很多家長都曾經說過。多希望孩子能夠懂得自己的心聲,能夠及時安慰哭泣的小夥伴,能夠想到小夥伴的哭泣和失落而不再輕易搶奪對方的玩具或者推搡對方。

“同理心”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對於“臆測”對方腦中的想法,或由對方臉上的表情來“判別情緒”對自閉症患者而言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這與他們的社交困難的核心表現緊密相關。

心理學家認為,同理心是社會交往的基礎,也是道德感的源頭,調節人際關係、協同合作都少不了它。同理心是人的重要的情緒能力,它是孩子好性格,甚至孩子將來人生幸福的重要推動力。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更是如此。

1同理心幫助控制不恰當行為

如果理解了自己不恰當行為對別人產生的後果,自閉症孩子就會比較容易去剋制自己的衝動行為,併產生自我管理的表現,從而降低不恰當行為的出現頻率和強度。

舉個例子來說,樂樂以前總是不管不顧抓撓小朋友,搶他們手中的玩具,險些被幼兒園退學。樂樂的治療師為此跟樂樂進行了近三個月的繪本閱讀和角色扮演訓練,讓他充分了解到了被搶奪玩具和被抓撓帶來的傷心、沮喪和害怕,之後樂樂抓撓小朋友搶奪玩具的行為有明顯的減少。哪怕發生了,他也會在提醒下將玩具還給小朋友。

2同理心幫助建立同伴關係

同理心能夠讓孩子體諒對方的立場和情緒感受,更好地在社互動動中做出迴應。很多自閉症孩子都因為不能站在對方角度看事情,所以很難在普通社交溝通中接話,因此對話總是在一問一答中尷尬結束。

比如,有人說,“我今天早上了吃了超級好吃的早餐。”缺乏同理心的孩子一般連回答都不會,因為他可能無法瞭解對方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分享他吃到的“超級好吃的早餐”,而能夠共情的孩子則會抓住這點,馬上問:“你早上吃了什麼?”然後與同伴討論一番自己喜歡這類的早餐與否。

因此透過社交性對話建立起來的同伴互動,能夠很好地加強孩子與同伴之間的友情,對於孩子的社會性獨立有很好的幫助。

3同理心幫助實現任務協作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夠在任務遇上困難時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和退讓,或者達成一定程度的合作,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的完成。這是每個自閉症孩子長大之後在工作中獨立所必要的技能之一。

在針對阿斯伯格孩子社交技巧的一個研究中,經過同理心訓練的孩子往往可以跟同伴進行相同任務的合作,並且放棄對一些細節的過度執著以促進任務的完成。

比如使用不同顏色搭建一座樂高高塔,孩子們能夠妥協使用沒有顏色變化規則的樂高進行搭建。而未經過訓練的一組則因為孩子本身狹窄興趣或者刻板儀式等問題,忽視了與同伴之間的協作,總是執著於使用紅藍綠一致的順序來搭建高塔,卻忽視了有的樂高積木形狀不一定有需要的顏色,導致團隊未能完成任務。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於自閉症個體來說,同理心從控制個人行為到促進社會融合和獨立自主生存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3個訣竅幫自閉兒建立同理心並跨越社交障礙

同理心該怎麼訓練?

同理心的訓練可以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對於自閉症孩子非常重要。對他們來說,同理心的訓練包括對細節的觀察,情緒的認知,社會規則的認識以及基礎人際關係的互動等你多種內容和技巧,對他們的社會性適應和獨立自理極其重要。

1同理心始於模仿

有科學家認為,孩子1歲到 3歲之間,同理心有一個迅速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孩子主要的社會交往物件是照顧他的人,媽媽、爸爸,或是爺爺、奶奶等。所以,早期的親子互動模式,在孩子的同理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科學界普遍相信,模仿是孩子學習情感反應模式的重要途徑。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積極敏感地迴應孩子,鼓勵孩子體驗他人的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孩子有善意的行為。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具體的做法。

首先,身為家長,自己要有同理心。我們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說,孩子想吃糖,你不肯給,孩子哭鬧。一種方式是跟孩子說:“有什麼好哭的,不就是一顆糖嗎?你哭也沒用,別以為你哭我就能答應你。”

還有一種方式,是跟孩子說:“你現在很傷心,因為你想吃糖果,我不給你,對嗎?我現在不給你吃糖,是因為你今天已經吃過兩顆了。你可以明天再吃糖果。現在,先吃一個香蕉怎麼樣?”

顯然,第二種方式,孩子更能接受一些,因為你理解他的感受,而且提供了替代方案。

爸爸媽媽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這個常見的問題,不要去推測孩子的動機,比如說,“你以為你哭我就能答應你?”而是真正理解孩子情緒的表達,會說:“因為我不給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傷心。”

如果不知道原因,就問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傷心呢?”如果孩子不說,那你只描述和接受孩子當時的情緒,也可以,“你哭了,很傷心啊。來,我抱抱你。”

你是孩子的模仿物件。孩子能模仿你的表情,你說的話,你的動作,你的情緒,以及你對情緒的反應,這些都是同理心的基礎。

2多跟孩子聊心事

正常人天生都會有情緒,但要識別和用語言命名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識別別人的情緒更難,需要解讀非語言的符號,比如表情、動作之類。這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更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它直接與孩子的核心障礙相關。因此,家長經常跟孩子聊一聊,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體會和解讀情緒。

家長要主動討論自己的情緒。與其硬撐著給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讀書,不如告訴孩子:“我累了,有些煩躁,想要休息。明天再讀書好嗎?”孩子更能理解家長,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3利用假裝遊戲

思考、想象情緒,假裝對情緒有反應行為,也有助於培養同理心。

家長在讀繪本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演,來玩假裝遊戲。讓孩子挑一個他喜歡的故事,大家分配好角色,一邊演一邊討論角色的想法和感受。還可以利用遊戲“還原”孩子與其他人有衝突的場景,幫助孩子理解別人。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裡搶別人的玩具,爭執哭鬧了。回來之後,家長可以跟孩子玩假裝遊戲,假裝是小狐狸搶小兔子的玩具,孩子扮演小兔子,家長來演小狐狸。讓孩子體驗一下,玩具被搶時的心情。鼓勵孩子想想:如果小狐狸想玩玩具,還可以怎麼做?

用這種第三方的角度,孩子更能體會“是什麼感覺”,理解“為什麼”,也更願意思考“該怎麼做”。

頂部